朱成慶 六安市道路運輸管理處
道路運輸行業是資源消耗型行業,作為消耗汽柴油燃料能源大戶,是節能減排工作開展進行的重頭戲。2019年全國現有營運客車77.67萬輛,營運貨車1087.82萬輛,城市汽電車69.33萬輛,巡游出租車139.16萬輛。全年完成營業性客運量103.12億人,旅客周轉量8857.08億人公里;貨運量343.55億噸,貨物周轉量59636.39億噸公里;完成城市汽電車運量691.76億人,巡游出租車運量347.89億人。據2019年全國抽樣調查監測,道路客運企業每百車、每千人公里和貨運企業每百噸公里單耗分別為26.8千克標準煤、13.1千克標準煤和1.7千克標準煤;城市公交企業每百車公里單耗38.1克標準煤,萬人次單耗1.5噸標準煤。節能減排在道路運輸行業任務艱巨,因此降低能源消耗量,是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道路運輸行業的重要工作環節。
近年來,隨著我國一系列的節能減排相關法律法規的頒發,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致使在運輸過程能源消耗數量巨大。因此,在道路運輸領域,節能減排工作始終作為人民密切關注、自帶熱度的話題之一,也是實際執行過程難點問題。目前在國內的道路運輸領域相關節能減排工作的主要困難為以下幾點:
一是在道路運輸領域有關節能減排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和配套,執法過程缺乏法律支撐,力度不足。
二是大眾尤其運輸領域內從業人員對節能減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能將國家、行業制定推廣節能優先方針貫徹落實到位,運輸過程中難以采取切實有效的方式方法。
三是運輸領域能源消耗統計工作基礎滯后,人員素質不高,缺乏有效能耗統計方法和手段,統計數據質量不高。
四是道路運輸結構不合理,運輸方式比較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五是道路運輸組織化的水平不高,經營主體數量多、規模小且高度分散,共享資源不足,運輸市場上從事跨方式、多式聯運的經營主體稀缺,運輸形式復雜多變,缺乏一體化頂層組織設計,生產發展方式落后。
六是道路運輸統籌協調不夠,方式銜接不暢。樞紐站場、無縫銜接體系不完善,跨方式運輸不暢,城鄉運輸二元結構未實現無縫銜接,有效的運輸效率低下。
七是道路運輸工具設備標準不夠統一規范。各類裝備之間難以通用,缺乏統一標準進行規范生產和使用。專業化、大型化、廂式化車輛發展緩慢。新能源、清潔能源運輸裝備比例有待提高。對于已采取多式聯運經營主體少,所使用的先進技術、設備及體系亦不夠完善和健全,相關的快速轉運、載運工具、運載單元亟待進一步改進。
八是道路運輸里程利用率低、實載率不高,運力和能源浪費嚴重。
九是道路運輸駕駛員技術有待提高,節能意識不強,沒有采用合良好的駕駛習慣和合理的駕駛行為操作,合理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十是節能減排資金支持不足,許多先進的節能技術、項目難于實施推廣,多數運輸企業只考慮經濟效益,認為節能減排投資大、見效慢,不愿投入。
首先,優化運力結構。禁止高耗能車輛進入,嚴格貫徹落實車輛報廢更新各項政策要求。線路總長超過800公里的超長客運班線,在實際營運過程中車輛實載率未達到70%的以及未完成節能減排指標的企業一律不再增加新的客運班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發展高效、低耗、環保新能源客運車輛,如對城市公交進行優化升級改造,更新為使用電能、混合動力等新能源車輛,鼓勵客運班線車輛推廣使用環保型污染小的天燃氣動力車輛。推廣使用重型車、廂式貨車、專用車輛進入貨運市場。行業主管部門要通過督促營運車輛燃料消耗檢測的標準把好準入關,依法嚴格按照相關限值標準,對消耗檢測不達標車輛進行清理勸退,規范運輸市場車輛能源消耗性能,提升營運車輛的節能環保水平。
其次,優化經營結構。充分發揮不同運輸方式的組合效率和比較優勢。加大對公眾節能減排、綠色出行的宣傳號召,客運方面鼓勵居民優先選擇公共交通,給予公共交通企業更多政策傾斜和投入,發展推行慢行交通。貨運方面,推廣運輸企業更多采取無車承運人、甩掛運輸及多式聯運等低耗能運輸方式。積極推進道路貨運“互聯網+”高效營運模式,提高整體道路運輸行業綜合運輸效率,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效果。
再次,優化組織結構。對于市場經營主體多散少問題,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在資產紐帶的基礎上積極推動企業以收購控股、兼并重組及資金加盟連鎖等方式進行規模化改革,促進經營主體集約化、規模化和規范化。客運方面,鼓勵骨干客運企業整合資源成立股份制公司,推進道路定制客運和“互聯網+”運營。貨運方面,將分散的個體經營運輸業戶與部分中小型規模公司進行合并整合,加強管理,拓展服務網絡,延伸服務鏈條,加快向現代道路貨運企業轉型升級。
