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煤炭氣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煤炭資源開發公司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逐漸意識到人力資源的重要作用,需要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從而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其中,勞動合同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關鍵組成部分,對企業與勞動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企業應采取必要措施加強勞動合同的管理,有效預防各種可能存在的風險。但是,部分企業的勞動合同管理不夠完善,違規情況時有發生,這必然會給企業帶來不可預測的法律風險,也會給企業的未來發展埋下隱患。因此,本文就如何防范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勞動合同法律風險進行重點分析。
我國具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在近些年的發展中我國勞動力資源一直處于過剩狀態,進而導致我國用人單位比勞動者具有顯著的地位優勢,在這種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地位不平衡的情況下,容易出現用人單位損害勞動者利益的情況。比如,部分用人單位濫用試用期、逼迫員工加班,延期或者扣減員工工資以及不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等,這些行為均嚴重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盡管有些企業已經非常重視勞動合同的管理,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措施,形勢上依然不容樂觀。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企業管理也應當意識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部分企業對于勞動合同的管理仍然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一旦出現意外,就會造成合同的遺失或是損壞,進而給企業管理帶來不便,同時還有可能損害職工的合法權益。而且,有些企業并不重視合同的標準化,給人員管理帶來嚴重的不便。考慮到勞動合同的特殊性,對于某些基礎性崗位采用標準化的制式合同是非常必要的,可根據現實情況的改變進行適當調整,這不僅可以有效控制法律風險,而且還能降低管理成本。
勞動合同的簽署,是預期可能出現法律風險的關鍵點,其對勞資關系的發展會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主要涉及的法律風險內容為:一,職工在招聘環節提供虛假資料,增加企業錄用職工的風險;二,錄用職工環節,存在勞資任意一方不予以簽訂勞動合同的情形;三,試用期考核環節存在員工考核失敗被辭退的風險。
行政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發展的整個過程期間內,薪酬與績效是最容易產生法律風險的環節,薪酬與績效情況與員工自身的收入等切身利益有密切關聯,當出現矛盾沖突現象時,容易導致行政事業單位與職工的法律糾紛。一方面,新入職員工的薪酬所得與招聘環節存在嚴重不符時,容易引發相應的法律糾紛;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職工的付出與績效、薪酬回報嚴重不符時,員工給企業創造的價值未得到有效反應時,單位與員工相互之間的法律糾紛可能會隨之出現。
雖然我國勞動法日趨完善,但是勞動爭議卻不降反增,其主要原因在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法律意識薄弱。很多企業均將追求利潤最大化放在首位,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因此企業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和模式,將以企業為重心向以人為本進行轉變,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力度,尊重企業員工的權利,保護企業員工的合法利益。同時企業應該加強對新《勞動合同法》的學習和理解,重點加強對勞動爭議案件的研究,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提供借鑒。除此之外,為了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法律風險防控水平,企業還可以引進專業的法律人才開展專項工作。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社會經濟環境均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就要求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必須要與時俱進,積極創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機制,更好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企業在開展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創新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對各項制度進行規范,比如薪酬福利制度以及獎懲激勵機制等;其次應該加強對各項規章制度的法律風險分析,對于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優化和完善,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有效的制度保障。
企業與職工簽訂的勞動合同屬于重要的法律文件,對雙方都有著法律上的約束力,只有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實現雙贏,才能使雙方之間存在的雇傭關系長期維持下去,從而讓職工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其專業技能,企業也因此獲得長期可持續的發展。所以說,為了有效規避其中存在的法律風險,確保企業能夠獲得穩定的發展,必須嚴格遵照法律規定簽訂勞動合同,并在其中詳細、準確地標明雙方的責任以及義務。首先,其中涉及的各項條款必須與《勞動法》等法律文件相一致,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向當地法律部門咨詢。其次,在簽訂的合同文本中,不僅要保障職工的權益,也要保障企業的權益,比如要求職工保護企業的機密不外泄,一旦有所違反就要按約定進行必要的賠償等。而在制定勞動合同時,所有的細節都要認真、仔細審核,避免因內容的疏漏而引發不必要的糾紛。并且雙方都要嚴格執行勞動合同,杜絕違規行為的出現。
簡而言之,勞動力市場領域的變化,提高對工人權利的認識,正確理解人力資源管理不同領域存在的法律風險,有針對性的風險評估戰略,確保行政單位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效性,更好地促進企業的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