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
近段時間,57歲的王女士出現了尿頻、尿急的癥狀,有時甚至來不及上廁所,就尿濕了褲子,夜尿次數5~6次,嚴重影響睡眠。無法正常地生活和工作,王女士身心備受煎熬。到醫院行尿常規檢查,未發現有尿路感染,后來經醫生進一步診查,確診為“膀胱過度活動癥”。可藥物治療了近一年,效果不佳。
排尿是受中樞神經系統控制的復雜反射活動。膀胱作為儲尿器官,內壁上分布著感受器,當其儲尿至一定量時,可感受刺激形成神經沖動。經盆神經、腹下神經、陰部神經將沖動傳至排尿中樞后,控制膀胱逼尿肌與尿道內、外括約肌參與排尿活動。
膀胱逼尿肌不穩定,膀胱儲尿期異常收縮;膀胱感覺過敏,少量尿液便刺激膀胱產生尿意。受生育、肥胖、手術、精神因素、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不能正常控尿,是膀胱過度活動癥常見的發病原因。
膀胱過度活動癥又稱尿頻尿急綜合癥、尿道綜合癥、逼尿肌不穩定、不穩定膀胱等,是以尿急為主要表現,常伴有尿頻和夜尿增多,或伴有急迫性尿失禁,但經檢查,沒有膀胱器質性病變及尿路感染的一組癥候群。

膀胱過度活動癥主要表現尿頻、尿急和尿失禁等,歸屬中醫的“淋證”“小便頻數”“小便不禁”等范疇。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腎陽不足,無力溫煦與固攝尿液,加上膀胱功能失調,進而導致機體內的水液代謝失常,出現尿急、尿頻、尿失禁等癥。
針灸作為治療排尿異常的有效方法,在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靈樞》中有記載:“內閉不得溲,刺足少陰、太陽于骶上以長針”。治療時主要選取位于腰骶部的穴位,腎俞可溫煦命門之火,促進膀胱功能的改善。膀胱俞、會陽、中膂俞和委中等穴是治療膀胱疾病的常用穴,可疏利膀胱經氣,氣機調暢則可進而調節尿液排泄。研究發現,針灸可以通過調節支配排尿活動的神經,協調膀胱逼尿肌與尿道括約肌的運動,緩解尿頻 尿急癥狀,改善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