推廣新能源和汽車代用燃料的使用,降低對汽油和柴油的依賴,降低道路運輸中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鼓勵推廣節能駕駛和節能操作,打造節能減排項目,推廣節能減排經驗,普及駕駛節能知識。優化公眾出行信息服務,完善提升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功能,引導多方式換乘出行提供服務。加快推進“互聯網+”的節能降碳模式應用與推廣。引導使用充電和天然氣在城市公交中應用與推廣;引導使用天然氣在客貨運車輛、出租車和駕校教練車中廣泛應用。加強機動車維修企業廢輪胎、廢電瓶、廢機油、廢配件的循環利用,降低廢水、廢氣排放量。積極采取綠色汽修工藝技術、設備和管理體系的企業采取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以更好推廣綠色節能維修發展,促進整個行業的升級改造。
嚴格按照燃料消耗量檢測和監管辦法的規定,立足源頭,嚴把準入關口,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采取行政手段保障市場上車輛的燃料消耗、排放量等合標合規,強化車輛準入,通過考核評價,清理勸退市場上存在的耗能排放檢測不達標不合格車輛。以道路運輸證核發及年審等工作為抓手,督促車輛進行相關檢測并加強對車輛配置、相關參數等的監管核查,進行有效動態管理,建立健全監督審核工作機制。有力推進各類營運車輛參數配置及車況達標核查,硧保道路運輸領域各類車輛、設備節能減排達標。
鼓勵發展高效、低耗、環保新能源客運車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引導城市公共客運發展電動客車、混合動力客車等新能源客車,加快對城市公交客運更新新能源車輛改造。調整車輛結構,推廣貨車使用廂式、重型等專業性高、能耗少的運輸車輛。
旅客運輸方面,通過依托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手段加大對客運線路、發車時間、班次等營運信息的資源發布和共享,推進多種運輸方式聯程運輸,加大對接駁運輸、個性化定制客運等更為科學合理的組織方式規劃發展,提升旅客出行效率。積極推進城鄉運輸一體化,打破城鄉運輸“二元”結構,實行無縫銜接,推進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政策,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大力提高出租汽車預約服務能力。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和綠色貨運,加大無車承運人、多式聯運和甩掛運輸等新型運輸組織方式推廣。在物流領域,注重做好配送體系的規劃和建設,促進城市物流發展,提高配送效率,減少資源消耗。
深入開展綠色汽車檢測維修標準化建設,從機動車維修的廢物分類、廢物處理和維修管理、作業等方面落實節能減排各項措施,重點加強廢汽、廢機油、廢舊蓄電池、廢舊輪胎等廢物的處置和污染處理。加強對轄區汽車維修單位監管,嚴禁露天噴涂等違規作業,減少大氣污染。督促綜合性能檢測機構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進行檢測,加強行業監管,嚴格避免弄虛作假在尾氣檢測核發合格證明發生,從源頭控制營運車尾氣污染。加強對客運站監管力度,對進站配客的冒黑煙客車要求立即整改。
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節能減排相關財政資金的支持,建議政府出臺引導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的相關政策,鼓勵交通運輸企業實施節能環保技術改造,通過政府在稅收方面給予一定的資金減免等優惠,鼓勵企業積極參與高耗能、低效率的老舊車輛、設施及技術的更新升級換代,發展推廣使用新型低碳環保的能源節約型清潔運輸工具及相關工藝技術體系。積極爭取金融機構對道路運輸行業節能減排項目的融資支持。鼓勵企業加大節能環保資金投入,積極探索多種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在行業領域節能減排工作中的有效推廣和運用。
各級道路運輸行業要采取多種形式,深入群眾,開展節能減排、低碳綠色新理念新思路的宣傳活動,宣傳先進經驗和建設成果,擴大節能減排成效,積極引導社會公眾綠色低碳出行。尤其注重通過駕駛員、維修人員等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提升相關人員的節能思想認識和知識水平,使廣大從業人員真正認識到節能減排的重要意義并為之踐行,形成深入其中、人人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