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鵬
[摘 要] 30年來,我國的高速公路從無到有,從1988年完成通車的第一條239千米的沈大高速公路到2017年6月,中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3.1萬千米,位居世界第一。近年來,我國的高速公路建設仍在持續穩定發展。隨著土地、原材料、施工等費用不斷提高,高速公路的建設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傳統的政府投資模式已經很難適應高速公路這種資金密集型產業。高速公路投資中,BOT項目開始逐漸增多,各施工企業開始了轉型升級,由單純的工程施工方轉變為投資開發方,加入到高速公路的投資建設中,加快了高速公路建設快速穩定的發展。文章將從介紹高速公路項目投資風險現狀入手,分析項目風險的形成,最終對項目風險進行管控。
[關鍵詞] 高速公路項目;投資風險;風險管控
[DOI] 10.13939/j.cnki.zgsc.2020.01.087
1 高速公路投資的風險
高速公路建設受到占用資金量大、建設周期長、回收期長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會因資金、環境、政治等各方面因素導致項目工期延誤、成本超支甚至投資失敗的風險。下面根據以往類似項目的情況,對高速公路投資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了歸納,總體來說由建設期風險和運營期風險組成。
1.1 高速公路建設期風險
1.1.1 資金風險
高速公路項目投資規模大,2018年山東省在建、籌建的高速公路每千米建設成本概算超過7000萬元。四川、貴州等多山,橋隧比更高的地區,每千米建設成本更高。例如,四川宜攀高速公路,每千米建設成本達到了1.5億元。而高速公路須達到一定長度才會產生經濟效益。這就對投資方的資金實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投資額大,除了投資開發方的自有資金外,銀行貸款也占有很大比例。根據山東省高速公路收費專項審計有關情況披露,山東省高速公路建設總投資中,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比例達到了66.65%,資本化利息支出占總投資的19.53%。可見,利率變化會對融資成本產生很大影響。銀行貸款受基建政策、金融貨幣政策的影響較大,如果資金供應不足或來源中斷會造成項目建設工期延遲甚至被迫中止。
1.1.2 投資成本控制風險
在高速公路的建設過程中,由于征用土地費用及土地使用費的提高、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勢必會造成工程投資的上升。投資成本上升會導致利潤下降,競爭加劇,進而給企業帶來投資成本控制方面的風險。
1.1.3 質量安全風險
高速公路建設戰線長,施工技術復雜,施工地點一般在山區,施工環境惡劣,材料質量較差且供應困難。在建設過程中,如果出現安全事故或者有沿線居民阻撓建設單位施工及征用土地工作,影響工程建設,導致工期延誤,也會導致工程投資成本加大。
1.1.4 工程技術風險
高速公路的設計方案由于路線中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等條件復雜,會導致與實際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因設計中出現缺陷導致施工過程中工程量增加、投資增加、工期延長。
1.1.5 項目環境風險
項目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對沿線居民造成的干擾和損失做出利益補償,在未得到其預想能獲取的利益時,可能會引發社會事件,對項目的建設造成影響。在建設過程中,對周邊環境,例如水資源、礦產資源造成的影響,需要增加大量投資進行治理,甚至導致項目無法正常實施。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會不同程度的產生廢氣、粉塵及噪聲等環境問題。對于環境的治理及國家環保政策的調整都會影響到高速公路投資成本的提高。
1.2 高速公路運營期風險
1.2.1 市場風險
由于投資收益主要來源是特許經營權收益,也就是車輛通行費用收入,由于收費的標準必須經過政府有關部門的批準,投資公司無法自主調整收費標準,導致收費水平無法及時按照成本、物價或者市場供求發生的變化而得到調整。當項目建成具有通車能力時,項目區內未來路網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受到平行公路和其他交通設施通行能力的影響,都有可能導致項目實際交通流量達不到預測的水準,導致投資收益達不到預期。
