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珍
目前我國房屋建筑中多采用空心砌塊、多孔磚等輕質材料砌筑外墻,原材料質量問題導致外墻開裂是造成滲漏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1)磚砌體材料承重能力差,運輸造成缺棱掉角、開裂等缺陷;(2)砌塊尺寸較大,對砌塊切割以調整尺寸,或安裝設備管線時鑿打外墻,均會造成墻體的開裂破損;(3)加氣砌塊具有“濕脹干縮”的特性,施工中不采用專用砂漿或采用飽滿及保水度符合要求的砂漿但施工后未防雨防曬均會導致砌塊間微裂縫的產生;(4)框架梁柱混凝土與磚砌體膨脹溫度線系數不同,相同溫度時兩者形變不同,連接處產生裂縫。
設計是房屋建筑施工的最前端環節,外墻滲漏與設計水平高低有直接關系,我國國土面積大,不同地區地理特征差異顯著,如北方冰凍災害、沙塵暴多,而南方洪澇災害、臺風多,因此設計人員應提前對建筑所在地區實地考察,全面考慮區域氣候、地質及生態環境等,科學合理選擇防滲漏材料。同時,一味追求房屋建筑的安全牢固性及觀賞性等,導致忽略了防滲漏設計環節也是造成外墻滲漏的原因之一。
造成建筑外墻滲漏施工技術因素一方面是施工工藝不規范,如標高放線測量有問題導致外墻垂直角度偏差大,此時需進行抹灰處理,而抹灰層過厚又導致抹灰層出現裂縫連帶墻體產生裂縫,一系列連帶反應造成墻體滲漏;另一方面是施工管理落后,有資質的承包商投標成功后立即將工程勞務分包給不具備競標資質的施工單位,其施工經驗不足技術落后,在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這不僅是外墻滲漏的原因,也是造成建筑質量不足的原因。
外墻墻體結構本身施工質量不足是導致發生滲漏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把控墻體結構施工技術要點,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墻體砌筑原材料要求。砌體質量是外墻防水的先決條件,砌體強度等級必須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砌體材料具備產品質量說明書和合格證,且已在廠家養護時間≥28d,在驗收合格后方可進場堆放,堆放高度盡量≤1.5m,底部墊起高度≥15cm,做好防雨措施,確保砌體表面無污物、裂紋等。砌筑用砂漿采用專用砂漿,配合比嚴格控制經試驗確定,確保砂漿的干縮值、抗壓強度、粘結強度、流動性及觸變性等與砌體相匹配,以免泌水離析而造成墻體開裂、空鼓。
砌筑工藝要求。砌筑前砌體灑水濕潤使其濕水率飽和,砌筑前含水率控制在15%以內,待表干后上墻砌筑。砌筑過程中需要切割砌塊時應采用大板鋸鋸開,保證砌體的豎縫飽滿度≥80%,水平灰縫飽滿度≥90%,厚度為8~12mm,嚴禁透縫、瞎縫。日砌筑高度也應控制,一般常溫情況日砌高度≤1.5m,雨季日砌高度≤1.0m;墻體砌筑至距梁柱或樓板20~22cm處停止,一周后(此時墻下部砌體收縮穩定)側磚斜砌,傾斜度約60°,最后用比砌體砂漿高一級的砂漿灌實,保證墻體下部穩定性。
預留孔洞施工要求。外墻預留孔洞一般包括腳手架及模板施工需要制造出的孔洞、螺栓套管預留孔等,是造成外墻滲漏的主要因素,應在施工結束后及時封堵,填補材料選擇凝固后有一定強度且同時具備防水、透氣性能的材料。腳手眼應先清理除塵,水清洗稍干后孔底及兩側滿鋪砂漿,砌入砌體后再用砂漿補縫;螺栓套管孔洞應先清除孔洞內塑料管及雜物,還需另外鑿出超過原孔洞直徑且深度為2cm的喇叭口,水沖洗后填塞防水砂漿+膨脹劑。孔洞填補后方可打底粉刷找平,使新老底層粘結成整體。
