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陳淑卿小像題辭》再探

2020-01-20 05:33:36趙伯陶
蒲松齡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蒲松齡所撰《陳淑卿小像題辭》一文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友人王敏入的第一任妻子,而非蒲松齡一次艷遇中的紅顏知己,更不是他的第二位夫人。這一問題在20世紀80年代中已經有關學者考證解決,然而陳、王這一對患難夫妻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艱辛苦痛,由于駢體文多用典故,致令敘事語焉不詳;論者完全忽視了陳氏娘家的存在,也未顧及陳家對二人情事的影響,從而令解讀這篇駢文發生偏差。本文即從文本細讀入手,在對原文詳加注釋的基礎上,試圖再行探討并詮解陳、王兩人情事。

關鍵詞:蒲松齡;陳淑卿;王敏入;注釋

中圖分類號:I207.419? ? 文獻標識碼:A

20世紀80年代初,田澤長先生《蒲松齡與陳淑卿》一文,發表于山東大學蒲松齡研究室編《蒲松齡研究集刊》第一輯,其文認為《蒲松齡集》中的駢體文《陳淑卿小像題辭》乃蒲松齡的夫子自道,書寫其淄川某年動亂中的一次外遇:“駢文多用故實,大都通過巧妙的比喻,象征性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很難表示出一個明確的概念。作者就利用了這個特點,盡量回避了那些‘離經叛道的概念,委婉地表達了他和陳淑卿生死離別的情感。” [1]265此論一出,即引來學界質疑;但也有論者繼而提出“蒲松齡的第二位夫人”之說,其根據是1966年秋天被非法掘開的蒲松齡墓中“發現”:“在蒲松齡的西側,緊傍著木棺,另有一具用席卷包裹的無名氏遺骨。總的安放位置是蒲松齡居中,劉氏居右,當是嫡妻,無名氏居左,顯然是妾。”又說:“既然在蒲松齡的墓中客觀地存在三具尸骨,那么,蒲松齡一生中確曾有過兩房妻室,定然無疑。” [2]58這一說法屬于道聽途說,并無事實依據,也沒有肯定“無名氏”尸骨就是陳淑卿,因而學界反響不大。王枝忠先生寫有《陳淑卿決非蒲松齡的第二位夫人——〈關于蒲松齡的第二位夫人〉讀后》,載《寧夏師范學院學報》1984年第4期。當時供職于《蒲松齡研究》編輯部的楊海儒先生出于職業敏感,寫過幾篇反駁的文章,后收錄于其自選集中 [3]。令所謂“第二夫人”說甚囂塵上的是20世紀80年代中相繼出現的有關蒲松齡題材的影視劇、小說等文藝作品,雖曾熱鬧一時,但也只是曇花一現而已,可以不論。

北京大學馬振方先生認真對《陳淑卿小像題辭》進行考辨,首次揭櫫這篇駢體文的男主人公即蒲松齡的忘年交友人王敏入 [4]。山東大學鄒宗良先生進一步考訂出王敏入的父親為王瑞永 [5],為對這一問題的考辨畫上了最終的句號。

《陳淑卿小像題辭》這篇措辭哀感頑艷的駢文是蒲松齡為年長于自己十馀歲的友人王敏入第一段婚姻所寫,陳、王兩人結合于社會動亂之際,此前兩人是否有三媒六證的婚約?《題辭》并未言及,僅從“伯鸞將婚”“文姬未嫁”兩句判斷,只能是兩人當時俱系單身的證明。至于“隨舟縱棹,忽睹秦漢之村;扣戶求漿,竟是神仙之宅”四句,則顯然表明兩人初識于偶然,所以用晉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故典,否則于山城淄川何來“縱棹”?明崇禎十七年(1644),正值清人入主中原之際,淄川又發生以鄉人王茂德為首的暴亂,亂民在淄川城以外的鄉間四處劫掠,年近二十歲的書生王敏入于逃亂中在一偏僻鄉間遇到十三歲左右的少女陳淑卿,兩人一見鐘情(并非先有婚約),終成好事。將近半年之后,淄川亂平,王敏入攜歸陳氏,因其婚姻本無媒妁之言,王家父母不予承認,以家長威嚴休歸陳氏。反言之,如果王、陳兩家原有婚約,王家休歸陳氏就不會輕而易舉了,因為舊時丈夫遺棄妻子的所謂“七出”各條,并沒有下揭縣志所云“未嫻女紅”之例。

