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勝明 安徽省宿松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涼亭管理所
土地是自然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需要借助土地滿足日常生活生產所需,將自然生態系統逐步轉變為人工生態系統。在人類活動、干預過剩的情況下,會破壞土地自然生態系統的原有平衡,出現了連帶性的種種問題,因此,必須樹立生態理念,有效貫徹落實土地利用規劃,強化土地的生態系統功能,提升土地的自我調控能力,增強土地生態系統的安全性與牢固性。重視治理生態環境,能夠促進經濟發展,明確政策轉變的目標,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平衡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等之間的關系,在土地資源利用規劃中有效落實生態理念,實現生態文明的有效建設,實現土地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基于生態理念,對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能夠有效整合社會各項資源,挖掘資源的內涵與價值,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用,推動社會的良性進步,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各個行業的產業不斷優化升級,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政府應合理調整農業與工業之間的比重,位置土地開發與土地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推動經濟的持久發展。從全國來看,很多老城區的土地資源浪費嚴重,阻礙了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有助于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符合新時代下的生態建設理念。同時,需要明確當前形勢下土地資源的利用和配置目標,使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將保護土地環境與合理開發相互融合,在協調統一的基礎上,實現兩者效益的最大化,推動社會的穩定和諧進步。
第一、全域統籌,安全優先的原則。在土地規劃的時候,應把握城區鄉鎮與區域土地的區別,關注環境安全、生態安全等因素,找到對立沖突點,構建科學合理的土地空間布局體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第二、資源節約,綠色發展的原則。注重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把握用地總量和用地強度之間的關系,使用環保方式進行土地開發,對各種土地利用活動進行規范,發揮土地利用的真正作用,通過科學多樣的方式,約束人們破壞環境的行為,有效保護土地資源,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第三、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合理把控土地利用,注重土地資源的規劃,注重人們的生活方式,將生產能力作為重要參考,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優化各類用地的規模,實現協調化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國家應重視土地生態價值,建立健全土地資源使用和保護制度,對土地生態和資源開發等進行補償。在此基礎上,合理利用有償資源,科學保護土地開發事項,嚴厲打擊破壞和污染土地資源的現象,對破壞者實施付費補償。進一步明確補償的主體,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有效履行土地資源治理機制,實現土地的生態安全與平衡。細化補償的內容,規范補償的形式,開拓更多的渠道,有效解決連帶產生的區域問題,保證補償制度的有效實施,發揮出應有作用和價值。另外,應專項研究一系列的補償制度,結合土地生態的補償標準,在土地管理部門或者環境保護部門合理使用補償金,規避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實現土地資源的有效保護和治理。
土地開發總體規劃存在一定的障礙,從生態理念出發,土地利用規劃管理部門應結合實際情況,對土地規劃程序進行嚴格審核,保證其有效履行。相關人員必須收集完善的資料,評估土地資源,制定出完善的實施方案,融合生態環境發展理念,秉持可持續發展的規劃原則,借助多樣化的土地開發規劃方法和技術,實現土地的高效合理利用。同時,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明確各地的土地利用規劃目標,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預測土地利用規劃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成立專門的督導小組,嚴格審批相應的審批程序,挖掘土地資源的價值,合理合規合法的開發和利用土地資源。必須加強監督管理土地利用規劃工作,貫徹生態發展理念,協調土地利用和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實現友好和諧發展的目標。
在城市建設中,對于用地選擇,需要采用新型規劃方法,不僅重視土地的經濟和技術屬性,還應注重保護生態安全格局。轉變規劃思路,利用低碳生態的技術方法,在選擇前置分析條件的時候,將水域、耕地、生態涵養等作為重要指標,詳細分析生態敏感性因素之間的關系,按照設計方案合理實施每一步驟,提高最終的規劃質量。對于規劃技術方法,應合理把握技術、社會經濟、生態等指標之間的關系,立足于環境保護,以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綜合性評價。樹立低碳節能的理念,關注綠色能源發展規劃,合理使用再生水回收、清潔能源生產等技術,實現土地建設的節能減排??梢约觽€空間進行疊加,劃分建設用地與非建設用地的占比,選擇最佳的建設用地,符合生態保護的理念,實現科學布局,符合土地資源節約的目標,做到經濟性與生態性的平衡統一。
注重土地利用規劃的實效性,結合土地資源的現狀,強化執行力,對土地資源進一步優化,保障最終的使用質量。貫徹落實土地利用生態化,把握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在合理布局的基礎上,有效安排和使用各類用地。嚴格控制生態環境差、污染嚴重的地區,保證建設項目的綠色化施工,基于當前的形勢,進一步完善土地制度,將城鄉土地資源進行統籌,對土地市場進行合理規劃,有效規范后,最大限度的優化土地資源,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堅持保護、預防、治理并舉,堅持生態環境保護方針,將土地環境保護與土地建設全面融合,重點保護對象確定為生態用地,強化對土地生態環境的治理,以年為限度,規劃和申請預定的項目。分清項目的輕重點,理清城鎮建設用地預審和審批程序,對城鎮擴張規模和速度進行嚴格控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對土地進行編制和整治,有序控制城鎮規模擴張,對土地的自然環境進行有效改善,增強區域生態環境的安全性與環保性,有序推進土地規劃工作,逐步實現預期目標。
對于我國資源日益緊張的局面,在土地利用過程中,必須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現生態系統與社會經濟建設的平衡。必須明確生態規劃的概念,把握其核心,分析土地利用生態問題的規劃因素,注重生態規劃工作,助推土地規劃的穩步實施。注重變革方法和技術,回歸生態規劃理念,尋求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的平衡點,按照既定的規劃策略,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