外墻細部構造包括窗臺、檐口、露臺、雨蓬、壓頂、衛生間管道井等位置,必須做好細節處理。有防水要求的平面與立面相交處墻體底部設置混凝土反坎(b=b墻,h≥30cm),墻根應進行鑿毛處理且基層清洗干凈后方可澆筑反坎,以免新舊混凝土接合不緊密又導致墻根滲漏。梁柱等與砌體交接位置應掛寬度≥25cm的耐堿玻纖網格布,以免覆蓋不完整交接處產生裂縫,同時暗埋管線處、填補孔洞處等位置也應加掛耐堿玻纖網格布。外墻門窗位置是細部構造處理的重要內容,若門窗存在偏差或松動雨水極易沿連接處縫隙滲漏,安裝門窗前首先要仔細檢查,窗框邊與洞口間的縫寬控制在20mm左右,窗框周邊縫進行塞縫處理,塞縫材料可選擇摻防水劑的防水砂漿或細石混凝土、發泡劑、聚氨酯材料等,由于窗框材料熱膨脹系數與墻體不同,相同溫度下熱脹冷縮程度不一樣也會導致裂縫的出現,因此窗框與墻體連接處還應彈性設計,即框外嵌入柔性材料并預留槽口。上窗楣做成坡度≥20%的鷹嘴線,窗臺設置現澆混凝土壓頂,厚度≥10cm,且做成室內高于室外2cm的順坡,下面做內高外低的滴水槽,深度≥1.2cm,寬度為1.0~1.5cm。門窗施工完成后采用淋水試驗檢驗其抗滲性能,若驗收合格在塞縫外表面涂刷一道防水涂料,以防水砂漿收邊。
外墻裝飾層無論采用面磚或是涂料其抹灰底層和中層均一致,抹灰層空鼓、裂縫必然會導致外墻燈的滲漏。外墻裝飾面層施工要點主要包括:(1)基層處理:清理抹灰混凝土或砌體表面,確保無雜物影響粉刷層及基層粘附,找平層施工前均應澆水濕潤,為防止大面積抹灰收縮開裂應滿掛鋼絲網片。(2)抹灰砂漿配合比嚴格控制,有研究表明在水泥砂漿中摻入0.05%~0.08%的聚丙烯纖維可提高砂漿抗變形能力及減少抹灰側裂縫,外墻砌筑30d后,且澆水濕潤基層1d后方可進行分層抹灰,底層5~7mm厚水泥砂漿1∶3,中層每層7~10mm厚水泥砂漿1∶2.5,注意前層砂漿凝結后才能進行后層抹灰,抹灰層總厚度35mm增設加強網。(3)應設置墻分隔縫,間隔3×3m,5mm≤縫寬≤10mm,縫內粉沫吹除后可粘貼分隔條,增強分隔縫處抗滲能力。(4)抹灰層完工24h后噴水養護4d。(5)涂料外墻施工應對涂料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采用滾涂法,先涂刷封底涂料再涂刷外墻涂料,確保涂刷均勻且層層牢固結合。(6)面磚外墻施工首先檢查面磚有無破損,粘貼砂漿配比一般為1∶1.5~2,勾縫砂漿配比一般為1∶1,勾縫砂漿應填嵌密實,面層殘存砂漿清洗干凈并做好養護。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滲漏問題一直都困擾著技術人員,若施工過程中發現滲漏問題不及時整治,驗收環節無法通過,返工造成工期增加,工程成本升高,還會留下安全隱患,嚴重影響施工效益。外墻滲漏導致人們長期居住在潮濕環境中,對身體造成一定危害,夜晚滴水聲音也會影響人們的正常休息,更甚出現天花板變形、水電短路等。可見,外墻防滲漏施工技術極為重要,主要體現為:(1)可以在保證建筑工程質量的同時為建筑帶來美觀的外觀形象,更好提升建筑物本身價值;(2)可以給住戶提供更舒適更高質量的居住環境,提高住戶居住滿意度;(3)可以避免房屋建筑抗震性及抗壓性下降,防止使用壽命縮短,提高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造成房屋建筑外墻滲漏的原因眾多,防滲漏施工是整體房屋建筑施工的關鍵環節,關系到房屋建筑的質量安全,不容忽視。建筑工程施工企業要提升自身競爭力,就要基于質量、安全和功能需求多維度研究防滲漏施工技術,提高施工品質,合理應用外墻防滲漏技術,重視施工細節,盡可能減少滲漏產生的不利影響,此外還要積極研發防滲漏施工的新技術新方法,提高外墻防滲漏施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