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霞 甘肅省慶陽林業學校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做好企業的相關財務風險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企業利潤。但在管理中要想從根源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就需要企業在管理過程中能夠從根源發現企業財務風險存在的問題,根據實際問題建立有效的防御機制,從而不斷嘗試制定最為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案,促進企業的持續性發展。
我們都知道,行動之前意識先行。在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方面,要想企業能夠得到穩定、持續性的發展,就必須要企業管理人員具備一定的風險意識。但在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方面,企業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淡薄,導致企業在運行過程中存在巨大的生產經營壓力,進而對財務風險分析就會忽略。其次,財務風險必然出現財務資金流動,主要表現在投資風險、企業融資風險等等各個資金流通方面,因此,如果企業沒有最先進的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意識,就會使企業在出現采取風險時表現出極大的被動,從而導致企業發展受阻。
企業的財務風險主要問題還是在于企業的采取管理方面。如果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能夠將責任到人,那么企業采取管理起來就會井然有序。但是,在實際管理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的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在職責劃分上面模糊不清,當出現問題時就會出現人員責任推諉。而當企業財務運行正常時,就會發現有很多工作人員的管理權限就會重疊,導致財務管理人員不能夠真正的發揮自身價值,在工作上最突出表現就是資金投資失誤、融資失敗、資金分配問題等。導致企業在需要資金運轉時常常沒有流動性資金。另外,缺乏有效的集團財務管控能力,也易導致企業發生財務風險。在集團組織中,集團業務管控能力提升較為緩慢,導致業務系統升級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因此難以保證審批信息、合同信息等及時的傳遞至集團總部,導致業務流程效率受到影響,增加了發生財務風險的概率。最后,就是企業內部缺乏一定的內審機制,最終會導致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沒有提前的采取風險預警能力,這也是增加企業財務風險的決策性因素。
通過上述內容,我們了解到企業的財務風險對于企業的穩定運行有直接性的影響。那么,為有效的規避企業財務風險,就要從企業財務風險的實際問題出發,真正的從根本上采取一定的防范策略,幫助企業減少企業財務風險。以下就來詳細敘述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策略。
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力資源部門,所以說,在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招聘過程中,企業要提升財務人員的應聘要求。并且要重點培養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優秀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者往往會有超出尋常的經驗操作與職業判斷,所以,培養管理決策者對風險的靈敏嗅覺以及風險意識,以便第一時間將潛在的財務風險發現并進行估計十分關鍵,同時借助理論方法分析度量財務風險的過程中,也需要財務人員借助經驗適當估計各種環境條件,以確定具體運用哪一種方法對存在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析和度量。除此之外,在運用防范、規避財務風險策略的過程中,也必須立足于企業規范的科學管理,這便提高了對管理者的要求,不然若是不正確使用對策,可能導致更大的風險出現。
把完善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構建起來,首先,要對企業財務管理流程進行全面梳理,評估分析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各類財務風險,充分了解相應的風險點,并就風險點提出重要控制措施,在還沒有發生風險的時候做到有備無患。同時,借助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對優化的業務流程進行固化梳理,使業務人員的日常操作更加規范。其次,要確保組織機構的完善性,構建評估考核監督機制。分離不相容的崗位,在設計制度上避免發生舞弊行為;要監控財務人員和重要崗位業務人員,以免出現逾矩、不按制度辦事的行為,并形成評估考核報告,構建獎懲機制,以有效執行內部控制。
未構建一定的財務預警體制和系統,導致財務管理模糊,資金流動管理不明確是企業財務風險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正常、充分地發揮預警分析的功能,企業應將完善的預警組織機構構建起來,預警機構具有獨立性,但不直接插足企業的經營過程。構建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可以使風險得到化解和規避,最大化地減小風險損失。預警機制的方法主要有債務重組法、轉移風險法、分散風險法、降低風險法、回避風險法。企業應立足于現有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把一定的量化指標制定出來,并對企業資金使用的合理程度進行分析和評價,對其財務治理水平以及真實的財務情況進行考察,第一時間把隱性問題揭示出來,對財務風險展開預警。
總而言之,在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方面,要想實現企業穩定持續性的發展,就需要企業在財務風險分析方面注重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培養。提高企業經營者的財務風險意識,結合有效的實踐分析,不斷的制定科學且有效的管理控制方案,從而提升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意識,保證企業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