對于陳、王兩人這一段情事,乾隆八年(1743)《淄川縣志》卷六下《續列女》有傳云:“陳氏,孝子王敏入妻。性貞慧。值明季土寇為亂,合巹未成禮,遽倉皇奔匿山谷。氏遙見其夫衣白而伏,遽脫青衣遣婢持覆之。少頃賊至,輒望白處追射,敏入卒免。既而氏以早失怙,未嫻女紅,失姑意,遣歸。氏大歸,毫無怨意。后翁姑漸老,復迎氏。時歲大饑,氏鬻簪珥供甘旨,助小姑婚嫁。姑病,氏親為滌溺器,除糞箕,翁姑至為感泣。族屬里黨咸稱為孝婦焉。唐太史次其事為作《夫婦孝義合傳》,蓋實錄云。”然而縣志這段記述是有問題的,至少未經仔細推敲斟酌。所謂“氏以早失怙,未嫻女紅”,“失怙”即喪父,語本《詩·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這與“未嫻女紅”并無邏輯關聯,反而是“早失恃”,即早年喪母所致方合情入理。至于唐太史撰《夫婦孝義合傳》一事,檢唐夢賚《志壑堂集》與《志壑堂后集》,皆無此文,顯然也是虛晃一槍。袁世碩先生曾說:“陳淑卿之事當得之于王敏入之口述。他不能象作《聊齋志異》那樣,隨意虛構,更不能無中生有地將一些當時視為不光彩的事情,強加在已亡故的陳淑卿身上;如果是那樣,就等于對王敏入戲謔不敬了。可見蒲松齡所賦陳淑卿之事是真實的,而縣志之記述,經過傳述者和執筆者之凈化、粉飾,已經沒有真實的生活血肉了。更重要的是,蒲松齡敢于沖破世俗的眼光,不以陳淑卿‘因亂成婚、‘為歡廢禮,以及被逐之后還同王敏入暗中過夫妻生活為非禮,筆端凝聚著同情和悲哀,毫無顧及地寫出了她一生遭遇之不幸。” [6]98袁先生的這一見解是頗為通達的,索解陳、王情事自當以這篇《題辭》駢體文為準。

據《題辭》可知,陳淑卿被休歸娘家以后,王敏入伉儷情深,一對青年男女在熱心人的幫助下仍暗通消息,且偷偷同居。陳氏因沒有再踏進王家一步,這時的王家一方已然失去干涉的理由,而陳家人則當認為是奇恥大辱,橫加阻撓兩人好事勢所必至。《題辭》中所謂“老采蘋”“女昆侖”云云,皆用唐傳奇中掌故,屬于服務于陳淑卿的娘家一方的熱心人,因而絕非設防于王家,而是有意躲避陳家的干擾,甚而有意設局迷惑陳家人。“廣柳為船,別嬌嬰于渡口”兩句,是理解變故發生的關鍵,作者巧妙運用《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中“欲人不知”的瞞天過海故事,耐人尋味(詳本文后附注釋)。兩人同居,陳淑卿懷孕生子,無論男嬰、女嬰,按舊時觀念,皆屬于王家骨肉,是喜事一樁,并且無關于嬰兒母親的地位如何。大發“雷霆”之怒者自然不會是王家父母,只能是娘家一方。這一類有關“風化”的民間糾紛,對簿公堂會令女方更為出乖露丑,只有私下解決方可保存一定的體面,其方法無非是圍毆致殘乃至追殺。顯然陳、王二人為躲避陳家的暴怒,無奈中只好暫時告別剛生下不久的嬰兒,秘密遠走南方水鄉,而絕無必要只將嬰兒托寄異地。

一對青年男女偷偷乘舟南下以避風頭,或投親,或靠友,《題辭》并未明言,但以“雷霆雖烈,漸感悟于湘蘅”兩句而論,兩人可能一度到湖湘一帶躲避。隨時間推移,陳氏娘家洶洶情勢逐漸緩解;或許沒過很長時間,王、陳已然回歸家鄉,在王家默認兩人事實婚姻的狀態下,終于歲月靜好。僅以此篇《題辭》判斷,陳淑卿似乎始終沒有回歸王家,夫妻兩人只是在外別居,否則文采絢爛的蒲松齡不會放棄對這對夫婦在家中重又侍奉翁姑雙親的刻畫渲染。夫妻二人陸續育有兒女,所謂“兒啼女號,謫我之惡聲未有”可證。駢文擅長串聯前人典故以敘事,有時不免迷離恍惚,給后人解讀帶來困惑。蒲松齡曾為王敏入撰寫《〈追遠集〉序》,內有云:“王子梓巖,文章風雅,弱冠知名;而諷詠馀暇,兼精顧、陸之長,且鐫鏤圖章,罔不臻妙,非其慧業深耶!” [7]65前揭《淄川縣志》稱譽王敏入第一任妻子所謂“孝婦”云云,或許是站在封建主義立場上,為鄉里名人(工繪事且能文)有所諱飾使然,難以為據。

