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瑞 天津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科研經費是科研事業單位一項非常重要的資金項目,科研經費管理在科研項目管理和財務資金管理中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在“放管服”背景下,如何做好科研經費“簡政放權”和“合規使用”的平衡,是科研事業單位面臨的挑戰。
2015 年,李克強總理提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理念。
2016 年,《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指出,擴大科研院所在科研項目資金、差旅會議、設備采購等方面的管理權限。
2018 年,《國務院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逐步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大科研人員對人財物自主支配的自由,賦予科研單位科研經費管理使用自主權。
2020 年,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等。
“放管服”下放科研經費管理權限,出臺的管理辦法大多停留在指導性的宏觀層面,而科研經費管理使用的細則化管理更多地被賦予科研事業單位自主決定。科研事業單位對本單位科研工作“放什么”“管哪里”的工作內容缺乏明確規定,致使一部分科研經費支出存在管理辦法空白、找不到相關依據進行精細化管理等現象,這無疑會導致科研經費支出風險。
科研經費管理涉及科研業務、科研項目、財務等多個部門,若不能做好部門資源對接,易產生信息壁壘。例如預算編制不科學,經費預算執行與預算整體目標之間存在差異;科研經費報銷時,財務人員只能按相關標準對經費支出金額進行審核,對經費支出是否具備真實性、合理性無法考量等。若做不到“放權”和“管理”一體化,便不能真正提高科研經費管理質量與效率。
“放管服”改革后,科研人員對科研經費支配愈加自主化,但其不是財務管理專業人員,其是以完成科研項目為目標導向而非經費管理為目標導向,在科研經費使用上易存在資金風險。科研事業單位在“放權”與“管理”上的銜接不到位,便無法確保科研經費支出是否合理合規。
規章制度是科研經費管理合理合規運行的前提和保障。《意見》明確指出,擴大科研院所在科研項目資金的管理權限,下放權力。各科研事業單位要依據政策規定,按照實際情況制定本單位科研經費管理辦法,梳理規范出支出標準、審批流程、各層級責任等事項,完善內控明晰“放管”界限,彌補制度空白,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杜絕領導“拍腦門”決定、口頭標準衡量等現象發生。制度建設是長效管理機制,還要做好制度評價,不斷優化完善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建立健全本單位科研經費管理制度體系。
信息化管理是提高科研經費管理水平、為科研人員提供優質服務的基礎。科研經費管理貫穿于科研、財務、項目管理之中,將前述三項管理系統實現資源對接,可以消除各部門之間、科研經費管理環節之間的信息壁壘,降低信息不對稱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更好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1.強化科研經費預算信息化管理。實現資源對接后,根據科研部門數據,由財務專業人員合理編制預算,既降低科研人員編制預算壓力、又保證科研經費預算有理有據,能夠減少重復性工作,避免預算過多不加節制使用而浪費、預算過少資金不足以支撐項目完成等現象發生。
2.實現科研經費信息化管理。實現財務報銷與科研實踐核實、科研經費與預算比對、科研經費動態管理、預算預警機制等功能,有效避免經費超支、經費浪費、不合理支出等現象發生。
“放管服”給予科研人員經費自主權越多,科研事業單位對科研經費監管力度就應越大。
1.建立動態管理、預算預警機制。動態監控科研經費使用與經費預算間的關系,實現預算預警,及時識別異常預算差異并分析原因,調整科研經費支出,有效控制預算浪費、超支等現象發生,促使預算執行結果與預算總目標趨于一致,提高科研經費利用率。
2.強化內外監管。建立財務管理、內部審計、外部審計的監管體系,加強監管。嚴審嚴查經費支出是否合規屬實、審批手續與所附單據是否合規齊全、是否觸及財務廉政風險點等要點,確保科研經費專款專用、開支合理合規,保證科研資金安全高效運轉。
為貫徹落實好“放管服”政策,要搭建好非常完善的內控制度和管理體系,科研事業單位在科研經費管理中應做到“放管結合、以管制放”,才能真正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充分釋放創新活力,更好地為科研工作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