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紅,陳永惠,王亞霖
1.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河南鄭州 450042;2.新鄉市中心醫院,河南新鄉 453000
自我效能感為在某一特定領域個體對自己面對新事物的組織及執行能力的信心或信念[1]。自我效能感較高的個體會比較積極樂觀的執行任務,而自我效能較低的個體由于無力感和無助感會逃避任務。相關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與學生學業成績及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關[2-3]。情緒調節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心理學認為,情緒調節是個體發展的核心動力。高職護生心理上還不是特別成熟,如果情緒調節能力較差,不能及時正確運用相應策略應對,將會影響學習和生活。為了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護生,本研究調查某省3所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的情緒調節及自我效能感現況,分析影響護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現報告如下。
采取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某省3所高職院校護理學專業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大專一年級、二年級護生,護生對本研究目的知情同意。排除標準:不愿意參與或意外因素不允許參加者,中途退學的護生,大專三年級護生。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的護生328人作為調查對象。
1.2.1一般資料調查問卷
采用自行編制的一般資料調查問卷,包括性別、年齡、年級、生源地、父母是否離異、是否學生干部、生活環境是否滿意、家中兄弟姊妹排行、大學學習成績。
1.2.2情緒調節問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ERQ)
ERQ由Gross于2003年編制,該量表由認知重評(6個條目)和表達抑制(4個條目)2個維度、10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7級評分法,從“完全不贊同”到“完全贊同”分別賦值1~7分,得分越高,表明情緒調節策略使用越頻繁。認知重評分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5,重測信度為0.82;表達抑制分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77,重測信度為0.79[4]。
1.2.3自我效能感綜合量表
自我效能感綜合量表包含一般自我效能感分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學業自我效能感分量表(Academic Self-Efficacy Scale,ASES)及自我調節效能感分量表(Self-Efficacy for Self-Regulated Scale,SESRS)。GSES共有10個條目[5],Cronbach’sα系數為0.87,重測信度為0.83,折半信度為0.82[6]。ASES由梁宇頌[7]2004編制,包括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2個維度,共12個條目,量表總的Cronbach’sα系數0.86[8]。SESRS共9個條目,Cronbach’sα系數為0.87[9]。3個分量表所有條目均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賦值1~5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調查前由研究者統一對問卷發放和收集人員進行培訓,發放問卷前對調查對象統一說明本研究的意義和目的,問卷的填寫方法。問卷由調查對象匿名獨立填寫,問卷當場發放,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328份,收回問卷328份,其中有效問卷327份,有效回收率99.7%。
利用EpiData 3.1建立數據庫,數據由雙人進行錄入、檢查、核對,確保數據準確無誤。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及百分比描述,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描述。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探討情緒調節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采用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的方法分析各相關因素對自我效能感的預測作用。檢驗水準α=0.05。
本組327人,男22人,女305人;年齡18~24歲;年級:大一171人,大二156人。其他一般資料見表1。
本組327人,ERQ總分(42.18±8.80)分,條目得分(4.22±0.88)分,其中認知重評總分(26.57±5.83)分、條目得分(4.43±0.97)分,表達抑制總分(15.61±3.72)分、條目得分(3.90±0.93)分。自我效能感總分(105.75±16.47)分、條目得分(3.41±0.53)分,其中GSES總分(33.40±6.04)分、條目得分(3.34±0.60)分,ASES總分(41.80±7.21)分、條目得分(3.48±0.60)分,SESRS總分(30.55±5.41)分、條目得分(3.39±0.60)分。
經單因素分析,不同性別、年齡、年級的護生自我效能感及分量表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其他一般資料自我效能感及分量表得分的單因素分析,見表1。

表1 高職護生部分一般資料與自我效能感綜合量表得分的單因素分析

表1(續)
注:1)學習成績為在校期間課程平均成績,≥80分為優良,70~79分為中等,60~69分為及格,<60分為不及格
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ERQ及2個維度得分和自我效能感及3個分量表得分之間均存在顯著相關性(P<0.01),見表2。