陳淑卿大約卒于順治末年(1661)前后,時年三十歲左右,一生艱辛悲涼,且又早逝,是一位苦命女子。兩年以后,將近四十歲的王敏入續娶小于自己十七歲的女子為妻,蒲松齡有《賀新郎·王子巽續弦即事戲贈》等多首詞作可為證。王、陳兩人的結合,在當時極富傳奇色彩,引起當時年僅二十馀歲的蒲松齡的極大好奇心,殫精竭力,搜羅掌故,為自己的忘年之交結撰此文,也寄托了自己對婚姻自由的無限憧憬,在其《聊齋志異》的諸多篇章中,讀者不難發現作者的這一情愫。

駢體文的文本細讀,不加注釋就難免囫圇吞棗,難于理解文中曲折微妙之處,甚而郢書燕說,引來誤解。筆者不揣卑陋,于文后附注《陳淑卿小像題辭》,力求準確,以與讀者共同仔細鑒賞這篇纏綿悱惻的駢體文章。

附:《陳淑卿小像題辭》原文與注釋

霓裳謫隊①,香案舊曹②。朱衍櫻唇,原太沖之嬌女③;風飄柳絮,入安石之閨門④。游龍之人,宛同洛水①;射雀之客,舊本瑯琊②。伯鸞將婚,兵方興于白水③;文姬未嫁,亂適起于黃巾④。居民竄諸深山,王孫⑤去其故里。隨舟縱棹,忽睹秦漢之村⑥ ;扣戶求漿,竟是神仙之宅①。開扉致詰②,始辨聲音;秉燭傾談,恍疑夢寐③。倥傯搭面,送神女于巫山;倉猝催妝,迎天孫于鵲渡④。片時荒會⑤,遂共流離;一點雛齡⑥,便知恩愛。寄八襊之襻帶,不為秋寒⑦;脫半臂之錦綃,非憐夜冷⑧。迨夫烽煙罷警⑨,遁客⑩還鄉。攜四壁之芙蓉,來歸庭戶{11};捧半年之巾帨,始認家門{12}。因亂成婚,已失椿萱①之意;為懽廢禮②,大非姑舅③之心。厭嫌之色難堪,驅遣之詞并進。流紈新婦,蹴裌裙之細步以歸④;織素⑤故人,望蘼蕪之高山⑥而去。連理之樹⑦,日度愁鶯;比翼之禽⑧,翻為別鵠⑨。此際真成雙怨,是⑩番幸不長離。青鳥銜書,頻頻而通好信{11};紅衿系線,依依而返舊廬{12}。且喜運數之亨{13},珍珠復還合浦①;未釋帝天之怒,牛女終隔明河②。道里非遐③,遙天④相似;房幃日近⑤,蕩子⑥還同。上黃侯之窗前,啼含鏡影⑦;義安主之床上,涕濕衾花⑧。

胡消息之能通?賴腹心之可托。金釵略扣⑨,鐵限⑩初開。對影之鸞,相看欲舞{11};聞簫之鳳,并偶成仙{12}。離合驚其非常,悲歡感而交至。沉吟{13}為爾,不意有今;嬌羞悅人,猶疑是夢。引臂替枕{14},屈指黃檗之程{15};縱體入懷{16},腮斷明珠之串①。紅豆之根②不死,為郎宵奔③;烏臼之鳥無情,催儂夜去④。幸老采蘋之能解意⑤,感女昆侖之不憚煩⑥。方悲金屋之人⑦,捐曾似扇⑧;尤惜金錦之物,棄不如麑⑨。廣柳為船,別嬌嬰于渡口⑩;長江作淚,跂望距于沙汀{11}。

遭逢苦而憂患深,艱厄{12}盡而債孽{13}滿。雷霆雖烈,漸感悟于湘蘅{14};伉儷①久成,初合歡于豆蔻②。鴛鴦眠渚③,不患風濤;燕子偎梁,同棲玳瑁④。好期世世,香灼凝玉之肌⑤;誓在生生,梳斷銜山之月⑥。朝炊暮績,迎人之笑靨⑦仍開;兒啼女號,謫⑧我之惡聲未有。所恨離奢會促⑨,孫子荊怨起秋風⑩;可憐樂極哀生,潘安仁悲深長簟{11}。香奩{12}剩粉,飄殘并蒂{13}之枝;羅襪{14}遺鉤{15},凄絕斷腸之草{16}。半杯漿水{17},呼小歲之兒名{18};一樹桃花,想當年之人面{19}。敬傳神于阿堵①,聊寄念于空閨。環珮②珊珊③,臨風欲動;春山④淡淡,含睇⑤將流。五夜⑥中現影行來,愿如紫紫⑦;千秋下有人拾得,恐當真真⑧。薄贅駢詞⑨,即充小傳。

參考文獻:

[1]田澤長.蒲松齡與陳淑卿[J].蒲松齡研究集刊,1980,(1).

