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寧夏銷售公司非油品經營分公司
在互聯網背景下,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消費習慣以及對服務的需求,均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現代企業尤其是零售企業,必須要適應消費市場的轉變,才能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而成品油屬于特殊的戰略物資,在新的市場管理制度下,更要充分利用“互聯網+”背景,實現自身經濟管理模式的優化與創新。鑒于此,本文對“互聯網+”背景下成品油零售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展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自2014年后,國際油價持續走低,零售市場的利潤成為企業收益中最穩固的一部分。舉例來說,中海油在2014年退出零售市場,僅1年時間,其加油站總量在全國的占比便下降到不足1%。截至到2019年,我國加油站總數為106556座,包括國企、民營與外企三種類型,其中以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家企業為主,尤其是中石化,作為國內最早的成品油零售企業,無論是在資源調撥、物流配送,還是營銷管理,均形成了完善的體系,具有明顯的市場競爭優勢。在這一背景下,其他成品油企業如中石油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提高市場競爭力,必須要借助新興技術,例如互聯網、信息技術等,實現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
“互聯網+”背景下的經濟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其一,生產與消費信息化。在“互聯網+”背景下,商品從生產消費到市場交易的整個過程,不僅實現了數字化與信息化,而且也與工業體系實現了高度融合,也就是說,在“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企業可以借助信息資源,提升產品銷售以及資金管理效率。其二,銷售網絡平臺化。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商品的銷售終端出現了變化,逐漸形成了互聯網+的平臺化銷售網絡,這也使得市場驅動因素由傳統的以生產端為主,轉變成了以消費端為驅動的市場,這也自然對企業的經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三,業態界限模擬化。“互聯網+”思維打破了不同行業、產業之間的業態界限,通過加深產業交互,形成了綜合性的跨界產業模式,該產業模式的核心即互聯網技術與產業。此外,“互聯網+”還實現了市場主體的多元化發展。
目前,為了更好的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滿足復雜的市場需求,我國大部分成品油零售企業均開始建設加油卡、繳費、發票管理以及用戶服務系統,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客戶數據的集成化管理。然而,因不同地區的服務系統端口存在差異,經常容易出現服務功能不兼容的情況,影響了系統服務水平。因此,為構成完整的數據鏈,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成品油零售企業應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集客戶、銷售以及管理等數據為一體的數據共享中心,再利用大數據技術開發與資源整合,實現共享平臺數據的實時傳輸,提高系統管理的安全。除此之外,成品油零售企業還可以利用分散性數據收集模式,借助地毯式的實地走訪、競爭對手站前蹲守等方式,調查掌握客戶需求,進而構建出完善的客戶數據信息池,實現油品相關設備以及非油品器械的一體化管理。
構建電商大平臺,使用“網購-配送”模式,是成品油企業在“互聯網+”背景下實現經濟管理模式創新的重要途徑之一。首先,實現物流外包,降低人口成本。建立電商平臺后,在成品油的流通環節上看,除了一次物流中的管道輸送之外,其余流通環節均實現了物流外包,甚至流通的最后環節也能夠實現外包服務。物流外包之后,可以減少工作量,進而縮減員工數量,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時,還可以降低用工風險。其次,擴大市場占有率。傳統的成品油零售靠的是地理位置,位置確定之后,銷量很難有大幅度的波動。而電商大平臺的建立,使得成品油零售模式由原來的被動經營模式,變為主動營銷,這樣便可以擴大市場占有率。最后,開發大量客戶資源??蛻糍Y源是銷售企業的立足之本,在“網購-配送”模式下,客戶資源的開發難度較低。簡單來說,就是在電腦與手機移動客戶端APP雙管齊下的模式下,通過將傳統會員制度轉變成為網絡會員制度,再通過一些增值服務,可以更好的開發、積攢客戶資源。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不僅改變了成品油零售企業的經營環境,同時也使得市場格局出現了根本性轉變。為了應對這一業態環境的變化,成品油零售企業的內部經濟管理必須將客戶的消費需求作為核心,縮小垂直邊界,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增強人才的組合與流動。首先,建立互聯網專業營銷隊伍,并促進成品油服務與非油品服務的融合;其次,通過培訓、引進專業互聯網營銷人才等方式,提升原有銷售團隊的專業能力,在確保線上銷售實效性的同時,也要推進實體工作隊伍管理的專業化;最后,從各個部門、區域抽調人才,組建針對專項業務的管理小組,以強化組合作戰能力,實現資源整合。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成品油銷售與“互聯網+”的契合程度,直接影響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更關系著成品油銷售能否實現新的突破。在本文研究中,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成品油零售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策略,即建立數據共享中心、構建電商大平臺、優化內部經濟管理架構,以期進一步促進成品油零售企業商業經營管理模式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