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興旺 淮南礦業集團潘二煤礦
企業之間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提升青年員工素質和業務水平不僅是青年員工個人需要,更是企業發展需要。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是關系到國家強盛、民族興衰的一項全局性、戰略性任務,是增強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廣大職工根本利益之所在。工會作為“大學校”,充分體現了工會廣泛的群眾性階級性特點,也揭示了工會在新時期的作用和地位。隨著企業改革深化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人才就是企業的未來,一個企業職工素質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工會組織努力提高職工的綜合素質是其職能決定的,也是時代發展對工會提出的要求。工會要發揮“大學校”作用,充分利用賦予的手段和資源,努力推動學習型、知識型、創新型職工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廣大職工思想道德素質、職業技能素質和綜合素質。具體地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提高職工素質。
提升職工素質是個全方位、多渠道的漸進過程。工會在此過程中,要遵循客觀規律,把握職工思想和實際需要,創建特色載體,開展好職工素質提升工作。
一是開展好“比學趕幫超”活動。“比”是基礎。“學”是核心,“趕”是關鍵,“幫”是方法,“超”是目標,要做到依次遞進、逐步提升,分系統、分層次開展建標、對標、追標、創標,應詳細制定單位之間、班組之間、崗位之間、個人之間比學趕幫超的內容指標,定期進行評比。
二是推行“金、銀、銅牌黨員制度”。金牌黨員都是通過帶兵施工,工程質量過硬選拔產生的。通過“金、銀、銅牌黨員制度”這一載體,為職工黨員提供施展才華的用武之地,弘揚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為廣大職工提供實現自身價值、施展聰明才智的機遇和舞臺,使提高職工素質工作更加制度化、規范化。
三是開展“互動式學習”。“互動式學習”主要是突出能者為師,將學習的基本單位由個體變為集體,使個人的知識由隱性轉變為顯性,由獨享變成共享,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員工之間互動交流,形成良好的群體學習氛圍,促使職工素質得以提升。
文化體育競技的作用,不僅體現在文化體育本身,還表現在教育方面,更表現在文化和社會價值方面的實現,是滿足職工群眾精神需求最具影響力、廣泛性、凝聚力的活動形式。工會要發揮職工群眾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作用,通過這種建設達到健身健心提升素質的目的。
一是推進“五個一工程”實施。大力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發展文化體育活動,以提煉一種企業精神、創作一首企業之歌、建立一處職工文化體育場地、培養一支職工文化體育隊伍和創辦一份企業報刊的“五個一”工程為載體,培育一批企業文化建設示范點,引導職工共建共享和諧企業文化。
二是要大力發展富有工會特色的文化體育事業、產業,加大對職工之家等建設的投入力度,為職工提供更多的健身健心塑素質的場所。
三是逐步推廣建立“流動書屋”和“電子書屋”。充分利用信息資源,構筑快捷的知識共享、信息交流平臺,使廣大職工足不出戶博覽群書,并及時了解企業大政方針、生產經營、市場前景等信息,滿足職工渴求知識的愿望。
四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職工,使職工文化體育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五是要突出文化體育功能,即文化功能和娛樂功能,特別是要突出其文化功能。要在技術、勵志、史籍等圖書上舍得投入,培養職工讀書興趣,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把“職工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真正辦成廣大職工學習交流文化知識、健身娛樂活動、體現企業精神風貌陣地。
工會干部要成為職工群眾信賴的“娘家人”,要“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為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經常深入到職工群眾中,傾聽職工的愿望和呼聲,了解他們的疾苦和困難,及時給予他們關心和照顧,盡最大努力為職工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使職工群眾切實感受到工會大家庭的溫暖;繼續關心職工生活,不斷提高食堂服務管理水平和家屬樓物業管理水平,落實醫保聯網、職工體檢、婦幼保健等勞動福利。進一步堅持走訪、慰問制度,及時做好對困難職工及家庭的幫扶,完善特困職工檔案,全面準確地掌握特困職工的家庭情況,做好動態管理,積極籌措資金,公平公正公開地合理使用資金,把溫暖送到需要幫助的職工家里。
1.進一步擴大工作覆蓋面,全面提高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隨著企業的發展和用人制度多樣化改革,不同身份的職工在企業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保障他們的權益、關心他們的生活,就是關愛職工隊伍。工會組織必須與時俱進的探索切實可行的教育、管理方法,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使不同身份的職工融入我單位的生產經營中去。各分會要對不同身份的職工一視同仁,主動組織他們參加崗位教育培訓和各類文娛活動,構建和諧穩定共贏的勞動關系。
2.進一步加強職工小家建設。職工小家建設是加強工會自身建設的基礎,加強和鞏固職工小家建設,全面提高分會工作活力,更好地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是企業工會今后需要思考和解決的一項重要內容。不斷完善職工小家評比、考核及獎勵,出臺優秀職工小家評選及獎勵辦法等。我們必須積極適應企業經營生產形勢、管理體制、組織結構、職工需求,努力探索職工小家民主管理、民主參與、民主監督的新途徑、新方法,健全工作新機制、新措施,使職工小家更好地為職工服務。
3.進一步提高職工代表參政議政的水平。不斷加強職工代表的學習能力,增加培訓力度,形成定期化、系統化的培訓機制。通過培訓學習使職工代表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了解職工代表的光榮與使命,提升參政議政的能力和水平。使職工代表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履行好職責,積極參與民主管理,為企業的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4.進一步推進工會干部隊伍作風建設。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三嚴三實”的要求,充分調動和發揮工會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把工會建設成為黨組織靠得住、行政離不開、職工信得過的群眾組織。做好新形勢下工會工作,關鍵是建設一支政治過硬、維護大局,熟悉經濟、了解政策,關愛職工、敢于維權的工會干部隊伍。重點要在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強工會干部思想建設,強化干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群眾意識、服務意識和創新意識,模范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牢固樹立宗旨觀念和服務意識,增強服務職工的主動性,以維護職工權益和全心全意服務職工的扎實工作,不斷贏得廣大職工群眾的信賴。二是深入開展業務知識培訓,在學習工會業務的同時,重點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和企業管理知識的專項培訓,努力培養復合型工會干部。不斷提高工會服務大局、推動發展的能力,團結職工、維護穩定的能力,依法維權、依法治會的能力,協調各方、解決難題的能力,把握形勢、開拓創新的能力。
工會在黨委和上級工會的領導、支持下,不斷提高工會干部整體素質,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持續創新工會工作,用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活動載體吸引廣大職工參與其中,為職工實現自我價值和提高素質提供廣闊的空間和舞臺。不斷提高廣大勞動群眾的綜合素質,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把工會建設成為培養高素質職工隊伍的“大學校”,是工會組織需要肩負起的歷史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