[2]蒲澤.關于蒲松齡的第二位夫人[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1983,(3).

[3]楊海儒.蒲松齡生平著述考辨[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4.

[4]馬振方.《陳淑卿小像題詞》考辨[J].文學遺產,1985,(1).

[5]鄒宗良.《〈陳淑卿小像題辭〉考辨》訂補[J].文學遺產,1986,(3).

[6]袁世碩.蒲松齡事跡著述新考[M].濟南:齊魯書社,1988.

[7]路大荒.蒲松齡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責任編輯:朱? 峰)

①霓裳謫隊:意謂陳氏原為仙女,被謫居人間。霓裳,神仙的衣裳,相傳神仙以云為裳。謫隊,謂從仙女隊中謫居人間。

②香案舊曹:意謂原屬享受香爐燭臺供奉的仙人。唐元稹《以州宅夸于樂天》詩:“我是玉皇香案吏,謫居猶得住蓬萊。”

③“朱衍櫻唇”二句:謂陳氏如同左思《嬌女詩》中所描繪的有小而紅潤的嘴唇光彩照人。太沖,即左思(生卒年不詳),字太沖,西晉臨淄(今山東淄博市)人。其代表作是《三都賦》與《詠史》詩八首,另有五古《嬌女詩》也很有名,有句云:“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濃朱衍丹唇,黃吻瀾漫赤。”這里即以之形容陳氏容貌之美。

④“風飄柳絮”二句:謂陳氏如東晉謝道韞一樣自幼才情過人,有詠絮的詩才。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謝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安石,即謝安(320~385),字安石,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累官至侍中,進位太傅。

①“游龍之人”二句:謂陳氏有如同洛水女神一般的婀娜身姿。語出三國魏曹植《洛神賦》:“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游龍,游動的龍。比喻姿態婀娜。洛水,源出今陜西,流經今河南。

②“射雀之客”二句:謂陳氏之夫王敏入王氏之郡望本在山東瑯琊。王敏入(生卒年不詳),字子遜,一作子巽,號梓巖,濟南府淄川縣(今山東淄博市淄川區)人。諸生,能詩,工于繪事,年長于蒲松齡十四五歲。《國朝山左詩續抄》卷三二有其小傳。射雀,即“射屏”,用唐高祖射雀屏成婚事。《舊唐書·后妃傳上·高祖竇皇后》:“竇毅聞之,謂長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許人,當為求賢夫。乃于門屏畫二孔雀,諸公子有求婚者,輒與兩箭射之,潛約中目者許之。前后數十輩莫能中,高祖后至,兩發各中一目。毅大悅,遂歸我帝。”后因以“射屏”喻擇佳婿。瑯琊,又作“瑯邪”,山名,在今山東諸城縣東南海濱。自東晉南渡以后,瑯琊就成為王氏的郡望。晉潘岳《射雉賦序》:“余徙家于瑯邪,其俗實善射。”

③“伯鸞將婚”二句:意謂王敏入尚未成家,即遭遇清人入主中原的易代之亂。伯鸞,即東漢梁鴻,字伯鸞,家貧好學,不求仕進。與妻孟光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夫婦相敬有禮。《后漢書·逸民》有傳。后世常以“伯鸞”借指隱逸不仕之人,這里即指代王敏入。白水,水名。源出今湖北棗陽市東大阜山,相傳為漢光武帝劉秀起兵反抗新莽政權的地方。漢張衡《東京賦》:“我世祖忿之,乃龍飛白水,鳳翔參墟。”這里喻指清人叩關入主中原。

④“文姬未嫁”二句:意謂尚未出嫁的陳氏在家鄉,正趕上易代之際乘機造反者的動亂。文姬,即蔡琰(生卒年不詳),字文姬,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著名學者蔡邕之女。自幼博學多才,好文辭,又精于音律。初嫁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母家。東漢末年黃巾軍起,軍閥混戰,興平二年(195),蔡琰被南匈奴軍所虜,在塞外度過十二年,生有二子。建安十二年(207),曹操遣使者持金璧去南匈奴贖回蔡琰。蔡琰回到中原后,又重嫁屯田都尉董祀。作有五言《悲憤詩》,又傳世《胡笳十八拍》,或謂系偽托。《后漢書》卷八四有傳。這里以蔡文姬指代陳氏。黃巾,即黃巾軍。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一次有組織、有準備的全國性農民起義。因起義軍頭戴黃巾為標幟,史稱黃巾起義。這里指崇禎十七年(1644)邑人王茂德的數萬人馬圍攻淄川縣城三月馀之事,城雖未攻陷,卻造成四鄉百姓流離失所(參見鄒宗良《蒲松齡研究叢稿》,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67~168頁)。

