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唐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這不僅需要大量綜合性大學培養專業研究型人才,同樣不能缺少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然而相較于綜合大學更為豐沛的資源和系統化管理機制,不少高職院校無論是資金、資源還是管理水平都存在一定差距。各種主客觀因素綜合作用之下,這些高職院校人才流失便成為長期存在的嚴重問題,已經給新時期加快教育現代化戰略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解決人才流失問題、創新人才管理機制正在成為高職院校深化素質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
相較于綜合性大學,高職院校不僅在資金、資源、人才等各環節存在基礎相對薄弱的問題,而且針對人才隊伍的管理也存在系統性和規范化不足的缺陷。
比如一些高職院校的人才隊伍管理標準不統一,人為隨意、粗放管理的現象較為顯著。雖然針對職業教育人才管理的規章制度乃至法律法規早已存在,然而部分院校執行不力,或是存在雙重標準。這就造成這些院校的人才管理存在不少漏洞乃至盲區,而出于切身利益的考慮,部分人才因此鉆規章制度的空子,導致這些院校無法合理有效加強人才隊伍的監督管理。同時,部分高職院校在人才引進之初就缺少理性思維,只重學歷不重能力,如此便造成庸者占據人才隊伍份額,而真正的人才又得不到發掘。
在一些高職院校中,針對人才管理的激勵引導措施不足,往往存在干多干少、干與不干無差別對待的問題。這就同時造成打擊真才實學又縱容濫竽充數雙重問題。更有少數院校將專門用于人才激勵的資金、資源等隨意克扣的情況,顯然會極大挫傷人才隊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這種缺少足夠激勵引導機制的人才隊伍管理便會從根本上動搖人才隊伍的穩定性,也就勢必造成人才流失問題的禁而不止。
人才隊伍管理不僅是高職院校管理系統中的一部分,更直接影響著教學品質和效率的提升,必須堅持原則,使人才管理符合時代與社會的客觀要求。因此,新時期高職院校解決人才流失問題的先決條件之一就是要依法辦事、照章辦事、提高人才管理的系統性規范性。
這不僅是指院校在人才管理過程中明文公示有關政策、法律與規章,而且需要充分細化到每個科系、年級和班級,確保從教職員工到行政部門及人員充分理解和掌握。同時,人才隊伍的變動情況還需要與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與人員的績效考核之間形成直接或間接的關聯關系,要讓人才隊伍的流失問題通過管理環節的績效結果落實得到體現。只有當管理環節切實感受到人才流失產生的負面影響與自身利益存在直接影響,包括管理思想和實踐操作各方面才能有所改進與優化。
中國古代早有“不患寡患不均”的智慧總結,貧窮遠遠沒有分配失衡的危險巨大。從事職業教育的人才也有各自的利益訴求,也需要應對生活工作學習各方面的壓力和挑戰。只有提供更加標準化、統一化的激勵引導機制,高職院校才能營造起公平競爭、公開透明的良好環境,才能對現有及未來的人才產生更加強大的吸引力。而這才是降低乃至徹底解決人才流失問題的關鍵之一。
因此,完善激勵引導機制至關重要。一方面,院校需要出臺全面覆蓋且標準統一明確的考核激勵標準,確保每個崗位、職位的人才能夠切實了解和掌握并主動自愿地加以執行。另一方面,針對人才隊伍的考核評價需要最終落實到收入、福利等現實層面,確保人才隊伍中的每個成員都能夠切切實實地感受到院校的公開公平與公正。如此,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科學管理才能在院校中蔚然成風,才能營造更加優良健康的教育和人才管理環境。
同時,高職院校還需要完善不合格者退出機制,確保能者上、庸者下的科學管理能夠全面徹底地執行。而這也是凈化人才隊伍并不斷提高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手段。
從資金、資源等客觀條件看,不少高職院校確實難以和綜合大學相提并論。但這并不表示高職院校就甘于居于末流。相反,只要加大投入力度,夯實科研教學基礎,有識之士終有一日能夠發現職業教育領域的價值洼地所在。
因此,高職院校應當進一步合理規劃資金和資源分配,結合自身實際和發展戰略制定實事求是的投入方案。這個過程固然極為不易,但并不不可為。只有從有限的資金和資源中擠出相應的部分投入科研教學,只有不斷筑牢基礎,高職教育才能成為吸引人才“金鳳凰”的“梧桐樹”。這不僅是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解決人才流失問題的手段,也是現代職業教育實現管理科學化的必由之路。
造成高職院校人才流失的原因眾多,除了管理機制層面的缺陷,也由于管理思想環節仍未能充分突破陳舊意識的束縛。因此,新時期高職院校解決人才流失問題不僅需要在體制機制層面強化系統性規范化管理,也需要完善退出機制。同時,在人才思想意識層面強化教育引導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同樣不容或缺。只有不斷夯實高職院校的人才管理基礎,使各類人才提高認同感和接受度,高職院校的人才管理才能提高穩定性。這不僅是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解決人才流失問題的重要舉措,也是高職院校實現管理現代化、科學化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