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第六職業技術學校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下,市場營銷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是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培養專業技能的專業課。2018—2019學年第二學期課程教學改革,是在市場營銷原有課程體系上,依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客觀要求,從課程基本教學大綱著手,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能力需求,以培養具備專業市場知識及技能的人才為中心、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實際工作任務為引領、以工作過程為主導,針對學生特點進行的課程知識點重構和課堂教學改革。
在對每一個營銷模塊相應的內容學習完畢之后,教師需要對該模塊整體邏輯框架進行概括總結,使學生可以對雜亂無章的知識點進行條理化和系統化梳理,用全面的眼光來看待企業面臨的各種問題,還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不得不說沒有思政教育的課堂無異于沒有靈魂的課堂,本學期的課程與思政教育結合得還不夠深入,在之后的教學中需要對這方面予以豐富化。教師主要培養學生作為營銷從業者的良好職業態度,并恪守職業規范;培養學生通過對產品和服務的整體營銷,引領企業健康發展的職業責任和情感;使學生形成以顧客為導向的思維習慣和方式,培養其以事實說話的調研精神;使學生確立以開源節流為宗旨的財務行為導向;在確保正確市場調研和把握市場特點的營銷決策前提下,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和卓有成效的營銷執行力。
教師利用學校提供的六職云以及超星學習通等學習平臺,將本學期相關課程的內容通過平臺進行上傳,不僅使本專業的學生可以在課后進行課堂內容回顧與復習,還可以使其他專業有興趣的學生進行知識能量的補給。同時,教師還可以多聽取學生和其他教師反饋回來的意見,不斷完善自己相關課程的內容建設,為課堂教學改革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市場營銷課程的改革在最終學生成績評定方面也要進行考核方式的改革,要調整相應的比例系數,致力于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實操能力。
市場營銷課程基本理論知識的考核主要通過期末閉卷考試進行,教師在期末考核命題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規定的重難點分布情形,結合上課的學情,綜合考量進行出題;實訓考核應貫穿市場營銷各個營銷模塊課程的過程性內容展現,各小組成員需要在每完成一個營銷模塊內容后,按時提交實訓報告,以此作為小組各個成員及小組整體表現的評價依據。
為了突出學生在課堂的主人翁地位,教師要從課堂回答問題的頻次、情景模擬的參與率、小組討論成果展示的優秀率、上課態度等方面對學生予以考核。在此激勵機制下,學生及不同小組之間會形成良性競爭,學生在競爭中可以看到對手的閃光點,彌補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使自身的專業技能和實操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在完成課后個人作業的過程中,更多的學生可以通過獨立完成作業來進行自我學習效果的展現;而在完成小組作業的過程中,則存在許多懶惰的學生“搭便車”坐享其成的現象,針對此類現象,教師可以小組成員協商為依托,從小組提交的實訓成果、小組討論成果、情景模擬演練中,按照小組的貢獻排名,從而得出學生的個人考核綜合成績。市場營銷課程作為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按照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在理論考核與實訓考核雙重考核結合的模式下,采取“最終成績=平時表現(20%)+實訓考核(40%)+期末考核(40%)”的權重比例,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
形成性評價是美國課程評價專家斯克瑞文于1967年提出,隨后一直在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評價中被廣泛推行。形成性評價方式能有效調整教學活動,及時強化學習效果,獲得教與學的協同發展。因此,為實現從單純知識化評價,向以能力評價為主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轉變,提升學生綜合應用能力,我校課題組選擇市場營銷專業內“市場營銷基礎”“新媒體營銷”“客戶服務”三門課程作為課程考核評價方式的試點。
我校課題組通過文獻檢索、專家咨詢、同行交流以及課程觀摩,設計了“市場營銷基礎”“新媒體營銷”“客戶服務”考核評價方案,以上方案在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和物流管理三個專業中進行了初步應用。
市場營銷專業課程考核評價構建與實施主要從評價方式、評價內容、評價主題等幾方面進行:
我校針對“市場營銷基礎”“新媒體營銷”“客戶服務”三門課程和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和物流管理三個專業的具體特點,注重平時考核,通過小組研討、方案設計、實訓考核、在線測試等,多種評價形式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進行。讓學生不再只關注期末考試,教師將評價融入日常教學中,做到教評相長。我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措施:
我校“市場營銷基礎”課程考核體系進一步突出對實踐環節的考核,細化了考核內容、考核方式、評分標準。教師從環境分析、市場調研、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等環節中的小組自評、小組互評等多角度考核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隨機應變和溝通的能力。
研究之初旨在構建一套符合中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至此評價體系構建完成,但后期評價模型的選擇和數據的獲得仍待探討,這也為后期研究提供方向,為中職市場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