⑤王孫:舊時對人的尊稱。這里指代王敏入。

⑥“隨舟縱棹(zhào兆)”二句:用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故事,謂王敏入無意中找到未遭受動亂影響的偏僻鄉村避難。《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棹,船槳。

①“扣戶求漿”二句:化用《幽明錄》中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的故事。劉、阮兩人迷路,饑渴中得遇二女,共同居住半年回鄉,家鄉人皆不識,已經歷經十世,始知二女為神仙。這里即用仙女比喻陳氏。

②開扉致詰:打開門究問。

③“秉燭傾談”二句:謂王、陳二人亂離之中一見鐘情。借用唐杜甫《羌村》詩意:“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傾談,傾心交談;盡情地談論。

④“倥傯(kǒnɡcōnɡ孔聰)搭面”四句:謂王、陳二人倉促中舉行婚禮,攜手同入洞房。倥傯,事情紛繁迫促。搭面,舊時女子出嫁時的蓋頭。送神女于巫山,謂男女幽會。相傳赤帝之女名姚姬,未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陽,楚懷王游高唐,晝寢,夢與其神相遇,自稱:“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原薦枕席。”見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及唐李善注。催妝,舊俗新婦出嫁,必多次催促,始梳妝啟行。或謂此為古代掠奪婚姻的遺跡。天孫,星名,即織女星。鵲渡,由鵲搭成的渡橋,即鵲橋。民間傳說天上的織女七夕渡銀河與牛郎相會,喜鵲紛紛飛來搭成橋,稱鵲橋。常用以比喻男女結合的途徑。

⑤荒(huǎnɡ恍)會:模糊不真切的男女之會。

⑥雛齡:年紀幼小。這里謂陳氏,時當在十三四歲左右,后文“初合歡于豆蔻”可證。

⑦“寄八襊(cuō撮)”二句:意謂陳氏在入秋時為王敏入裁衣,對他的照料無微不至。語出《玉臺新詠·王筠〈行路難〉》:“裲襠雙心共一抹,衵復兩邊作八襊。襻帶雖安不忍縫,開孔裁穿猶未達。”襊,衣服上的褶子。襻(pàn盼),系衣裙的帶。

⑧“脫半臂”二句:意謂王敏入對陳氏關愛自己也不乏情感上的回報。語出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五:“宋子京博學能文章……多內寵,后庭曳羅綺者甚眾。嘗宴于錦江,偶微寒,命取半臂,諸婢各送一枚,凡十馀枚皆至。子京視之茫然,恐有厚薄之嫌,竟不敢服,忍冷而歸。”半臂,短袖或無袖上衣。

⑨烽煙罷警:謂王茂德的動亂消除。烽煙,烽火臺報警之煙,這里借指動亂。

⑩遁客:逃亡之人。這里指王敏入。

{11}“攜四壁”二句:意謂王敏入偕同陳氏回歸故里。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新寡的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兩人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這里即以“四壁”指代王敏入。芙蓉,荷花的別名,古人又稱卓文君。《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這里即以卓文君喻指陳氏。

{12}“捧半年”二句:謂陳氏嫁夫半年才識別王敏入的家門。帨(shuì稅),佩巾。古代女子出嫁時,母親所授。用以擦拭不潔。在家時掛在門右,外出時系在身左。陳氏未入王門,佩巾無處可掛,故曰“捧”。

①椿萱:謂王敏入的父母。《莊子·逍遙游》謂大椿長壽,后世因以椿稱父。《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草,即萱草。后世因以萱稱母。椿、萱連用,代稱父母。

②為懽(huàn患)廢禮:謂因社會發生災難而不能顧及禮教的約束。禮,謂六禮,古代在確立婚姻過程中的六種禮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懽,禍害;災難。《莊子·人間世》:“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成懽。”聞一多《古典新義·莊子內篇校釋》:“懽,古患字……言事無大小,罕有不由之以成災患者也。”

③姑舅:丈夫的父母,公婆。《爾雅·釋親》:“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則曰君舅、君姑;沒,則曰先舅、先姑。”

④“流紈新婦”二句:謂王敏入不得已遵從父母之命休歸陳氏。暗用《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詩意,以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悲劇比喻陳、王兩人的別離。流紈,細絹。裌(jiá夾)裙,有里和面兩層的裙。《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寫劉蘭芝被休歸情景:“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裌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上堂謝阿母,母聽去不止。”

⑤織素:將絲織為絹帛。素,白色生絹。仍以劉蘭芝喻陳氏。《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

⑥望蘼蕪之高山:形容陳氏被休后的凄涼。語出《玉臺新詠·古詩八首》:“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蘼蕪,草名。芎藭的苗,葉有香氣。

