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敬 安徽皖維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固定資產占國有企業總資產的重要部分,其管理工作則成為保證國有企業良性發展的基礎。高效利用固定資產可以做到優化企業的資源,為企業的經營發展做好后備工作。反之,不合理的固定資產配置、處置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新會計準則完善了諸多問題,對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特別是國有企業資產管理有更高的要求,本文依據新準則分析國有企業在固定資產管理中遇到的若干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隨著科技水平的迅速發展,企業對固定資產更新換代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尤其是電子設備類及專用設備類,受到科技發展的影響尤為明顯。許多企業沒有將固定資產采購納入全年的財務預算中,而是在需求部門提出申請時才臨時采購,這就導致固定資產的配置沒有進行通盤考慮,可能存在某些部門的資產更新換代非常迅速,而另外一些部門的資產都很老舊的情況,完全取決于各使用部門是否積極地提需求。因此,從整個企業的角度來看,就存在固定資產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的問題。
國有企業在經營時會有專門的部門定期進行采購,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利用固有資產的份額來購進貨物,但由于國有企業在固定資產的管理上并為全面落實信息化建設,使得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信息無法及時上傳,后期也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整合。而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快慢與工作效率是呈正相關的,若當下時代依舊采用傳統的固有資產管理模式,即使在當下沒有過大的影響,在后期的發展中也必定會影響到資產的管理。
國有單位會計核算需求的程序相對繁冗,有時手續不全,使得固定資產無法入賬,從而導致賬實不符。如果上級部門向下撥款沒有相關手續資料,則也無法入賬。同樣的,捐贈的資產沒有適當的手續程序,它們也將無法入賬并變成預算外資產。如果固定資產調出或者打報廢,但手續尚未完善,則該賬目空有其名,這些都會導致賬實不符。這樣的想象不利于單位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更不利于企業了解掌握自己的財務真實狀況。
國有企業內部通過設立相關管理部門來進一步落實監管效應,并不斷采用新的管理方式來優化固定資產管理效率。在管理部門中,要不斷完善硬件設施的配備以及人才的配備,為有關職能安排足夠的人手去實施,進而為監管工作保證好首要條件,有效地加強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進一步專項實施,避免固定資產流失現象的發生。除此之外,規范固定資產采購也是管理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重要工作。在實際購買過程中,所有關聯的部門要對當地展開調查,估算本利值,并進行一系列的風險評估報告以及策略可行性分析報告,監管人員在陳述好相關內容后交由管理層進行審核。管理層要認真探討有關采購的風險及策略是否可行,通過互相探討,從多方面入手進行分析來確定采購的性質,避免盲目采購造成固定資產流失。
企業從固定資產的購買,運輸,存儲,使用,折舊和報廢,在這個過程中的數據非常復雜非常多。若僅依靠傳統公司的手工記錄進行管理,肯定會降低效率,也很難確保數據記錄及數據分析的準確性,并難以適應現代數據要求。因此,總的趨勢是使用現代信息管理方法來管理固定資產。當將每個管理流程轉換為電子文件并將各種財務賬務數字化時,有關公司固定資產的信息不僅變得更加清晰,透明化,并可防止數據丟失和損壞。管理人員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司中固定資產的數量和用途,簡化對固定資產的監督,為管理層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持和科學決策依據。但是,電子化管理也存在某些風險,企業必須為出現緊急情況做好準備,以確保企業在不可預見的情況下能夠按正常運行,降低業務風險并避免不損失。
改善清查情況,首先應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設置特色卡片名錄,為固定資產的定義加限,做到有例可歸、有跡可循。附加不定期對實際固定資產進行復核查實。其次對全面清查設立規定,加強各部門的配合,財務部門和采購部門、生產部門對資產進行分類管理,后期管理各部門及時跟進,了解使用狀態制定合理處理、處置方案。為了有效提升固定資產清查的效果,在原有清查方式的基礎上應該增加互查的方式。由上一級的管理部門負責,從各企業抽取專業資產清查人員,以小組的形式對企業所提供的材料進行清查,進一步做到見物清點。
國有企業要加強對于企業內部固定資產的管理,這樣不僅能夠保持企業內部資產的穩定,還能夠避免資產流失的現象發生,還有利于減少企業活動的成本,進一步促進國有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只有國有企業從根本上明確固定資產管理意識,并通過一系列行為來落實固定資產的管理,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