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
隨著國際和國內市場競爭逐漸加劇,國有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不斷完善企業管理,特別是企業物資采購的管理工作,有效控制企業運行成本,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是長期以來國有企業物資采購一直沿用傳統的方式,通過電話或者面談的方式與供貨商聯系,經過調查和比較產品質量之后,如果符合企業要求就發出采購訂單,供貨商根據要求進行發貨然后辦理出入庫手續,采購過程非常復雜,而且耗費時間,監管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國有企業要不斷吸取國際一流跨國公司的采購管理經驗,加強國有企業物資采購管理的改革,通過有效的管理手段降低企業采購成本,促進國有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當前很多國有企業物資采購管理比較分散,國有企業內部沒有單獨設立統一的采購部門,各個二級單位對于物資的需求都是各自為政自行采購。企業缺乏完善的體物資采購管理體系,導致企業在物資采購、驗收以及倉儲等各個環節管理責任模糊,監管不到位。各個二級單位單獨采購使得物資庫存存在很多交叉和重復的內容,龐大的物資庫存也為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使得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下。還有一些國有企業物資采購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審批、監督以及檢查的管理細則。制度漏洞一方面使得采購人員在物資采購過程中遇到問題無法可依,另一方面也會使得個別采購責任人員自主權利過大出現腐敗浪費問題,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采購預算時國有企業物資采購的重要環節,詳細準確地預算編制能夠極大的提高物資采購資金的利用率,避免物資采購過程中造成浪費。但是,當前很多國有企業在物資采購預算編制過程中非常粗糙,工作人員在編制采購預算時缺乏必要的調查研究,有些只是根據上一年的采購數據進行簡單的修改,預算編制缺乏科學依據,導致編制的采購預算不合理也沒有針對性。因為采購預算編制不夠精細,監督人員也無法了解詳細采購信息,為監管也帶來一定的困難。使得采購監督流于形式,導致監督效果不佳,一旦發現問題很難追究到個人,讓監督效果大打折扣。
企業員工需要從國有企業的利益角度出發,作為一名采購人員更加需要以保證采購產品質量和減少采購成本為出發點,也就是說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意識和專業的采購能力。然而當前很多的國有企業采購人員在面對商家利益誘惑時會失去其原則。同時,一些國有企業沒有重視對采購人員的管理,缺乏系統的培訓,導致在采購過程中缺乏談判能力,這也是導致采購產品質量不能得到保證的重要因素,會影響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及可持續發展。
國有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物資采購質量對國有企業的成本管理和經營管理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在采購中具有采購物資數量大、種類雜,采購途徑多樣化等特點。因此,必須對采購環節加大管理力度,確保采購環節的透明化、公開化,避免企業蒙受經濟損失。采購部門需要制定出系統的采購管理制度,并且根據企業的戰略發展需要做出適時的調整,在對企業的產品進行調整時,需要其他部門領導參與到管理制度制定環節中,這樣可以實現各部門的相互監督。同時,要求采購根據采購制度的具體內容進行,對資金和物資的流動管理,比如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倉儲部門與采購部門要做好賬目核對,進而根據采購制度讓企業的利益得到保障。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因此,在國有企業的物質采購管理的過程中,將當前發達的信息技術引入物資采購管理當中,提高物資采購管理的效率,從而推動產業的發展。企業物資采購管理人員在進行預算編制等物資采購管理工作時可以隨時查找物資采購數據庫當中的各種相關信息,讓預算編制更加科學合理。信息化手段的使用能夠大大增加物資采購的透明度,降低了物資采購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性,方便企業監督管理部門的有效監管,提高企業資源的配置效率。
當前企業存在不合理采購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采購人員的素質沒有得到保證。由此可以看出,采購人員自身的素質對物資采購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國有企業有必要重視物資采購的管理工作,加強企業物資采購人才隊伍建設,選拔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加入物資采購管理當中。另外,培訓物資采購管理人員的工作也要定期展開,既要培訓物資采購工作需要的專業知識,也要加強廉政從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提高采購人員的綜合素質。企業要為物資采購人員提供職業上升的通道,制定與管理人員承擔責任相匹配的薪酬激勵政策激發采購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企業可能由于客戶取消訂單或者設備維修、保養、故障等問題出現生產計劃的調整,這也會對采購計劃造成影響,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采購計劃的調整,比如,企業經營中缺少流動資金時,在這種情況下也要減少或者暫停物資采購,在資金回籠之后加大采購量。隨著采購計劃做出調整,運輸部門、預算部門也需要做出相關的調整,所以需要由綜合部門及時將相關的信息發送到各個部門。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市場經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國有企業的發展中,必須重視物資采購的管理工作,提高物資采購與管理水平,從而提高國有企業的物資配置,促進國有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