⑦連理之樹:即“連理樹”,兩樹交合在一起。多比喻恩愛夫婦。

⑧比翼之禽:即“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古代常以比喻恩愛夫妻。

⑨別鵠(hú胡):以天鵝的乖離比喻夫婦分別。唐韓愈《琴操十首·別鵠操》序云:“商陵穆子,娶妻五年無子。父母欲其改娶,其妻聞之,中夜悲嘯,穆子感之而作。本詞云:‘將乖比翼隔天端,山川悠遠路漫漫,攬衾不寐食忘飧。”鵠,通稱天鵝。似雁而大,頸長,飛翔甚高,羽毛潔白。

⑩是番:這一次。

{11}“青鳥銜書”二句:意謂王、陳二人通過書信往來。青鳥,神話傳說中為西王母取食傳信的神鳥。

{12}“紅衿系線”二句:意謂陳氏如同燕子一般依戀不舍回歸舊巢。紅衿,疑當作“紅襟”,指代燕子,以燕子胸前有紅色羽毛,故稱。唐丁仙芝《馀杭醉歌贈吳山人》詩:“曉幕紅襟燕,春城白項烏。只來梁上語,不向府中趨。”系線,謂有所牽掛。依依,依戀不舍的樣子。

{13}運數之亨:謂命運通達。亨,通達;順利。語出《易·坤》:“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①珍珠復還合浦:即“合浦珠還”,比喻人去復歸。《后漢書·循吏傳·孟嘗》:“(合浦)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先時宰守并多貪穢,詭人采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貧者餓死于道。嘗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踰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

②“未釋”二句:意謂王、陳仍未獲王家父母的諒解,處于分居狀態。神話傳說:織女是天帝孫女,長年織造云錦,自嫁河西牛郎后,就不再織。天帝責令兩人分離,每年只準于七月七日在天河上相會一次,俗稱“七夕”。帝天,即天帝。牛女,牛郎星與織女星。明河,天河,銀河。

③道里非遐:謂王、陳兩人居處并不遙遠。道里,路途。遐,遙遠。

④遙天:猶長空。

⑤房幃:寢室;閨房。這里借指夫妻間的情愛。

⑥蕩子:指辭家遠出、羈旅忘返的男子。漢《古詩十九首》:“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這里比喻王與陳會面之難。

⑦“上黃侯”二句:意謂王、陳因夫妻離別而悲傷。語出北周庾信《為梁上黃侯與婦書》:“想鏡中看影,當不含啼;欄外將花,居然俱笑。”梁上黃侯,即蕭愨,原為南朝梁宗室,后被擄入北朝,與妻別離多年。同在北周的庾信就代蕭愨寫了這封懷念在南朝的妻子的信。鏡影,據南朝宋范泰《鸞鳥詩序》,從前罽賓王得一鸞鳥,三年不鳴。聽說鳥見其同類就會鳴叫,于是懸鏡以照。鸞鳥睹其形影悲鳴,一奮而絕。這里比喻夫妻別離。

⑧“義安主”二句:意謂王、陳兩地相思的凄涼。語出南朝陳伏知道《為王寬與婦義安主書》:“淚滴芳衾,錦花長濕。”王寬為南朝梁外戚,與妻義安公主新婚后離別,相思已極中就請有文名的伏知道代寫了這封情書。衾花,錦被上的繡花。

⑨金釵略扣:謂用金釵輕輕叩門以作暗號。扣,同“叩”。

⑩鐵限:即鐵門限,打鐵作門限,以求堅固。比喻陳氏為防嫌,輕易不開閨門。

{11}“對影之鸞”二句:比喻王、陳猶如雙鸞兩情相悅。唐李群玉《傷柘枝妓》詩:“曾見雙鸞舞鏡中,聯飛接影對春風。”

{12}“聞簫之鳳”二句:比喻王、陳猶如仙侶一般和睦。據漢劉向《列仙傳》,蕭史為春秋秦穆公時人,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于庭。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蕭史日教弄玉吹簫作鳳鳴,后鳳凰來集其屋。穆公筑鳳臺,使蕭史夫婦居其上,數年后,皆隨鳳凰飛去。

{13}沉吟:謂深深的思念。三國魏曹操《短歌行》之一:“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14}引臂替枕:形容王敏入對陳氏憐惜親昵之情。語出唐蔣防傳奇《霍小玉傳》:“生聞之,不勝感嘆,乃引臂替枕。”

{15}黃檗(bò帛)之程:謂艱辛苦痛的經歷。黃檗,落葉喬木。樹皮中醫入藥,有清熱、解毒等作用。《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歌十》:“黃檗郁成林,當奈苦心多。”

