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艷
(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招賢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日照 276526)
建設城市生態園能夠為居民打造優質的生產和生活環境,能夠提升城市的環境質量,提升城市整體的美觀度,促進生態系統的穩定發展,保障整個系統處于平衡發展的狀態。在生態園林建設中,應該提升對綠地的應用效果,建立系統化的行業規范以及評價標準、在實施的過程中規范操作的模式和建設方法、合理安排后期的維護工作,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環境。
園林城市是在古代園林藝術和現代園林思想的基礎上,以城市的實際發展情況為藍本,充分考慮城市的發展方向,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打造系統的國家園林城市。它的顯著特點為在城市的內部結構中富含鄉的概念,在市郊有鎮的概念,這是一種生態思想的融合與發展。
(1)能夠更好地保護生態以及環境。城市化的進程不斷推進,現代化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比如,生態環境失去平衡、大氣污染嚴重、水土流失嚴重、部分物種發生滅絕、森林的植被覆蓋率降低、沙漠化問題嚴重、全球氣候逐漸變暖等。在這個模式下,城市病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嚴重影響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只有進行系統化的環境保護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人類自身的安全,應該提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立綠色化的發展道路。實施園林城市化建設工作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確保生物的多樣化發展。園林綠化能夠為居民打造宜居的環境,為人們提供優質的居住空間和環境,構建舒適自然的生活和休閑環境,滿足人們全方位的生活需求,城市綠化水平可以與生活質量掛鉤。
(2)綠化環境能夠帶給人們寧靜、舒適的感覺,緩解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促進人們的健康發展。園林綠化與氣候有密切的關系,可以提升空氣質量,吸收微塵和有害的氣體。綠植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釋放出大量的氧氣。同時,種植在土壤中的綠植可以通過根系吸納土壤中的有害物質和細菌,從而提高土壤的活力。在城市中打造通風走廊、綠化帶以及綠地,能夠提升城市的自然氣息和活力,加強城市風景與郊區景色之間的聯系性,為城市提供較好的通風條件。在冬季,大量的植物能夠起到防風的作用,降低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3)城市綠化是具有觀賞價值的人文景觀,能夠加強居民與環境的和平共處,充分彰顯園林建設的方向和意義。錯落有致的植物群落,促進綠意的進一步發展,提升自然的感染效果,利用綠植打造具有感染力的景觀,提高整體的觀賞性。對風景美學技術進行合理的應用,構建多功能的植物園林模式,確保一年四季都會呈現不同的園林景致,從而營造出截然相反的視覺感受和觀賞氛圍。例如,高大茂盛的水杉會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翠綠直挺的松柏匯集到一起具有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各類果樹簇擁到一起會有一種靈動和自然的感覺。在不同的環境和位置上,搭配不同的綠色植物,能為城市居民提供直觀的觀賞服務,滿足他們的各類需求。
生態園林城市由不同種類表現形態以及應用功能的公園綠地組成,它們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優化城市的生態結構,改善城市的居住環境。在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提高園林的綠地率,使其符合園林建設的基本要求,為生態建設的穩步發展奠定基礎,應該加快園林建設的發展進程,以滿足生態建設的根本要求。在實際的園林公園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凸顯植物材料的應用價值。例如,在種植的過程中應該優化種植的結構,要保障植物的多樣性,不能大面積進行草坪種植,應該尊重生物多樣性的發展態勢,充分發揮生物的內在價值。
