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博
[摘 要] 文章以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財政經濟運行現狀進行分析,對其運行現狀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進行探討,并在此背景下通過反思,探究相應優化對策。
[關鍵詞] 經濟下行;財政經濟;“一帶一路”;《預算法》
[DOI] 10.13939/j.cnki.zgsc.2020.01.051
1 前言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得到迅猛的發展,經濟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但從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分析發現,經濟發展趨勢較為不穩定,主要受結構性和周期性等因素的相互影響,導致其發展穩定性并不是很好。[1]近幾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化,我國與各國之間的經濟交流也得到了加強,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使得我國經濟發展跟上國際經濟發展趨勢。但隨著新時期的到來,我國經濟呈現出經濟下行的情況,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如何在這一新經濟背景下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優化成為我國財政經濟重點研究的內容。[2]
2 經濟下行 經濟下行是指CPI、GDP、PPI等衡量經濟增長的各項指標呈現不斷降低的趨勢,也就是說經濟增長趨勢轉變為下降趨勢。 背景下的財政經濟運行現狀
2.1 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財政經濟運行積極方面
(1) 經濟技術發展迅猛。在新經濟時代發展中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這一口號的提出使得我國經濟技術發展勢頭越來越強勁,各企業通過研發各種技術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技術支撐,也使得我國的企業逐步轉型。[3]隨著這一發展趨勢,我國各行業企業不斷地提檔升級,出現了很多高科技企業,且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傳統企業也逐步進行優化升級,使得企業生產力得到顯著的提升,對企業市場核心競爭力進行增強。[4]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國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對企業進行升級優化,涌現出許多信息化產業的公司,使得我國經濟發展得到促進,如華為在5G網絡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的進展,通過極化碼(Polar Code)戰勝了高通主推的LDPC及法國的Turbo2.0方案,使得其拿下了5G時代的話語權,成為5G技術的國際領先企業,促進了我國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
(2)市場發展潛力大。我國人口基數大,消費需求也較高,因此我國經濟發展資源也較大,使得我國市場發展潛力也較大。[5]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我國的制造行業和消費行業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十分之大,且近幾年我國小康社會全面建成進程的加速,使得國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人們手上的閑置資金也逐漸多了起來,部分國民會選擇消費,從而使得各行業的經濟發展得到推動,部分國民選擇投資,可有效地實現金融“輸血”功能,使得產業發展得到帶動。
(3)持續存在人口紅利。從目前我國人口情況分析發現,呈人口老齡化趨勢,但目前我國仍是以青壯年人群為主,因此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將持續存在人口紅利。[6]分析投資成本情況發現,我國是世界資本重點關注的國家地區之一,因此還是有較多的國外企業選擇入駐我國進行投資生存,且對于我國的投資環境看好,再加上我國社會勞動力的成本相對較低,因此所需要的投資成本較低,因此我國仍會持續存在人口紅利,對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提供重要支撐力,更好地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2.2 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財政經濟運行消極方面
(1)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地方差異性。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仍存在較明顯的地方差異性,這也使得我國各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存在差異性,經濟水平發展較慢、較低的地方的政府財政能力較弱,而發展快且經濟水平高的地方的財政能力則較強。[7]尤其是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部分地方的財政能力會被不同程度地削減,并使得財政補貼逐漸地減少,當地經濟因缺乏財政支持而阻礙其發展進程,不利于對其經濟發展促進和經濟水平的提升。雖然部分財政能力較弱的地方為了對經濟下行趨勢積極迎合,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地方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并借助各種財政政策和財政資源進行合理規劃,但由于其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從而使得其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并不是很明顯,轉型升級效果差強人意,沒有很好地實現推動當地經濟的長效發展,使得其與經濟發展較快、經濟水平較高的地方拉開距離。
