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王澤輝,管海江
(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吉林供電公司,吉林 吉林 132011)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和改革配套文件的要求,經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批復成立的國家級電力交易機構北京和廣州電力交易中心于2016年3月1日正式掛牌成立。之后,各個省份陸續成立電力交易中心以跟進電力體系改革,我國電力交易機構體系成型。
電力交易機構的定位是按照政府批準的章程和市場規則為電力市場交易提供服務,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負責電力市場的建設和運營,負責落實國家計劃、地方政府協議,開展市場化交易,逐步推進全國范圍內的市場融合,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推動全國電力市場體系建設和能源資源大范圍的優化配置;負責配合政府有關部門研究編制電力交易基本規則,提出電力市場和交易運營有關技術、業務和管理標準;未來條件具備時,開展電力金融交易。
電力交易機構作為各市場主體參與市場交易的重要服務平臺和窗口,交易平臺具備了同時開展多品種多周期交易的運營能力,有效支撐了電力市場的運營,為促進市場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公司經營性質出發分析,電力交易機構與電力體系的其他企業存在本質區別。因此,電力交易機構的風險同時具備電網企業和商品交易機構兩個維度的特點,且更為復雜。與一般電力企業相比,電力交易機構具有商品交易機構的風險特性,主要集中在數據安全和交易平臺維護上。本文將對電力交易機構體現商品交易機構特性的數據安全風險進行探討,以為更好地開展電力交易機構風控工作提供一些技術支持和參考。
數據安全風險是指由于硬件故障、斷電、死機、人為的誤操作、程序缺陷、病毒或黑客等造成的數據庫損壞或數據丟失現象,某些敏感或保密的數據可能被不具備資格的人員或操作員閱讀,而造成數據泄密等后果。因此,電力交易機構數據安全性的重要程度應高于其他電力單位,如果出現數據安全問題,則會造成極為嚴重后果。
外部竊密風險是指外部人員在未經授權或不當授權下接觸電力交易數據,導致交易數據泄露引發的風險,主要存在數據外部入侵攻擊、數據存儲介質丟失被竊及外部服務機構不當接觸風險。電力交易平臺運行是基于Internet運行,市場成員通過注冊的端口進行交易提交和運行。一旦電力交易機構的信息系統終端遭受黑客入侵或木馬、病毒攻擊,將引發交易數據泄露的風險。
內部泄密風險是指由于內部人員認識不足,不當接觸和使用電力交易數據,導致交易數據泄露引發的風險。如果交易機構沒有明確指定交易數據密級和接觸授權管理要求,內部員工未能有效掌握國家保密法律法規、公司保密規章制度和企業密級范圍目錄,對日常保密工作缺乏足夠的了解,可能導致對日常工作中接觸的企業秘密、敏感信息重視不足,沒有執行相應的保護措施,將引發內部員工泄露交易數據的風險。
電力交易機構比其他電力企業在信息披露上的要求更復雜一些。一方面,電力交易機構必須及時準確向市場成員發送個體交易信息;另一方面,電力交易機構還要對匯總整理的整體交易信息定期向政府監管部門進行報送,對外信息披露不當將引發數據安全及輿情風險。若交易機構無法未能及時、準確向市場主體進行信息披露,導致部分市場主體未及時獲知交易信息或者獲知不當信息,造成電力交易不公平風險和聲譽、輿情風險。
電力交易機構的業務數據不僅在運行平臺系統可以閱讀獲取,在信息系統主機設備也可以獲得。一旦出現信息系統設備超級權限,管理人員對信息系統設備上的交易數據進行復制外帶,將引發電力交易數據流失、信息數據泄露風險。數據安全不僅僅應考慮泄露風險,還應關注信息系統災備管理不當風險。一旦信息系統災備中心建設管理不到位,出現交易數據毀損問題時無法及時進行系統恢復,導致電力交易機構運行的基礎發生破壞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電力交易機構數據安全管理最終都要落實到人的執行上,因此,數據安全教育不足將是數據安全最基礎的風險。首先,如果電力交易機構的保密政策宣貫工作不到位,導致員工對公司保密工作的管理初衷、政策背景了解不足,對保密工作目標和管理意圖的理解產生偏差,甚至出現抵觸心理,將會引發數據安全風險蔓延。其次,交易機構設定的數據安全政策及制度如果缺少保密活動監督機制,對泄密隱患和行為沒有及時制止和考核,將增加員工在工作中無意泄密的風險。
針對外部入侵導致的數據安全風險,電力交易機構要建立嚴格的外網入侵管理制度,提升交易機構防黑客反木馬安全系統,同時對于涉密數據及資料進行網絡隔離處理。設定嚴格的涉密設備外出審批制度。按相關制度嚴格審批涉密辦公設備維修申請,確保維修地點、維修單位資質與涉密辦公設備維修要求一致。嚴格審批涉密辦公設備報廢申請,確保交由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的涉密載體銷毀中心統一銷毀,并保留銷毀憑據。
電力交易機構應與涉密員工簽訂嚴格的保密協議,并對所有涉密義務和后果進行逐條確認,并制定數據安全及涉密管理手冊,以協助員工有效掌握國家保密法律法規和公司保密規章制度,由專人對涉密載體認真履行清點、登記、編號、簽收等手續,確保涉密載體通過安全可靠途徑,按密級、分渠道進行傳遞。最后,電力交易機構應專門制作單位保密宣傳材料,進行持續性宣貫,定期進行保密政策和新政策的解讀培訓并開展相關測試。
電力交易機構應制定嚴格市場主體信息披露制度,對信息披露的對象、內容、頻率和方式進行明確,應對市場主體交易的私有信息加強保密措施,防止泄密影響交易的公開、公平、公正。應及時就交易公告和交易結果向政府監管機構備案。及時準確收集電力交易工作信息數據,進行分析匯總,按規定時限進行報送。全面審核電力交易工作信息,確保信息符合電力交易工作評價要求。
電力交易機構應明確信息系統設備接觸權限表,嚴控信息系統設備管理的超級權限設置及審批,并定期對信息系統設備接觸進行定期檢查監督。應建立嚴格的交易數據災備管理制度,明確數據備份與恢復機制,規定數據備份的頻率、方法、介質、范圍等方面。要求系統管理員按照“數據備份與恢復”的操作流程,定期將數據備份制成一式兩份,一份由負責交易平臺管理的部門保存,另一份由業務部門保存。要求負責交易平臺管理的部門負責人定期對備份的操作執行情況、備份的保管情況進行檢查。
電力交易機構應將數據安全教育作為一項長期工作進行推進,明確數據安全定期培訓的標準。應將數據安全納入員工業績考核內容,實施一票否決機制;制定數據安全政策及制度的監督機制,對泄密隱患和行為及時制止和考核,降低員工在工作中泄密的風險。
電力交易機構作為電力體系一個新的組織機構,被賦予了重要的使命。其一方面能夠從電網公司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汲取大量的管理經驗;另一方面,我們也意識到電力交易機構本質上一個以電力資源為交易對象的商品交易機構,其在風險及其管控上與其他電力體系企業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我們從其他商品交易機構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理論中學習經驗,將交易數據安全認定為電力交易機構的核心風險,從外部竊密、內部失泄密、對外信息披露、信息系統設備和數據安全教育五個維度去細化分析,保護電力交易的數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