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早上起來,我第一眼看到的總是那個丑得不能再丑的陶瓷娃娃,一大早的好心情,全被它破壞了。
坑坑洼洼的腦袋頂在一個凹凸不平的不規則球體上面,參差不齊的毛線胡亂粘在腦袋上算是頭發,眼球看上去就要奪眶而出,一條蚯蚓般的線圍成一個“O”字形的嘴巴,把那些殘缺的牙齒一顆不漏地展示出來。
這是一個朋友送我的,當時我只是驚訝它的丑,可當我把它放到書柜里時,我才發現它的與眾不同。
那個丑娃下面寫著三個大字:何志成。為什么要在下面加上我的名字?
這實在令我無法忍受。朋友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說我像丑娃一樣丑。我承認我的長相不如大明星,但也不至于長得像事故現場吧?我打算把丑娃還給朋友。不過,還吧,面子上不好意思;不還吧,又著實敗壞我的心情。就算藏起來,萬一哪天不小心又被我看見了,更加影響心情;打碎了它吧,那豈不是影射我身首分家、粉身碎骨?
辦法總比困難多,我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以牙還牙!
我做了一個比這個丑娃更夸張的陶土娃,名曰“二娃”。一只眼睛放大了許多倍,如拳頭;一只眼睛做得很小,如綠豆。嘴巴也做得很夸張,幾乎占到了腦袋的一半。
等到朋友生日那天,我拿著二娃準備送給他,哪知剛一進門,我就被嚇了一跳。
只見他家桌子上擺著一個綠色物體,一大一小兩只眼睛瞪得圓圓的,鼻子竟長在眼睛上面,怪物面目猙獰,正張著“無齒大口”盯著我呢。
“怪物啊!”我大喊著。朋友四處張望:“在哪兒呢?哪有怪物?”我指了指桌上。“哦,這個啊,這不過是個陶瓷娃娃。是我做的,可能是有點嚇人吧,我的手藝還不行。咦,這是什么?哇,比我做的好看多了!是給我的嗎?謝謝了哈。”他指著我手中的瓷娃。
我愣了愣,看了看滿屋的“丑娃”,相比之下,我手中這個和我家中那個真可以用“漂亮”來形容了。我一下子明白了,我的朋友做了很多瓷娃,他送我的其實是最好看的一個。
原來他是把他最好看的瓷娃給了我。我很尷尬,因為我誤會了他,還想方設法來報復他。我做的丑娃丑,我的心靈也丑,那個丑娃跟我可真是絕配!我感到臉和脖子一陣發燙。
“對了,上次那個瓷娃是我做得最好的一個,就寫了你的名字送給你。不過,現在我又做了個新的,喏!”說著,他拿出一個新做的瓷娃,雖然還是丑,但的確比那個好看了很多。
回家后,我找到了那個被藏起來的丑娃,把它和新的丑娃一起放在了我心愛的書柜上,它們兩個時時刻刻提醒著我,要做一個寬容的人。
(指導老師:林丹)
小編點評
書柜上的丑娃讓“我”燃起了報復之心,因為在“我”看來,那是朋友的嘲笑與挑釁。然而當“我”踏入朋友家時,“我”才意識到自己錯得有多離譜——朋友送“我”的,其實是他竭盡所能做得最好的娃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我”愧疚難當,以此事時刻鞭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