1.2.2 政策風險
因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重心發生調整,國家貨幣政策發生改變、產業結構調整、收費政策變化,都會造成項目原定目標難以實現的風險。
1.2.3 稅收政策風險
目前從事基礎設施行業,如高速公路開發、建設和經營可以得到國家政策的重點扶持,國家對高速公路的稅收政策也給予優惠政策。但優惠政策隨著國家的發展,也會存在發生變化甚至取消的風險。
1.2.4 優惠政策風險
為了吸引投資,地方政府往往會承諾提供一些優惠政策,例如收入不足部分政府兜底等,但優惠政策能否最終落實存在風險。
2 高速公路投資項目風險管控
投資者應結合自身對項目進行認真的分析,結合內外因素,才能對風險進行有效的管控。
2.1 高速公路建設期風險控制
2.1.1 資金風險應對
投資者應在項目投資前做好項目可行性的調查研究,合理對自身資金實力及融資能力判斷對項目的承受能力,做好融資計劃,使融資具有有效性,提高經濟效益,降低損失的風險。
2.1.2 投資成本控制風險應對
投資者應重視對工程建設前期的規范工作,認真執行交通部工程招投標管理辦法,做好市場調研,與政府協作征地的相關部門積極配合,避免施工過程中的費用超支、工期延誤、施工缺陷等風險。采用國際通行的工程監理制度,保障工程按期優質的完成。如果投資成本上升不可避免,投資者要積極和政府部門溝通,爭取政府部門認可,申請提高政府對投資者的補貼。
2.1.3 質量安全風險應對
投資者應采用合格的施工承包商及材料供應商,簽訂合同,嚴格控制施工質量、施工效率以及施工安全。注重工程質量管理,生產質量合格,避免質量事故等質量問題,降低損失;“以人為本,注重安全”是投資者的社會責任。投資者可以采取采購保險的方式,進行風險轉移。
2.1.4 工程技術風險應對
投資者應選擇成熟的施工技術、工藝和方案。加強現場管理,要求施工承包商嚴格按照上報的施工技術方案進行施工,做好超前地質預報及監控量測工作。
2.1.5 項目環境風險應對
投資者應與政府合作,加強信息公開、全方位開展宣傳工作并給予沿線居民一定補償。加大綠化的投入,改善路面質量,采用防噪措施,嚴格落實環境保護責任,嚴格按照環評制度和“三同時”制度要求,保障各項環保措施建設和運行,嚴禁違法違規排污,消除民眾顧慮和擔憂。
2.2 高速公路運營期風險控制
2.2.1 市場風險控制
投資者應制定合理的定價機制,做好可行性研究與車流量預測工作。根據項目的建設成本、投資回收期及物價水平的變動情況,及時和政府溝通,提出調整收費標準的申請,并和政府協商,在特許經營權中增加條款,運營收入不足時,應進行相應的財政補助。通過加強對高速公路的運營管理,完善公路設施及配套服務,提高服務水平,創造優良的行車環境,將部分習慣在老路行駛的車輛吸引到高速公路上來,提高公路收益。
2.2.2 政策風險控制
投資者應加強對政策變動的敏感性,在政策發生調整和變動時,及時制定相應經營管理策略,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以降低投資成本,減少不利政策對投資者的影響,提升盈利水平。
2.2.3 稅收政策風險控制
投資者應研究國家及地方稅收法律法規制度,對項目納稅進行預測,提高依法納稅意識,優化項目納稅結構,實現依法合規納稅,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實現利益最大化。
2.2.4 優惠政策風險控制
對于地方財政補助,若地方財政發生困難,就會給投資者回收資金帶來風險。有部分財政困難的政府欠付投資者工程款達數年之久,使投資者花費大量財務成本。投資者應從源頭著手,加強溝通,確保補助資金及時到位。
3 結論
高速公路投資風險是始終存在的,對風險的控制策略會在項目的成敗中起到關鍵的作用。投資者需要對此加以關注,進行預判,在項目的建設及運營期間科學應對,精心管理,就能夠明顯降低風險發生和損失,實現項目投資目標。
參考文獻:
[1]許云鶴,李治廣.關于我國高速公路項目投資風險管理問題的探討[J].價值工程,2015(9):296-297.
[2]羅黎明.公路工程項目投資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5(16):83-84.
[3] 姜東民,趙爭.高速公路PPP項目投資風險管理研究[J].價值工程,2017(11):35-38.
[4]趙微.高速公路項目企業投資風險管理的探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6(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