建設生態園林城能夠美化城市的環境。目前,城市中車水馬龍、交通較為擁堵、汽車尾氣排放問題嚴重、人們日常沉浸于忙碌的工作中,無暇顧及生活中的自然風光以及優美的景色。一直處于高壓的狀態下,身心得不到有效的放松。人們希望感受來自于大自然的美好,體驗寧靜自然的生活體驗。在建設中把大量擁有生機與活力的自然植物引入城市中,并運用園林設計工藝把它們進行型地圖1B組合,形成特有的自然景觀,提升城市整體的美感。中國園林的基本特征為從自然界中進行取材,再賦予它們新的藝術含義和精神價值,促進綠植與設計理念的有機統一,加強對人們的感染力。優質的園林作品不僅具備完善的觀賞價值,還能促進人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良好的市容市貌能夠提升城市的影響力。尤其在當今的時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網絡加快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優質的城市景觀和獨具特色的綠化結構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受到廣泛關注,從而吸納更多的投資資金和科學技術人才,對城市的經濟發展、文化傳播、科學技術研究具有推動作用。優質的城市環境要以綠地建設為依托,應該提升綠化帶和防護區域的園林化建設。
(1)缺乏系統化的行業規范。目前,在生態園林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綠化建設行業缺乏系統化的行業規范和要求。只有部分省市發布了系統的行業規范和管理制度,其他的區域對這項建設工作沒有統一的要求。這就導致部分綠化建設工作缺乏科學的指導,在正式實施、監督管理和后期的養護保障工作中存在疏漏,沒有具體的實施標準,增加工作人員的建設壓力和難度。
(2)綠化工作實施困難。部分老城區的了綠地面積過小,雖然屋頂和側面的綠地建設已經初具規模,使城市的綠化環境有了明顯的提升和優化,但是,城市的綠化工作仍舊面臨巨大的挑戰。目前,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建筑工程的數量不斷攀升,綠地的應用面積不斷減少,綠化工作實施困難。
(3)缺乏系統的后期維護工作。已經構建完畢的綠化建筑缺乏完善的后期養護管理工作。在一些老居住區中綠化工作的養護資金主要由政府部門進行統一負責,經由物業聘請專業的人員進行養護、修剪和澆水工作。但是,部分區域的物業沒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導致無人負責相關的養護工作。另外一部分物業雖然進行管理,但是,因為收取的管理費用較少,導致養護工作不能面兼顧,影響整體的協調一致性。同時,在管理工作中,主次分布不平均,沒有把責任落實到個人,導致綠地長期處于荒廢的狀態。
在對城市的綠化建設進行優化處理時,應該對區域內的景觀風貌進行全面了解,對公共綠地進行全面保護。結合城市的發展目標,應用綠化生態設計工藝確保城市和生態的和諧共處。在建設農田林網的時候,充分借鑒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構建自然風景區,確保人與自然的有效共融。此外,可以在城市的周邊規劃大型的植物和花草的種植基地,為城鄉一體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擴大綠地的建設范圍,對空間進行有效應用。應該結合已經提出的綠地管理制度,再結合現在的發展情況,設計較為可行的規章制度,充分激發管理部門的工作熱情和發展動力。此外,政府部門給予一定的支持與鼓勵,把綠化規范化建設工作進行細化,確保各個部分負責對應的內容,一旦某一環節發生疏漏,能夠及時地進行整改,把影響降到最低。
(2)因地制宜采取適宜的建設模式,突出地域特征。采用因地制宜的模式,充分凸顯區域內的文化內涵和人文風貌。例如,在商業街區可以設置一批綠色的人文景觀,把綠色植物與城市的地標性建筑進行有機的結合,提升整體的協調性;在新開發區的區域以綠地種植為主,不斷提升綠地的應用率;在老城區空間面積有限,應該致力于改造工作,提升原有綠化的展現效果。
(3)提升綠地后期養護的執行力度,加強工作的嚴謹性。在對綠地進行后期養護的時候,應該提升工作的嚴謹性,不能對綠植的生長狀態進行過分干擾,應該定期進行修剪工作,提升整體的美觀度。進行科學的施肥和病蟲害管理,確保綠化一直處于健康的生長狀態。
綜上所述,應該加強城市的綠化生態建設,充分發揮生態園林的內在價值,在發展中應該不斷擴大綠地的建設范圍,對空間進行充分的應用、結合城市的土質結構和發展要求選取適宜的建設模式,充分突出地域的特點,提升綠地后期養護工作的嚴謹性,把責任進行細化,提高工作人員對它的重視力度,提升城市生態建設的水平,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