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時春 臨沂市審計局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把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貫通起來,增強監督合力。黨內監督在整個監督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黨內監督缺失,監督不夠有力,其他監督也必然失效,就難以實現“打鐵必須自身硬”的目標。
審計全面覆蓋,并不僅僅是指審計對象的全面覆蓋,而是一個包括橫向和縱向全面覆蓋的全方位、立體式覆蓋的概念。從橫向來說,審計全面覆蓋包含了審計客體、對象、既定審計對象下審計范圍等方面的全面覆蓋;從縱向來說,審計全面覆蓋包含了多層次審計目標以及審計深度的全面覆蓋。也就是說,審計應當能夠全面、深入地了解與監督被審計單位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包括合規性、績效性,并且能夠從孤立的單位沿著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和資源向上、向下以及其他橫向關聯單位延伸,或者從單一的時期向前或向整個過程延伸[1]。實施審計全覆蓋,是對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審計全覆蓋的意見的落實,是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對審計機關的要求,是審計機關責無旁貸的責任。
1.審計任務繁重與審計力量不足矛盾突出。近年來,審計機關任務繁重,政府機構改革,加重了領導經濟責任審計任務,上級審計機關安排的政策跟蹤、專項審計增多,紀委巡查抽調人員增加,繁重的審計任務和審計人員不足,形成矛盾突出。
2.審計人員業務素質有待提升。審計人員面對被審計單位業務復雜、涉及面廣,尤其是大數據運用分析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實現大數據運用分析與財務審計業務的融合,導致財務審計與業務審計不能實現有效銜接。
3.數據采集難度依然存在。一是對部門單位業務數據的采集,對于地市來說,只能采集到數據后臺在本地的數據,對于數據后臺在省廳的數據則很難采到。二是部分數據仍然因涉密原因,被審計單位拒絕提供,導致數據無法采集。三是部門單位財務人員存在認識偏差,認為審計只審財務,不涉及業務,對提供業務數據上存有抵觸情緒。
4.數據不規范、不統一,給數據分析帶來難度。各部門內部數據由多套信息系統承載,數據與數據之間缺乏統一的關鍵字段鏈接,給分析帶來難度。部門單位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財政數據缺乏關鍵字段鏈接,也給數據關聯分析帶來難度。
1.精選項目,加大培訓力度,著力提升審計人員素質。一是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優勢,精選審計項目,提高審計效能。要做到充分調研,立項精準,論證充分,確保確立的審計項目能出精品,同時要考慮該項目是否具備全市統一實施的條件,杜絕審計項目一刀切的全市覆蓋。二是加大對審計人員的培訓,切實提高審計人員業務能力。采取到上級審計機關以干代訓,集中到財經院校培訓,到開展全覆蓋審計較好的地區觀摩學習等多種培訓方式,著力提升審計人員業務能力,尤其是大數據運用分析能力;三是整合優質審計力量,激發審計內生力量。采取組建數據分析團隊,將全市熟悉掌握計算機知識和業務能手集合起來,統一對數據進行研究分析,加大數據整理力度,集思廣益,從審計內部發掘潛力,利用團隊力量實現審計人員自身審計能力提升。四是開展技能大賽,以大賽促進審計人員業務能力提升。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財政、社保、農業與資源環保等領域的技能大賽,通過技能大賽提升審計人員業務能力。五是在必要時聘用外部專家參與審計工作,補齊審計人員的技能短板。
2.完善數據采集制度,建立良好數據采集環境。一是建立全省共享的審計數據分析平臺,實現審計數據共享。對于后臺在省直部門的業務數據,省廳采集后要對涉及審計地區進行開放,實現省市數據共享。二是對財政數據和部門單位的財務數據進行集中采集,對采集的數據進行整理核對,形成財政總預算數據與部門單位財務數據互為印證的數據體系。三是要根據本級政府出臺的《關于定期報送財政等相關數據的意見》等有關文件,建立完善數據采集制度,對提供虛假數據、不完整數據和拒絕提供數據的現象進行懲戒,加大信息化系統審計力度,通過信息化系統審計,既達到采集數據的目的,又實現轉變被審計單位審計只審財務的觀念。對以涉密為借口拒絕提供數據的被審計單位,開出罰單,為審計數據采集創造良好環境。
3.加大數據化系統審計,規范數據化審計環境。對各類信息管理系統和被審計單位財務核算系統的運行模塊和查詢功能進行熟悉和測試,對采集到的財政數據、部門單位的財務數據進行集中分析,依托聯網審計分析平臺,充分運用財政數據和部門單位財務數據的關系,深入分析發現疑點,并對篩選的審計疑點進行分類歸集,形成疑點數據包。審計組要結合部門單位的職能和具體業務,對每一個疑點進行深入核查,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做到精準審計,提升審計成效。對核查落實的情況進行統一匯總歸集,對所有問題進行分類整理,形成審計發現問題成果。
4.初步形成行之有效的紀監審“三合一”監督體系。審計機關與紀檢委等合署辦公為腐敗治理積累了以下三點有益經驗:第一,注重經濟責任審計,從源頭上預防政治腐敗,從結果中強化政治監督,實現整體腐敗治理;第二,穩抓審計移送處理,落實“審計先行、紀檢跟進”監督模式,發揮綜合治腐合力;第三,強調優勢資源互補,基于紀檢政治權威,輔以審計技術支持,提高腐敗治理效力。
審計監督全覆蓋,是一個包含審計監督客體、對象、層次、深度等的全方位立體式全面覆蓋,而不是簡單地指審計對象的全面覆蓋。當前,我國審計機關在審計全覆蓋上尚存在許多問題和挑戰。為了實現審計全覆蓋,應當從制度設計和制度保障、審計思維、審計技術、審計資源、審計實施過程與審計結果運用等方面加以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