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人們的交流、生活、學習方式因為微時代的出現而改變了,與此同時,“微信、博客、微課程”等許多新奇軟件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之中,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微時代的問世主要依靠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云技術等,實現了文字、視頻、繪畫的有效集成與運用。因此,在微時代背景中,大膽引進微課堂教學等方法,實現傳統計算機教學的突破和進步,將提升大學的教育課堂質量水平。
大學在進行計算機知識課程教學時,除了要面向計算機專業學生之外,還要對待不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但是,不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缺乏專業的技術理論和技術實踐,自己的信息能力和自我素質與專業學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如果安排在大學展開的電腦教學統一課程教學,將不能有效適應和理解教授教學內容。所以很難吸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難以學會相關知識,整體教育效果會下降。
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非常迅速,計算機教育內容也在不斷更新和增加。在不斷創新和增加的教育內容面前,這對學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了更加高標準的任務。因此,學生在上課過程中不僅要掌握新理論,還要掌握新技術和軟件的使用、開發和運用,最終提高學生對于新課程的適應性。但是,在本課程中,計算機課的上課時間沒有增加,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來完成教授課程是現在面對的難以解決的問題。教授理論與計算機操作相結合是目前的教學模式,現在無法解決上述問題。
受傳統教育學習理念影響,高中計算機教育使用的傳統課程考核體系過于簡單、容易,這種期末考試確定成績的方法和理念,沒有辦法使教職員工們科學合理,無法衡量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習得和運用效果。從另一方面來說,以試卷來判斷的學生的綜合成績,在浮動模塊中的學習效果和技術水平也不能完全有效掌握,不能有效發揮長盛不衰的功用。除此之外,以簡單的評價體系可能會培養學生平時不努力,臨時努力學習的可能性很高。由于不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很難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的綜合能力的提升。
創新型人才和實踐型人才是當今社會迫切需求的人才,因此在大學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但是,從我國現階段的大學計算機學習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書本中學到的知識學生一般都可以學會,但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時,只是模擬反復學習過程的書本知識具有較強的機械性存在,高校這樣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將缺乏實踐操作技術和創新思維能力。機械記憶書中的知識并不符合微時代大學計算機人才培養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大學在開展計算機教學時,應該更加重視學生的思維想法的拓展,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術能力。
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方法是統一進行系統的教學,但是這種教學方法的實際教學成果不理想,這是由于學生來自各個不同的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差異較大。在微時代,對于計算機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教師必須改變以往采用的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方法。
例如,在講授"計算機發展史"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現代的信息、多媒體技術等來制作不同層次的微課程資源來滿足不同計算機水平基礎的學生進行學習,進一步向學生介紹其分類和特點。只有符合學生水平的教學,才能夠使課堂效率進行得到最大化的提升。首先教師需要擺正好角色定位,一定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能夠一味地進行輸出教學。教師更應該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起到一個指導學習的作用,鼓勵學生自主探討,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通過自己的探討獲取的知識印象才能更加深刻,取得的學習效果更加良好。其次,教師應該善于使用各種資源豐富教學方法,合理利用互聯網+教學,聯通線上線下、課內課外,創新教學模式。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學方法需要進行現代化改革。通過增強線上、線下的互動可以使計算機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更加全面深刻。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提問,通過答題解惑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問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水平。
對于計算機教學的內容而言,信息化時代的迅速發展使得計算機的內容不斷更新,因此學生需要順應發展的速度進行學習,教師也應該及時更新課堂上使用的PPT、視頻等教學內容。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如何科學合理運用現有的資源應對計算機教學的內容更新快速所造成的問題是一個挑戰。
例如在剛接觸學習“windows7系統操作”時,學生對本部分內容還不夠了解,其版本也有可能不再適用于現在知識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對所用版本進行及時的更新。教師也可以將課程轉換為微課,這樣方便學生可以隨時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即使在課時不充足的階段,微課內容的補充有助于學生獲取知識資源。學生在有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有能力能夠選擇適合自己計算機水平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知識的補充。對于計算機教學來說,教師僅僅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受到課時的限制并不能很完善全面傳授教學內容。而微課程可以整合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知識的補充。
評估是為了檢驗學生學習成績,但是現有的評估方法不夠科學合理。因此創新考評體系是至關重要的,不能夠只通過期末考試對課程的學習進行評估,學生對于每個章節、每個板塊的掌握程度不能夠很好地檢驗出來。而在微時代下,教師采用的評估模式在計算機課程整個學習過程中進行,不只是純理論的考試,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例如,學生在學習了“excel”每個章節的基本操作后,都需要對知識的掌握進行評估,就會有相關的考試檢測學生。這樣細致的章節檢測,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綜合學生評估結果較差的部分,教師可以進行重新梳理進一步引導學生,將每個知識點都能消化處理好。針對不同的學生掌握每個章節程度好壞,方便教師了解實際情況并進行單獨輔導。只有創新考評體系,才能更加科學合理的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有助于教師了解全面掌握教學成果并進行改善。
在當代,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不同內容的教學,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豐富教學方法,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滿足不同的教學需求。因此教師需要引進微概念,開展微教學,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將教學資源分享給學生,學生根據自己所需求的內容進行學習,能夠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同時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討論溝通,增進學生的友誼。每個學生對于知識敏感程度不一樣,學生先根據教學資源自主學習,如果有疑惑的地方可以先詢問同學,不能夠解決的時候向老師請教。不只是學生之間增加了互動,也有助于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教育教學工作需要不斷的創新,引用先進的技術和創新教學理念來提高教學質量。
在信息通信技術帶來的微時代脈絡中,大學計算機教育學習應該適應微時代的發展進步的變化,積極投身于運用“微概念”,積極分析“微教育”在教育學習中存在的斷點來展開,積極整理匯總教育資源,創新教育理念和想法。改變傳統教育方式,加強教育理念的互動,使學生的融入感和滿足感得到提升,從而構建出“以人為本,動態互動”的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