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劍光
文化創意產業區是文化創新活動的聚集地,是以創新、研究開發、學習交流等知識經濟主導的產業活動為核心內容的城市空間系統。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硬件設施的功能聚合,包含了物質、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種城市屬性。科技新區肩負歷史的責任,如何使科技與文化協同,建設新的城市空間增長極,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成為新經濟時期重要課題。
文化創意產業區建設發展與城市空間結構變化的互動主要是建立城市文化、經濟、社會、實體空間的關聯。
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意(通常稱為科技創新)是創意活動的兩種類型。同為知識經濟的核心以及提高產業附加值和競爭力的引擎,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意(創新)勢必相互借力協同發展。
文化提升科技新區的產業競爭力,經濟產品的文化含量及其附加值由經濟活動中包含的先進文化因子的量來決定。文化提升科技新區的服務競爭力,新區建設的重點是為產業發展提供服務。科技新區的特色與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通過發展有較強創新能力的文化創意產業帶動服務型產業的發展,從而成為激發科技型產業的動力。
未來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的最好模式是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空間平臺化。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問題是未來解讀文化產業經濟的核心。其實我們中華民族從來不缺文化,真正缺的是文化和科技相結合的產業化創意。
包含以下2種融合模式:(1)產業融合拓展,打造全方位的技術平臺;融合新興科學技術,整合產業鏈功能,帶動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發展。(2)服務融合拓展,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
科技新區的發展脫離不開文化空間結構,表現出社會、時間以及物理的三重屬性,是城市社會、經濟、文化在歷史變遷中長期積累所逐步形成的。城市文化空間系統,主要指城市整體文化空間,是城市空間范圍內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產業空間、公共文化設施、經營性文化場所等在城市空間內的分布與組合狀態,體現了城市文化結構的空間網絡化形態,包括一系列文化要素相互間的關系。
在產業集聚區的空間布局上,居住與就業融合是“產城融合”的核心問題,產業結構契合城市發展定位是“城業融合”的核心問題。科技新區空間整合的目標,是創造出一種具有多元價值和豐富內涵的新的經濟社會體。科技新區的空間整合同時也是城市空間與產業空間的整合。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是二十一世紀新經濟發展的亮點,表現出一種“新經濟空間”特點。“新經濟空間”給文化創意產業區的良性發展創造了可能。科技新區的發展模式是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創新型城市發展模式;建構完善的城市創新系統,集聚和配置創新資源推動建立創新集約型城市經濟增長,最終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是科技新區的主要發展特征。“城市創新空間系統”是由創新物質空間、創新機制和創新文化構成的互動系統,構成了城市創新空間網絡的核心。
以上海市創意產業區為例,它具有數量眾多,多類型多空間且相對集中的特點。幾大創意產業區出現了相互融合的創意圈層趨勢,各圈層的邊界日益融合,形成了創意城市的創新空間發展形態。
文化創意產業區生活服務設施建設的目的是豐富區域的城市生活空間功能,從而構建起完整的城市社區生活,形成區域的生活歸屬感,生活性公共空間對于創新階層的服務中介性也使其成為重要的城市創新空間。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可以產生強大的空間吸引力,與外界的廣泛頻繁的聯系互動是文化創意產業區的特色,科技新區可以利用這一優勢以建立區域的整體吸引力。當代科技新區空間營建的重要目標就是寬松的開放型文化環境。例如硅谷的成功原因之一是硅谷獨特的文化精神,硅谷的開放型文化有利于形成該區域工作人員的協同作用,硅谷深層的社會關系也正是這種文化的反映。
新時代創新型城市發展要求產業園區空間發展與社會化改造同步。
如何在產業和人口升級過程中實現良性循環,促進高素質人口集聚,是新區健康發展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當前,中國正處于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新區人才和人口集聚能力建設和產業發展目標要相一致,這樣才能保證一定的經濟增長水平。城市靠硬件環境吸引人才,靠軟件環境留住人才。
城市創新空間系統的建構取決于創意人群的聚集社區的形成。創意社區是一種多元化的城市組織單元,包括政府、社區、居民、產業、服務多種要素,形成城市共同體,這種城市共同體構建了富有活力和創新驅動的城市化形態。
文化創意產業區有一定規模的文化創意企業進行研發及創新生產活動,同時需要專門化的服務組織及公共平臺使產業與社區與城市發展緊密結合。本文總結了文化創意產業區的7個創新型功能要素,創新型功能要素的整合建構可以保證文化創意產業區持續創新的生命力。
(1)創新網絡和社會物質文化環境——建立文化地域特征的總體要求;
(2)產業孵化空間——創新企業發展的要求;
(3)若干專業化產業空間單元——創新活動的要求;
(4)展示與營銷空間——生產消費結合的要求;
(5)工作生活一體化設施——城市生活環境的要求;
(6)商務服務空間——創新服務管理的要求;
(7)公共文化空間——文化植入和集體學習的要求。
產業特性決定空間特點,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高度的黏合性,與城市空間和產業的滲透性和輻射力較強,由此,現代城市文化創意產業一般表現為多功能的綜合體,與城市沒有明確的空間邊界。空間范圍內不同功能的組合和服務決定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方向,一定環境和地理空間的產業配置與空間模式決定了產業集聚的類型。一般有以下幾種創意產業空間的組織方式:產業聚落——單一產業集群發展;多元共構——多產業復合共生,大學與產業共生;嵌入模式——文化產業植入科技園區。
科技新區的發展模式是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創新型城市發展模式。科技新區的主要發展特征是:建立一個創新的城市系統,集聚和配置創新資源,推動建立創新驅動的集約型城市,最終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
文創產業可以賦予科技產業和科技產城發展以更強的競爭力,文化創意產業與科技創新產業的融合過程,是文化、科技、社會全方面的融合,也是科技產城創新網絡的建構過程。文化產業與科技新區的空間整合,創造出一種具有多元價值和豐富內涵的新的經濟共同體,最終形成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