{16}縱體入懷:形容陳氏對王敏入的繾綣依戀之情。語出《太平廣記》卷三八六引《廣異記·劉長史女》:“女縱體入懷,姿態橫發。”

①明珠之串:形容淚珠不斷涌出。

②紅豆之根:謂男女相思的根苗。紅豆,即紅豆樹、海紅豆及相思子等植物種子的統稱。其色鮮紅,文學作品中常用以象征愛情或相思。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③宵奔:謂女方于夜色中投奔男方。

④“烏臼之鳥”二句:意謂烏臼鳥的啼叫聲攪擾了戀人夜間的歡會。化用南朝《讀曲歌》:“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愿得連冥不復曙,一年都一曉。”

⑤老采蘋之能解意:謂陳氏家有老婢女善解人意,為陳、王兩人幽會穿針引線。采蘋,唐薛調撰傳奇《無雙傳》中劉無雙的婢女名。唐德宗建中年間尚書租庸使劉震的女兒無雙,與劉的外甥王仙客相愛,后因動亂,戀人暌隔,最終在豪俠古押衙幫助下終成眷屬,其間婢女采蘋曾發揮大作用。

⑥女昆侖之不憚煩:謂有女性熱心人不避煩難,助成陳、王兩人好事。昆侖,即“昆侖奴”,古代豪門富家以南海國人為奴,稱昆侖奴。唐裴铏《傳奇·昆侖奴》有昆侖奴磨勒,負崔生逾十重垣,與紅綃妓相會,并幫助出奔的故事。

⑦金屋之人:指代已成王敏入妻室的陳氏。據《漢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蘭殿。年四歲,立為膠東王。數歲,長公主嫖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不?膠東王曰:‘欲得婦。長主指左右長御百馀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問曰:‘阿嬌好不?于是乃笑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

⑧捐曾似扇:謂男方中道休妻。漢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⑨“尤惜”二句:謂將珍貴物品當作賤物拋棄。麑(ní尼),幼鹿。古代卿大夫用以為贄。漢班固《白虎通·文質》:“卿大夫贄,古以麑鹿,今以羔雁。”

⑩“廣柳為船”二句:意謂王敏入偷偷攜帶陳氏乘舟南下,在渡口與剛出生未久的嬰兒離別。廣柳,即廣柳車,古代載運棺柩的大車,柳為棺車之飾。據《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乃髡鉗季布,衣褐衣,置廣柳車中,并與其家僮數十人,之魯朱家所賣之。”南朝宋裴骃集解引鄧展曰:“皆棺飾也。載以喪車,欲人不知也。”廣柳為船,即以船代車,一對戀人通過掩人耳目的手段乘舟南下,意在躲避陳氏娘家的雷霆之怒。

{11}“長江作淚”二句:意謂王、陳在南方水邊沙地舉踵翹望,懷念其“嬌嬰”的狀況。長江作淚,語出唐貫休《古離別》:“離恨如旨酒,古今飲皆醉。只恐長江水,盡是兒女淚。”跂望距,似為“跂望踵”之形訛,與上句“別嬌嬰”為對。意謂踮起腳跟遠望北方。距(dōu兜),跌。與“望”難以組詞。又“跂望”,舉踵翹望。語本《詩經·衛風·河廣》:“誰謂宋遠,跂予望之。”沙汀(tīnɡ廳),水邊的平沙地。

{12}艱厄:困乏;困苦。

{13}債孽:即“孽債”,造孽的罪責。舊謂要遭報應,必須償還。

{14}“雷霆”二句:意謂陳氏娘家的暴怒逐漸被兩人的真情所感悟,關系出現轉機。湘蘅,湘水邊的杜蘅,一種香草。戰國楚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蘅與芳芷。”

①伉儷(kànɡlì抗力):謂女子嫁人為妻。

②豆蔻:又名草果,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丈許,秋季結實。詩文中常用以比喻十三四歲的少女。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

③渚(zhǔ主):水邊。

④“燕子偎梁”二句:謂夫妻居家和好。語出唐沈佺期《古意》詩:“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玳瑁,即“玳瑁梁”,畫梁的美稱。

⑤“好期世世”二句:意謂女方發誓盼望累世為婚并留下標記為證。香灼凝玉之肌,以爇香燒灼皮膚留下疤痕作為誓言的見證,如同嚙臂為盟的舉措。凝玉之肌,形容女子白潤如玉的肌膚。《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⑥“誓在生生”二句:意謂男方發誓盼望世代為婚替女方梳妝畫眉。銜山之月,形容女子的眉毛。暗用漢代張敞為妻子畫眉的典故。見《漢書·張敞傳》。

