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中一
建立一個富足、安定、平等的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希冀和期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黨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計讓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小康,集中代表了中國老百姓對幸福的憧憬,也凝結著我們黨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崇高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放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首位,做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取得了重大歷史性成果。我們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我們正在規劃“十四五”和2035年遠景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這樣一個重要節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出發,深入研究、大力加強文化建設,對于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文化基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深刻把握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進一步提升文化建設的自覺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文化建設的認識經歷了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比如,從“兩個文明”到“五位一體”,實現了在更寬視野、更高層次上看待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從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到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實現了更加全面地認識文化發展的目的;從強調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紀律到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現了更加系統深刻地認識文化的價值,等等。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文藝工作、加強文化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觀念、新論斷,其中對文化的重要地位和獨特作用作了非常深刻精辟的論述。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就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今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又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強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這些講話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是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新把握,反映了我們黨在文化建設上的前瞻和自覺,為我們認識文化的地位作用、重視和加強文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南。
文化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相對獨立,又與其他四項建設緊密聯系、有機統一。文化不僅為其他四項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動力,自身也需要不斷發展繁榮。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既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只有持續加強文化建設,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我們的小康才是全面的小康。
文化建設是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真正有力量的決定性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力量,更需要強大的文化力量,思想文化可以深刻影響一個國家發展的進程,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只有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我們的小康才是持久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同時我們也將面臨更為激烈的國際競爭。從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的發展情況來看,現代經濟中文化因素越來越重要,經濟與文化越來越融為一體。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取決于知識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能力,越來越取決于國民素質。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高度,充分認識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文化建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
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大力推動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面對科學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面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必須持續推進文化創新。要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全面推進理念、體制、手段、工作創新,切實加快文化機制、內容、業態、形式等方面創新步伐,積極探索有利于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有利于破解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新載體、新途徑,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始終保持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始終引領時代潮流,引領時代風氣。
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幾年,我國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黨和國家事業全新局面提供了強大正能量。這是對廣大文化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激勵。同時也要清醒看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工作重要論述的貫徹落實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等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的文化領域存在的問題還需要下大力氣解決,一些長期制約文化建設和文藝發展的難題仍需要破解,一些隨著時代發展、改革深入、技術進步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亟需研究應對。比如,文藝創作中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問題;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問題;加快文化產業結構調整、促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問題;提升文化產品供給質量問題;文化設施的建設、作用發揮和科學管理問題;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情境和社會氛圍,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價值觀問題;社會效益優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問題;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問題;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中的網絡治理問題,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創新,破解時代發展課題,不斷開拓文化建設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