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振華 亳州市公路運輸管理處
亳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旅客運輸量和周轉量、貨物運輸量和周轉量以及營運車輛保有量逐年遞增,社會運輸需求旺盛。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道路運輸行業的規模將繼續壯大,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也越來越高。從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社會經濟建設的角度來看,道路運輸安全管理的工作量將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道路運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為突出。近年來,亳州市道路運輸行業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與發達城市相比,道路運輸安全水平還存在一定距離,尤其是較大事故仍時有發生,安全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通過統計分析2013年至2020年5月間亳州市道路運輸行車事故,本文歸納總結亳州市道路運輸行車事故規律。
一季度受春運客流高峰和雨雪等惡劣氣候的影響,是全年事故多發期。二季度和三季度因各地生產大規模開工,加上三季度處于暑運期,也是事故的多發季節。
從近年道路運輸行車事故月份分布上看,每年3至4月份受春運客流量激增以及惡劣天氣影響,容易導致道路交通事故。7至8月份夏季運輸需求旺盛,受炎熱天氣、駕駛員疲勞駕駛、心情煩躁等因素影響,導致事故增多。
從全天時間來看,道路運輸行車事故較為集中的時段有兩個,分別是上午9是至12時、下午14時至17時。但是,從近期的幾起與貨車有關的重大道路運輸交通事故來看,多數是發生在下半夜,說明貨車駕駛員的疲勞駕駛還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從近幾年的統計分析來看,道路運輸行車事故中,碰撞是道路運輸行業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態,其中碰撞事故中以正面碰撞所占比例較高。引發碰撞事故的主要原因有:超速行駛、違規占道行駛、雨雪天氣、車輛失控、視線不良等。
據統計,駕駛員因素導致的交通事故占事故總數的很高比例,主要表現為違法超速、違法超載、違法占道行駛、違法超車、疲勞駕駛及操作不當。
部分企業安全生產思想認識不到位,安全生產意識淡薄,貨運企業尤為突出。一些道路運輸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沒有把安全生產擺在首要位置,單純追求企業經濟效益,忽視安全生產,缺少安全生產意識,安全生產管理混亂。
企業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流于形式,并未將制度真正落到實處。通過調查發現:我市絕大多數運企業都建立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但是如果仔細核查就會發現,相當部分制度內容空洞,不具備操作性和實效性,可以說為建立制度而建立制度,完全是為了應付檢查。另一方面,安全檢查制度、安全學習教育例會制度、安全形勢分析和安全責任等制度并不能很好地得到落實。
企業安全監管機構和安全人員配備不足。按照《安全生產法》《安徽生產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道路運輸企業是高危行業,應當設施安全管理機構配備足額的專職安全管理人員。通過調查發現,有部分貨運企業沒有設置安全管理機構,或者沒有按規定足額配備專職安全員,有的企業雖然配備了安全員,但是兼職的。還有一部分企業安全員基本上是由企業自己自行聘用、自行培訓上崗。
從業人員受利益驅動,唯利是圖,鋌而走險。目前我市很多道路運輸企業的農村客運班線,點多線長,有限的幾個運管人員根本無法全面監管,一些企業或承包經營人受利益驅動,置安全于不顧,超員、超速等情況屢見不鮮。從縣城出發的車輛在客運站發車時尚可保證不超員,但出站后,在行駛途中,承包經營人和駕駛員,為了個人的經濟利益,就只管讓旅客上。
企業對車輛和駕駛員管控乏力。目前亳州市客運企業的車輛由私人承包經營的情況普遍存在,表面上車輛是企業的,所有權也是企業的,只有經營權是承包者的。但實際上,車輛還是屬于承包者私人的,由承包人定期向企業繳納一定的管理費,車輛的駕駛員很多都是由承包經營者自行聘用而不是由公司統一聘用管理。因而產生客運企業對客運車輛駕駛人,存在著不想管甚至管不住、被管人員不服管的情形,因此出現駕駛員頂班,客車不統一停放管理等行為,造成對客車及駕駛員的安全管理失控和混亂。
目前部分企業車輛動態管理使用上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一是車輛動態監控流于形式,沒有充分發揮其動態監控作用,主要表現為對運行中車輛抽檢頻率低、抽檢車數少,沒有確定重點監控對象,日常監控記錄和臺賬內容登記不完整、不詳實等等;二是責任落實不到位,沒有充分發揮動態監控設施設備作用,適時對在運車輛運行狀態進行監控;三是監控平臺、監控設備達不到相關要求。
解決企業安全生產思想認識不到位,安全生產意識淡薄的問題,要靠宣傳教育,對企業從業人員通過開展震撼教育、密集宣傳、定期宣教等方式,逐步使其轉變觀念,增強安全生產意識。教育宣傳要以視頻為主、紙質資料為輔,結合發生的一系列道路運輸事故,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我市實際,以真實的畫面、真實的案例、血淋淋的教訓對企業從業人員進行震撼教育、警示教育。其次是形成一個安全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將對企業的安全教育定期化、常態化。
解決企業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流于形式,制度不落實的問題,需從三個方面著手:一要查、二要教、三要督。一查:即開展對全市運企業的管理制度大排查,切實可行的保留,不可行的要求重新制定完善。二教:有的企業管理人員水平有限,制定出的安全制度內容空洞無物。三督:查是前提、教是基礎、督是重點。所謂督就是督查這些制度的落實情況,這是一個長期和常態的工作,通過督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使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解決從業人員受利益驅動,唯利是圖,鋌而走險的問題。一是督促企業落實駕駛員聘用管理制度,完善黑名單制度和從業駕駛員淘汰機制,從源頭上進行管控。其次是建議由省層級出臺嚴格規定,一旦觸犯,堅決查處。該停班的停班、該解聘的解聘、該取消經營權是取消經營權,形成高壓線,使其不敢違規。再次是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通過正面教育與反面案例結合的方法,喚醒從業人員內心的安全意識,使其從不敢違規逐漸轉變為不愿違規,變被動安全為主動安全。
解決企業對車輛和駕駛員管控乏力的問題,一是建議推動客運企業實施改革,實現公車公營。二是對所有營運客車逐車審核,達不到相應技術等級的一律清理退出客運市場。三是督促企業對客運車駕駛員進行全面清理登記,按照“近3年有重大以上負有同等事故責任、記分周期內交通違法記分滿12分、有超員50%以上交通違法記錄的駕駛員一律不得駕駛客運車輛從事營運”的要求一一排查,凡是不具備資質的一律解聘。
解決車輛動態監管不完善的問題,關鍵是要督促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和人員培訓。首先確保監控平臺從技術上達到要求,其次督促企業配備足額的監控人員、設立專門的監控室、值班室,完善監控臺賬等;再次是管理部門加強巡查,通過檢查,督促企業開展好車輛動態監管工作。
由于道路運輸安全工作由應急管理、交通、公安等多部門共同負責監督管理,這就需要各部門團結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形成長效的安全管理機制。建議在各級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探索建立與公安交警、應急管理等部門的聯動工作機制,實施聯合執法,綜合治理。監管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加強路面監管和交通違法管理,強化交通違法和交通安全責任事故企業法人及安全管理人員責任追究。啟用違法人員“黑名單”、媒體曝光、違法抄告、企業法人約談、掛牌停業整治等措施,多方位對運輸企業進行安全監管。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創新管理辦法,完善管理手段,使安全監管從事后查處的被動型向事前防范的主動型轉變;從傳統的單純管理型向現代的聯合監督執法型轉變,從而達到“本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