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剛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是對立物斗爭的結果。從某種程度上說,城市管理的實質就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斗爭。通過斗爭使市民素質得到提升、生活環境得到改善,城市整體更加宜居。
街道上經常存在亂貼亂畫、亂扯亂掛、亂潑亂倒、亂停亂放、亂搭亂建等“十亂”現象,這是城市管理者每天必須面對的工作,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其產生的原因不外乎有兩個方面:一是部分市民因生活需要卻沒遵守城市管理條例;二是因個人公共道德的缺失而做出違背公序良俗的舉止和動作。
城管人與被管理者斗爭的結果,市容市貌確實有了一定的改變,但城管人也經常收到負面輿情,有時還卷入社會輿論的漩渦,遇到吃力不討好現象。城管人也在不斷探索,怎樣管理既有效又能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呢?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開啟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征程。城市管理作為社會基層治理的基礎,必須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步伐,更新管理模式,促進社會進步。近年來,城管人在嘗試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即以教育、轉化、服務手段取代純粹的與不文明行為作斗爭的行為。通過教育團結城市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通過服務拉近城管人與市民的感情距離。
2008年,全國掀起“文明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拉開了序幕。至此,馬路市場、占道經營、流動商販就與城管人結了緣。市容市貌的“面子”與老百姓的“肚子”之間的矛盾始終阻礙著城市管理工作的發展。流動商販采取“你來我走、你走我來”的戰術與城市管理者打起了游擊戰。如何讓敵對變友好,通過什么方式讓老百姓接受我們城管人的管理方式? 2017年,大冶市獲得了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為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全市開展“人民群眾成為創建主體”活動。城管人借以城管執法崗亭為體驗崗,對一些占道經營、出店經營、亂停亂放、亂潑亂倒等現象的行為人不再進行處罰,而是讓他們在指定的城管體驗崗與城管隊員一起上街執勤,參與管理市容秩序、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和市政維護工作。通過體驗,讓他們切身感受城市管理者和環衛工人工作的艱辛和不易。通過換位思考,以此觸動體驗者的心靈。自2017年以來,參與體驗者2000余人次。從寫的體驗感受來看,絕大多數體驗者都肯定城管人的工作,保證今后從自身做起,做個文明人,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城市容貌體現在道路兩側人行道上,體現在臨街門店、單位門前的秩序、衛生、綠化的管理和維護上。城管人以抓好“門前三包”作為城市管理的牛鼻子,積極倡導“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為人民”的理念。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城管人這個群體人數較少,必須走群眾路線,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力量。2017年,全市各街道商街自治委員會成立。我們以此為契機,把商街自治作為城市管理觸角的延伸,把商街業主作為城管隊伍的編外人員。教育、培訓、發動商街門店業主積極參與到城市管理中來,搞好各自門前衛生,營造良好商戶形象。通過商街自治委員會開展各種活動,加強監督,定期評比,讓文明經營、誠信經營蔚然成風。以往出店經營、占道經營、污水橫流現象基本消失,城市形象有了根本性改變,群眾滿意度也有了較大提升。
困擾著市民日常生活的出店經營、路面排水不暢、市政環衛設施損毀、清掃保潔不到位、生活垃圾清運不及時、車輛亂停亂放、綠化植被毀壞、油煙噪音擾民等現象,始終是城管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城管人創新工作思路,將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到社區、城中村與市民面對面,聽期盼,聽建議,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以黨組書記、局長為點長,下轄5支志愿服務小隊,通過“12345”平臺反饋問題、“城管社區牽手群”反映問題、文明創建中心交辦問題三種方式,形成居民點單、中心派單、城管接單的問題處理模式,切實解決老百姓生活中的操心事、煩心事和揪心事。暢通了社區與城管部門的溝通渠道,讓群眾心聲得到傳達,建立起干群良性互動的創建格局,讓管理執法更加精準,服務更加有的放矢。2018年以來,“城管進社區”活動已深入11個社區,開展了13次服務活動,收集各類問題200余件,解決職責內問題130余件,與其他相關部門攜手解決問題60余件,有效拉近了城管人與廣大居民的感情距離,讓黨的溫暖穩穩地傳遞到社區居民的心窩里。
新時代,城管人要同創文、創衛、文明實踐要求“對標”,拿城市管理條例“掃描”,用人民群眾新期待“透視”。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聆聽人民心聲,回應現實需要,切實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服務大冶經濟發展,為打造宜居宜業的優美環境再作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