表2 ERQ與自我效能感性相關性分析(r值)
注:1)P<0.01
以自我效能感、GSES、ASES及SESRS(以實際數值錄入)為因變量,以表1中6個變量及ERQ中的2個維度(以實際數值錄入)為自變量,采用多元線性逐步回歸的方法(α入=0.05,α出=0.10)對護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進行回歸分析,見表3。結果,認知重評得分、大學學習成績、父母是否離異進入自我效能感回歸模型,判定系數為0.313,調整后的判定系數為0.304;認知重評得分、大學學習成績進入GSES回歸模型,判定系數為0.304,調整后的判定系數為0.298;認知重評得分、大學學習成績、父母是否離異進入ASES回歸模型,判定系數為0.208,調整后的判定系數為0.198;認知重評得分、大學學習成績、父母是否離異進入SESRS回歸模型,判定系數為0.239,調整后的判定系數為0.229。

表3 自我效能感及3個分量表與各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采用ERQ對某省3所高職院校一年級和二年級護生進行情緒調節能力調查,調研結果顯示,ERQ條目得分為(4.22±0.88)分,與ERQ條目最高分為7分相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認知重評條目得分(4.43±0.97)分高于表達抑制條目得分(3.90±0.93)分。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次調查中高職護生情緒調節能力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認知重評策略應用較好,但仍需要進一步提高。
本研究采用GSES、ASES及SESRS綜合評價高職院校護生自我效能感水平,研究結果顯示,327名高職院校護生自我效能感總分(105.75±16.47)分,自我效能感綜合量表滿分為155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與帕麗達·買買提等[10]研究結果較相符。自我效能感中,GSES總分(33.40±6.04)分,而該分量表滿分為50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ASES總分(41.80±7.21)分,而該分量表滿分60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SESRS總分(30.55±5.41)分,而該分量表滿分45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次調查中高職護生自我效能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調查對象為高職院校護理學專業在校護生,其社會人口學資料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大學學習成績、父母是否離異是影響護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其中大學學習成績是影響GSES得分的因素,大學學習成績、父母是否離異是影響ASES和SESRS得分的因素。分析原因:GSES是非特定領域廣泛的自我效能感,大學學習成績影響GSES可能與學習成績優秀的護生更加自信有關,教育者可以通過提高護生的GSES來提高成績。ASES是指學業領域中關于一般學習能力的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自己學習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11]。父母離異的護生ASES較低,這與父母離異護生容易出現自卑心理,可能存在學習困難有關;大學學習成績較好的護生ASES較高,可能與學習成績優秀的護生通常具有更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較強學習能力[12]有關。SESRS指個體對自己能主動通過使用學習策略、自我檢查、抗拒誘惑、自我調整、完成作業并參加課堂學習能力的信念[12]。大學學習成績越好,SESRS得分越高,可能與學習成績優秀的護生相信自己,通過自我激勵進行自我調節有關;父母離異的護生SESRS較低,可能因為單親家庭的成長環境使這類護生沒有安全感,與護生的不自信有關。
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對調研資料進行分析,探討高職護生情緒調節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用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法分析各相關因素對自我效能感的預測作用,結果顯示認知重評是影響自我效能感、GSES、ASES及SESRS的因素。分析可能原因,情緒調節是涉及個體生理、心理和感覺適應觸發情緒情境的一系列的動態過程,有效的情緒調節能夠準確檢測和評估自身對壓力情境的反應,并適當使用調節策略影響情緒反應[13]。情緒調節的目的是追求快樂的、有益的情緒目標行為[14],情緒調節能力較強的個體,能夠調節自己的情緒使之與當時所處情境相一致,一般有更多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情緒體驗能促進心理健康,提高人的主觀幸福感,使人的思想更靈活,鼓舞人們想出更多解決問題的策略。認知重評和表達抑制是ERQ的2個維度,其中認知重評是一個非常重要且靈活的情緒調節策略,可以改變個體對情感刺激的思考方式,從而改變一個人的情緒反應,消除不良情緒[15];表達抑制是抑制將要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情緒表達行為[16],弗洛伊德精神壓抑學說認為,情緒的持續壓抑會帶來個體不良的心理適應后果。研究表明,認知重評可以成功地減少負面情緒體驗[17]。提示認知重評應用水平越高的護生,自我調節能力也越強,心理更健康、學習更有效,其GSES、ASES及SESRS得分越高,進而自我效能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