(2)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存在缺陷。因為我國市場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存在些許缺陷,從而導致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化的風險升高,使得企業在融資方面的困難增加,不利于促進企業的長效發展。[8]除此之外,我國金融分業管理方面的制度欠缺,導致在對金融工具進行跨界運用的時候未能進行有效的分離,使得企業經濟發展的難度增加。針對這一情況,政府必須做出改變,將宏觀監管和微觀監管的優勢進行挖掘結合,實現對資金流的有效監控和統計,并可通過對股權投資的方式對社會資金進行吸收,使得產業升級進程得到推進。與此同時,還可引用PPP融資模式,對企業融資的渠道進行拓展,使得資金流轉的速度得到提升,從而使得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可跟上,給予企業足夠的資金支持。
(3)農業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失衡。目前我國國民經濟以實體經濟為主,實體經濟為國民經濟組成的基本部分,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農業經濟作為我國目前較為重視的經濟體,其對于我國國民經濟而言為推動發展的新動力。[9]但從目前我國的農業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現狀分析發現,兩者存在失衡情況,明顯實體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主體地位,導致農業經濟得不到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視,從而使得其必要的支持資源無法獲取,而長期失衡還會導致實體經濟對于國民經濟的推動力量減弱,從而使得國民經濟發展阻滯,甚至農業經濟支持資源的欠缺可導致農業市場的價格上漲幅度增加,使得資產風險增大,從而使得國家財政經濟運行風險提升。因此在將實體經濟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利用的時候,還需對農場市場進行穩定,在對人民群眾經濟利益合理合法保護的同時,對企業經營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使得企業與政府財政共同實現雙贏局面。
(4)企業對于政府財政扶持過于依賴。我國為了對各行業企業的發展穩定性進行保障,通過運用國家財政功能和作用給予企業國家財政資金支持,并根據行業的不同給予相應的稅收優惠等政策,從而使得企業的經濟發展速度得到提升,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但在這種國家財政長期支持的趨勢下,導致部分企業對國家政府的財政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過度的依賴,并利用這些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牟取暴利,企業自身競爭意識逐日降低,并對于市場經濟的發展關注度降低,使得未能跟上市場發展腳步,對市場發展機遇未能及時抓住,使得其難以在目前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足,甚至部分企業面臨著倒閉的風險,企業發展停滯不前,也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家財政運行。因此,我國應樹立正確的市場經濟發展理念,嚴格督促各行業企業對市場各種秩序和規則進行遵循,對企業自主研究創新能力進行提升,不要讓企業過度的依賴國家財政支持,鼓勵其積極開發國內外市場,使得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得到增強,從而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行推動。
3 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財政經濟運行優化對策
3.1 對政府職能轉型腳步進行加速,推進產業升級
在財政經濟運行發展中,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且無法替代,因此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政府應對市場經濟理念的重要性進行充分認識,在保持市場經濟運行穩定性的同時進行合理的簡政放權,使得市場掌握發展的主動權,而政府在其中則擔任引導者的角色。除此之外,政府在對經濟方面的干預力度進行減弱的同時,應繼續實施落實各種財政優惠政策,使得其監管職能充分發揮出來,并逐步對社會保障體系進行完善,對經濟安全維護力度進行增強,應用信息公開管理的方式使得政府決策的透明度得到提升,使得產業科學健康的發展。同時,政府還可對審批程序進行適當簡化,使得政府的辦公效率得到提升,更好地推進市場發展,使得其發展穩定性和規范性得到增強。
3.2 對金融行業監管制度進行完善,充分發揮財政優勢
從目前的經濟下行背景下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分析發現,較多的企業在融資方面面臨著較大的困難,究其因素主要是因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存在缺陷引起的,加上金融行業的監管制度存在缺陷,從而使得貨幣政策調控出現失效的情況。針對這一問題,為了更好地對財政經濟運行的安全穩定性進行保證,財政部門應將自身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依據傳統的信貸、擔保及稅收優惠等科學合理的運用產業引導基金等市場化工具強化對符合財政規定條件的企業投融資支持力度進行增強,并找出其相應監管制定缺陷,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完善,通過各級財政資金的投入對社會資本進行帶動。與此同時,還可對PPP模式范圍進行適當的拓展,風險評估方面應積極進行高度適宜性的評估工作,使得財政經濟運行的安全穩定性得到保障,促進財政金融的長期運行。
3.3 對民生支出結構進行優化,完善民生政策
