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據媒體報道,世界衛生組織定于22日要召開會議,評估近期在中國及周邊國家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請問世衛組織如何認定“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陜西讀者 曹芳
《國際衛生條例》是一部對所有世衛組織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國際衛生法。現行《國際衛生條例》于2005年修訂,并于2007年正式實施。該條例將“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英文縮寫為PHEIC)定義為“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他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以及可能需要采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的不尋常公共衛生事件”。具體而言,PHEIC認定標準有三大項:一是情況嚴重、突然、不尋常或意外;二是公共衛生影響超出了受影響國家的邊界;三是可能需要立即采取國際行動。
此前曾被世衛組織認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包括2009年H1N1流感疫情、2014年小兒麻痹癥的傳播和西非埃博拉疫情、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以及去年的剛果(金)埃博拉疫情等。
倡導“全球衛生治理”是世衛組織應對PHEIC的基本策略,世衛組織會促進締約國盡快發現、定期評估和通報疫情,并通過發布“臨時建議”來進行應對。世衛組織設立國際衛生條例突發事件委員會,該委員會向世衛組織總干事提供技術建議,其目的是為防止或減少疾病的國際傳播,盡量減少疫情對國際交通、貿易和旅行造成的干擾。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根據突發事件委員會的意見以及締約國、科學專家提供的信息,根據疫情進展進行更新,雖然是非約束性的,但一般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甄翔)
環球時報20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