⑦笑靨(yè頁):笑容,笑顏。

⑧謫(zhé哲):譴責;責備。

⑨離奢會促:謂分離時多,相聚時短促。

⑩“孫子荊”句:謂晉孫楚(字子荊)的悼亡之哀情。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孫子荊除婦服,作詩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覽之凄然,增伉儷之重。”南朝梁劉孝標注引《孫楚集》云:“其詩曰:‘時邁不停,日月電流。神爽登遐,忽已一周。禮制有敘,告除靈丘。臨祠感痛,中心若抽。”孫楚事及其詩皆未涉及“秋風”,作者或誤記使然。

{11}“潘安仁”句:謂晉潘岳(字安仁)因妻死,作《悼亡》詩三首,其二有云:“展轉眄枕席,長簟竟床空。”簟(diàn店),供坐臥鋪墊用的葦席或竹席。

{12}香奩(lián連):古代婦女妝具,盛放香粉、鏡子等物的匣子。

{13}并蒂:指兩朵花并排地長在同一個莖上。常喻恩愛夫妻。

{14}羅襪:絲羅制的襪。三國魏曹植《洛神賦》:“陵波微步,羅襪生塵。”

{15}遺鉤:舊時指女性死者遺下的鞋子。古者女子裹腳,形小如鉤,故稱。清蒲松齡《滿江紅·讀式九悼亡之作》詞:“涕濕衾花長簟冷,塵埋羅襪遺鉤小。”

{16}斷腸之草:即“斷腸草”,相思草的別名。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今秦趙間有相思草,狀如石竹而節節相續,一名斷腸草,又名愁婦草,亦名霜草,人呼寮莎,蓋相思之流也。”

{17}漿水:這里指在墳前祭奠死者的食物湯汁。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二折:“容我與侍郎瀽一椀漿水,燒一陌紙錢咱。”

{18}小歲之兒名:乳名,幼時起的非正式的名字。小歲,少年時。

{19}“一樹桃花”二句:謂王敏入對與陳氏邂逅的追懷。語出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

①傳神于阿堵:意謂為陳氏繪制肖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目精。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傳神,謂畫人像。阿堵,六朝人口語,猶這,這個。這里指眼睛。王敏入工繪事,《淄川縣志》中《般陽二十四景圖》即為他所繪制,圖后有唐夢賚題識,內有“尤善寫生,極妍盡態”的贊譽。

②環珮:古人所系的佩玉,后多指女子所佩的玉飾。

③珊珊:玉佩聲。唐杜甫《鄭駙馬宅宴洞中》詩:“自是秦樓壓鄭谷,時聞雜佩聲珊珊。”

④春山: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婦人姣好的眉毛。

⑤含睇(dì弟):含情而視。睇,微微地斜視貌。《楚辭·九歌·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漢王逸注:“睇,微眄貌也。言山鬼之狀,體含妙容,美目盼然。”

⑥五夜:即五更。舊時自黃昏至拂曉一夜間,分為甲、乙、丙、丁、戊五段,謂之“五更”。又稱五鼓。

⑦紫紫:即“紫玉”,傳說中春秋時吳王夫差小女名。亦名小玉。據晉干寶《搜神記》載:春秋時吳王夫差小女紫玉,年十八,悅童子韓重,欲嫁而為父所阻,氣結而死。重游學歸,吊紫玉墓。玉形現,並贈重明珠。玉托夢于王,夫人聞之,出而抱之,玉如煙而沒。后遂用以指多情少女。

⑧真真:喻指美女。唐杜荀鶴《松窗雜記》:“唐進士趙顏于畫工處得一軟障,圖一婦人甚麗,顏謂畫工曰:‘世無其人也,如可令生,余愿納為妻。畫工曰:‘余神畫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晝夜不歇,即必應之,應則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顏如其言,遂呼之百日……果活,步下言笑如常。”

⑨駢(pián楩)詞:即“駢文”,文體名。指用駢體寫成的文章,別于散文而言。起源于漢魏。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易于諷誦。唐代以來,有以四字六字相間定句者,稱四六文,即駢文的一種。

收稿日期:2020-08-04

作者簡介:趙伯陶(1948- ),男,北京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編審,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與民俗文化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99这里只有精品6| 99人体免费视频|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日韩免费成人|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欧美日韩资源|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日韩a级毛片|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亚洲国产清纯|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三级影院| 国产欧美另类|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欧美五月婷婷|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 国产二级毛片|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xx| 58av国产精品|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色婷婷在线影院|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欧美成一级| 91色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一极毛片|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福利一区三区|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亚洲免费成人网|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五月婷婷综合色|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天天摸夜夜操|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老司机久久精品视频| 亚洲三级成人|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国产微拍精品| www欧美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香蕉精品在线|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亚洲色图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55夜色66夜色| 色久综合在线|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911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第19页|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国产第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