民生問題是我國一直重點關注的問題,尤其是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為了更好地對民生問題進行改善,國家通過出臺各種優惠政策,鼓勵人們自主創業,尤其是在農業經濟發展,通過加強支持力度來扶持農業經濟,鼓勵農民自主創業,使得城鄉之間的經濟距離不斷地縮小,推進國家富強目標的實現進程。但從目前我國現行的各種民生政策實施現狀發現,存在較多政策過于福利化的情況,政府扶持的度并沒有很好地把握。隨著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變化,使得部分地方政府的民生支出標準也在不斷地提升中,使得財政支出范圍和金額不斷地擴大增加,導致其出現力不從心的情況,再加上目前經濟下行的影響,導致部分地方財政方面出現窘迫的情況,無法對當地的經濟發展需求進行完全滿足,同時使得地方政府在民眾心中的信任度降低。針對這一情況,我國財政部門可借鑒國外財政改革的教訓和經驗,應將民生支出結構優化作為財政改革的重點,應強化對落后地區和弱勢群體的民生支出管理,使得工種過度福利的預期進行適當弱化,并依據當地的實際民生情況,對民生支出責任范圍進行合理規劃,對原民生支出結構的束縛進行突破。或是可適當的將部分地方財政民生支出的風險轉移到省級或中央政府上,使得地方政府財政民生支出責任得到適當的減輕,更利于其民生支出結構的優化,使得民生政策逐步完善。
3.4 對“一帶一路”倡議進程進行推進,強化我國產業綜合競爭力
我國近幾年提出了“一帶一路”這一宏偉經濟倡議,其是一項在發展歷史節點上提出的倡議,通過對西部資源和國外資源進行整合,使得我國產業發展環境得到優化,并使得區域與區域之間的合作和聯系得到強化,使得我國獲取到更多的發展機遇,不斷對我國產業綜合競爭力進行提升。因此我國應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進程,對國家產業發展模式進行提檔升級,在對技術和產業向外輸出的同時對國內市場積極開拓,使得國內需求被激發,為國家財政經濟發展提供原生動力。除此之外,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建設實施的過程中,財政部門應將政策干預和調節職能充分發揮出來,通過給予充足的財政傾斜和支持,使得財政資金得到保障,更好地對中西部發展效能進行提升,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保障我國經濟水平增長速度的穩定性,并將經濟下行造成的壓力轉換為動力,通過對國際經濟發展新形勢進行適應,推動我國財政經濟的發展。同時,在對財政經濟政策進行落實的時候,政府財政部門必須適當地對職能進行轉換,應摒棄傳統的“野蠻”投資行為,優化財政政策,使得財政政策有效性和科學性得到提升,更好地對我國經濟發展進行推動。
3.5 對新《預算法》的實施進行落實,推進現代財政稅收制度建設
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我國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一新形勢對財政改革的力度進行強化,將財政預算管理作為財政改革的重點內容,并在舊《預算法》的基礎上制定了新《預算法》,為財政預算管理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據,更好地推進財政預算管理的規范性建設。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相關財政部門應對新《預算法》的實施貫徹落實,對財政管理工作進行強化,并對現代財政稅收制度的建設工作進行推進,并通過人才培養、制度設計、組織結構建設等基本出發點落實相應建設工作,保障現代財政稅收制度建設工作全面落實。除此之外,各級財政部門不僅需要對現代財政稅收制度進行建設,還應對國家財政政策的形勢變化進行關注,對市場動態信息及時掌握,保障在建設的過程中制度的科學合理性和穩定有效性。
4 結論
因為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導致全球經濟運行出現下行的情況,我國同樣也受到這一影響,出現經濟下行的情況,雖從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現狀觀察發現,其發展態勢保持高速增長的情況,但在經濟下行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因此,我國不可對經濟下行放松警惕,財政部門通過運用積極有效的財政經濟手段完善我國財政風險預測和評估系統,通過多種途徑優化我國財政管理,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提供基礎保障,不斷地推動我國國民積極的提檔升級進程,貫徹落實各種新財政管理政策和財政經濟戰略,推進我國小康社會的全面進程,并對我國“兩個一百年”的建設目標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慧.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財政經濟運行及應對策略[J].南方企業家,2018(3):214,217.
[2]張宇璨.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財政經濟運行及對策探討[J].財會學習,2017(5):67.
[3]孫松梅.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財政經濟運行及應對策略探究[J].中國市場,2017(15):119-120.
[4]楊潔.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財政經濟運行及對策研究[J].當代經濟,2019,494(2):14-15.
[5]馮思齊.試析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財政經濟運行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6(17):12.
[6]胡維成.基于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財政經濟運行及對策分析[J].中國經貿,2017(11):205-206.
[7]黃麟.經濟下行的財政政策及其效應研究[J].中國市場,2018(30):49-50.
[8]武彥民,竹志奇,王濤.經濟下行背景下財政最優償債規則研究——基于DSGE模型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6(12):12-25.
[9]粟壬波.財政政策規則及其宏觀經濟效應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