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臥龍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在此種背景下,我國傳統的煤炭資源逐漸減少并且逐漸不能滿足實踐的需要,在此種情況下,進行新能源的開發以滿足我國發電工作的需要,從而使得電力資源支持能夠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要求。
我國新能源的相關研究起步相對較晚,因此,發展程度相對國外來說水平較低,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就需要我們積極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取長補短,實現自身的電力能源的自給自足的同時,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石油是當前世界進行經濟活動所必需的能源,同時,石油也是一種非可再生資源,并且隨著世界加大對石油資源的開采和消耗,石油資源正在逐漸面臨枯竭的情況。在此種背景下,世界各國重視并且加強了對新能源的開發和投資,其中,風能資源就是新能源的典型代表。
當前世界環境下,各國對新能源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并且加大了對新能源的開發力度,對于風能資源來說亦是如此。
隨著對風能資源越來越重視,美國在2009年出臺了相關法案對高校清潔能源的開發工作進行支持,并且提出了相應的能源利用目標,力求在2030年到來時,美國的電力需求的五分之一能夠由高效清潔能源提供。從這點來說,美國每年都需要對風能資源提起足夠的重視,并且逐漸增加裝機容量,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保持平穩的增長速度。由此可見,美國對新能源的開發工作已經提起足夠的重視,并且相關工作的開展起步相對較早。
歐洲也計劃在2020年實現相應的節能減排目標,并且在未來的10年中對新能源的開發和研究進行相應的鼓勵。在此種觀念以及政策的推動下,歐洲新能源開發工作正在逐步推進,并且隨著新能源的比重逐步增加,技術創新以及更新換代的頻率逐漸增加,歐洲新能源的轉化效率正在逐步提高,并且相應的發電成本正在逐漸下降。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生活需求的不斷增加,社會發展過程中對能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漸增加,因此,傳統的煤炭資源等能源的消耗量也隨之逐漸增加,新能源的使用和開發利用就迫在眉睫了。
隨著我們逐漸認識到新能源的優勢以及對于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我國已經逐步重視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工作,并且由國家電網等牽頭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完善了電網企業以及發電企業之間的交易關系,為促進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從我國的客觀條件來說,我國國土面積廣闊,海岸線相對較長,擁有較為豐富的風能資源,并且隨著對于風能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其對于我國發電事業的貢獻逐漸增加。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認識到,我國當前的新能源開發以及利用的相關工作相對于西方先進國家來說,起步相對較晚,并且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但與此同時,由于西方先進國家較早開展相關工作的研究,因此,已經積累了相當程度的研究經驗和教訓,能夠為我們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從而保證我們有相對較高的起點。同時,由于我們能夠及時借鑒相關經驗,因此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提高對新能源開發的效率。
除了豐富的風能資源之外,我國的大部分國土的日照時間相對較長,并且以西藏等地區為代表,海拔相對較高,因此,也具備相當程度的太陽能資源,若對此加以利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優化我國的能源結構比例,改變我國當前的能源結構狀況,促進我國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盡管我國近年來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就目前的發展階段來說,其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與發電成本相對較為低廉的傳統能源相比,風能發電以及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往往較高,較高的成本直接導致了全社會范圍內電價水平的上升,同時,也增加了電力系統的運行成本,對于消費者來說,使用新型能源發電的成本以及負擔相對較重,不利于新能源發電的推廣使用。
由于風能發電以及太陽能發電的相關工作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大,在風能資源以及太陽能資源較為豐富的情況下,發電量能夠滿足用戶以及消費者的使用需求,但隨著自然條件的變化,風能資源以及太陽能資源的消失,就會產生間歇性發電不達標的情況,不能滿足用戶持續性且需求量較大的用電特點。這就對電力系統對于發電工作的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目前我國客觀技術條件的限制,不能滿足電力系統的各方面需求,也不能完全做到協調電力能源的目標。同時,由于風力發電廠以及太陽能發電廠往往建設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區域,因此,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較差,并且電量的需求相對較低,電力消費能力相對薄弱,不利于新能源發電廠的進一步擴展,甚至出現無法維持運行而出現停止發電的情況。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電力需求增加但是相關的激勵機制以及政策支持并沒有完全跟上,通過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資源傾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新能源產業的技術升級和創新,降低新能源生產的成本,同時提高工作的效率。
隨著新能源的更新換代,我國核心競爭力以及相關的核心技術開發相對薄弱,自主創新能力有限,因此,缺乏相應的競爭力以及經濟效益,不利于新能源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
新能源行業得以產生和發展,與政府的資源支持和政策的傾斜是分不開的。針對我國當前發展水平有限的新能源發電行業,應當降低行業的準入門檻,從而為新能源的開發和研究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資金支持,并且適當進行相應的補貼支持,對新能源開發工作進行積極的支持和引導。
新能源發電能夠順利地為社會以及消費者所用,除了關鍵的電力生產之外,還需要重視電力生產的硬件設備支持。由于風能資源發電以及太陽能發電本身的特殊性,需要建立和完善與之相應的配套設施,使之在進行相應的能源發電后,可以得到較為良好的協調和分配從而保證相應的電力資源能夠滿足消費者以及用戶持續性的電量需求,從根本上緩解傳統發電方式的工作壓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國當前電力生產的核心競爭力較弱,缺乏相應的核心技術,針對此種情況,有關部門應當完善人才引進制度和規定,積極借鑒西方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重視對于核心技術的研究和突破,同時,注重培養高素質人才,與先進的國際公司進行合作,培養適合我國現階段新能源開發利用工作實際情況的人才,從而降低新能源的使用成本,提高相關技術的核心競爭力。
總的來說,我國現階段的新能源發電工作的起步相對較晚,并且隨著新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新能源發電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此,我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一方面,積極借鑒西方先進國家的實踐經驗,并且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協調好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我們要積極進行大膽創新,提高技術水平,研究新技術,從而從根本上提高我國新能源發電的核心競爭力,為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實現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