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少杰 李輝 張毅生
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大型綜合性能源企業。目前在青海、甘肅、寧夏、陜西等地已建成多個光伏、風電項目為主的新能源發電項目,新能源累計發電能力577萬千瓦;并推進完成青海省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設。
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建設項目建設周期一般只有三個月到半年時間,在20到40平方公里的建設場地內十幾家建設施工單位,上百個施工班組,近萬名施工人員同時進場施工。如何在短時間內管理好這么多施工隊伍,如何在大量施工單元同時施工的情況下保證施工質量,如何在大量人員同時交叉施工的同時保證安全生產,是建設者需要解決的工程管理難題。
在此背景下黃河新能源公司開始啟動了黃河新能源安全質量管理數字化平臺的建設,希望通過該平臺的建設解決新能源基地建設過程中的上述難題,提高項目執行的效率,降低風險,滿足單項目實施過程中業務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的要求。
從安全生產上看,工程質量與安全事故有兩個主要成因。一是工程質量缺陷造成的事故。由于工程設計或施工因素,施工過程中導致工程結構質量不能滿足特殊運行工況要求而發生事故。這類事故可通過嚴格控制工程質量,防止發生質量缺陷來避免。二是施工作業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造成這類事故的因素很多,包括條件和環境的有限性、工程必須承擔的風險、施工作業不規范等。預防施工過程中的事故要采取有針對性的預案,強化施工過程安全監管,使風險降到最低。
在新能源項目施工實踐中,我們通過工程質量驗收評定系統的建設,施工過程中嚴格落實施工各項環節的驗收評定,最大限度防止工程質量缺陷的產生。通過安全信息管理子系統的建設,配合安全質量檢查APP的現場應用,能夠及時發現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及施工過程不規范等行為,及時上報,專人處理,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
1.安全管理子系統:
(1)采用系統管理平臺及安全管理移動APP端兩層架構,系統管理平臺對安全管理涉及的安全部門設置、安全檢查分類、權限設置等進行管理,現場管理人員通過安全管理移動APP對現場的安全問題及時進行檢查、處理、上報以及復核。
(2)建立了新能源建設施工的安全風險庫,安全風險庫中總結了常見的安全風險源以及日常的安全檢查清單,對風險源進行了分類。
(3)在安全風險庫的基礎上,系統支持針對安全的計劃巡檢、隨機巡檢、特種設備檢查等多種模式,以適應現場安全工作的實際工作需要。
(4)全管理人員在現場就可以對安全問題進行隱患上報處理,填寫作業票、填寫整改通知單等工作,所有這些工作都通過隨身的安全檢查APP來完成,并存儲工作記錄,做到抓鐵留痕。
2.工程質量驗收評定子系統
工程建設過程中關于質量管理主要內容包括:工序質量驗評、單元工程質量驗評、分部工程質量驗評以及單位工程質量驗評等活動過程。其中工序、單元質量驗評工作按照質量標準要求必須是在施工現場完成,一般采用施工單位初檢、復檢、終檢和監理單位驗收評定相結合“三檢一評”質量檢驗體系,是工程質量管理過程中涉及到質量表單最多、數據填寫量最大的環節。
由于新能源施工現場作業面積大,高峰期多個子陣單元、近萬人同時施工,之前普遍采取紙質表單填寫、手寫簽字、人工計算等工作方式,存在人員不到現場、記錄不及時、資料提交滯后等現象,也難以避免事后數據補錄、審核審批代簽等情況發生,業主很難對質量管理過程中關于驗評工作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進行管控,且工程所形成的質量紙質資料存在不易保存、管理困難、歸檔查找不方便等問題,當出現質量事故時無法快速對當時的現場情況、參與人員進行信息回溯、及時的形成處理措施與追責。
(1)質量驗收評定系統包括質量驗收評定APP和質量驗評管理平臺兩個部分,其中平臺提供整個系統基礎數據定義、表單配置、業務數據記錄、綜合查詢分析等管理功能,驗收評定APP提供施工現場質量驗評表單數據采集及流程審批等功能,全面覆蓋“三檢一評” 施工過程,從根本上保證施工質量。
(2)驗評工程選擇。根據不同標段、崗位職責對用戶授權,并基于工程質量項目劃分結構選擇對應的施工專業和工程部位,同時系統可進一步根據人員(設備)定位信息,控制當前用戶只可選擇當前位置的工程部位,不可以選擇其它位置的工程部位。
(3)驗評數據采集
用戶基于選擇的驗收單元和施工工序,完成相關質量驗評表單的數據采集和流程審批工作,系統基于施工作業工序流程,如上一道工序沒有驗收合格就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控制工序表單填寫次序,依次在APP端完成所有驗評表單數據采集工作。有以下特色:
①離線數據采集功能。當現場網絡出現異常或存在網絡盲區時,APP支持離線數據存儲功能,聯網后提供自動和人工上傳數據方式數據同步。
②驗收工程信息自動引用。驗評表單自動引用驗收工程基本信息,如工程的合同標段、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項工程、單元工程、起止樁號、起止高程、施工依據、驗收依據等信息的自動引用。
③檢驗項目數據快速錄入。數據錄入方式除實現常規的拼音、筆畫、手寫等智能聯想,自動補全功能外,并支持流程化、導航式操作,針對數值、數值序列、選項、描述、日期、簽字、多媒體等常見錄入模式,設計專用的快速錄入組件,實現數據的快速、準確錄入目標,方便用戶提高錄入效率。
(4)驗評流程審批
表單在線流程審批。系統根據國家行業標準、施工方案、作業工序流程,固化質量驗收評定表的審簽流程,審簽過程根據用戶角色和流程環節設定數據控制權限,并且在表單審核界面采用人員定位+電子簽名+人臉識別+自動記時相結合方式防止代審代簽現象,保證質量驗評工作的及時性與真實性。
(5)表單標準化樣式輸出。系統基于工程標準化表單格式規范,自動生成附帶電子簽名信息的PDF/A格式文件,用于工程質量資料電子歸檔、查閱及打印。
本項目于2019年10月投入開發,2020年4月進場部署,2020年6月投入使用,完成第一階段驗收。
1.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和應用,業主可實時了解施工質量評定成果,為工程過程管理控制輔助決策提供有效支撐。
2.形成了一套光伏建設質量驗評表單庫標準。該表單庫涉及到升壓站土建,升壓站機電、35kV集電線路、電源源配置項目、道路工程等多個分項工程,由430張質量驗評標準表單模板組成。
3.監理和施工單位利用移動設備代替原有表格,在確保數據的準確、完整和有效性的同時,極大地降低了手寫資料的工作量,縮短了上報、審批的時間周期。截至2020年9月,3717人參與實名認證,生成44788張質量驗評表單,平均每天生成近500張表單。填表效率提高約66.7%,流轉效率提高約73.3%。
4.安全管理子系統生成75條質量安全記錄,其中安全問題26條,質量問題49條。
通過將移動技術、計算機物聯網技術與新能源工程質量管理業務與流程相結合,研發了黃河新能源安全質量管理數字化平臺。該系統第一次在國內大型光伏施工中應用,解決了新能源施工過程的質量安全管理的難題,取得預期的效果。幫助工程參建各方實時準確地掌握施工現場的工作狀態,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發生概率,提升了新能源施工管理水平,值得在其他新能源建設工程中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