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憲睿 周亞男
[提要] 通過對現有TRIZ作用機理相關文獻進行歸納總結,在結合實地調研基礎上,從農業產業聯盟應用TRIZ進行創新的投入、運行及轉化三個階段出發,分析TRIZ的作用機理,為農業產業聯盟有效應用TRIZ推進創新提供指導。
關鍵詞:農業產業聯盟;TRIZ;作用機理
中圖分類號:F32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11月7日
引言
TRIZ理論最初起源于前蘇聯,隨著前蘇聯的解體而被廣大學者所認識并不斷推廣,在如今的創新時代,TRIZ作為一種系統性的創新方法更是吸引了諸多學者及企業家,其吸引力主要在于TRIZ理論所包含的創新方法及工具能夠為創新者帶來創新思維、開拓創新思路、提升創新效率。TRIZ理論最初應用于技術工程領域,隨著TRIZ理論自身的完善及推廣,逐步擴展到醫療、管理及農業等領域,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現有研究多數針對于TRIZ理論的豐富及TRIZ本身的應用,而針對于如何更有效的應用TRIZ還缺乏系統的研究,尤其是針對于農業產業聯盟這一多元創新主體,因而本文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從農業產業聯盟應用TRIZ進行創新的投入、運行及轉化三個階段出發分析TRIZ的作用機理,為農業產業聯盟有效應用TRIZ推進創新提供指導。
農業產業聯盟在應用TRIZ進行創新時所面臨的環境是相對復雜的,根據其創新過程可以具體劃分為創新投入、運行及轉化三個階段,農業產業聯盟要應用TRIZ理論實現高效創新,就要在其創新過程中分別形成創新投入能力、創新運行能力以及創新轉化能力。
一、創新投入階段應用TRIZ理論的作用機理
(一)有助于聯盟成員把握創新方向的能力。TRIZ理論提供的創新思維方法則有助于聯盟成員在創新過程中跳出固有的思維圈子、產生新想法。比如,運用TRIZ創新思維能夠更有效的把握農機裝備研發方向,進而加快研發進程、縮短創新周期。具體來講,TRIZ理論所提供的創新思維方法具體包括STC算子法、九屏幕法、金魚法、智能小人法等。除這幾種方法之外,TRIZ理論所提供的方法還有很多,這些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創新者突破固有思維限制,還能夠激發創新者的創新熱情;同時,這些方法相較于傳統創新方法,對創新者的知識、經驗積累要求相對較低,且較易培訓、易于掌握,有助于創新者更快的掌握并投入實踐應用。
(二)有助于聯盟成員把握市場時機,轉化聯盟創新戰略的能力。市場環境的變化都直接影響著農業產業聯盟的創新方向,這就要求農業產業聯盟要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來不斷調整創新方向,以此把握住市場時機、及時調整并制定聯盟創新戰略,進而提升聯盟生命力。傳統創新戰略的制定主要依靠于定量化的方法,要求能夠準確把握各條件因素的變化動向,而由于市場環境存在連續變動性,這使得對其準確性很難有效把握;而TRIZ理論則是一種定性化的方法,它提供的技術系統進化S曲線以及技術系統進化規律能夠幫助聯盟成員梳理產品發展階段、跟隨市場需求不斷制定并轉換聯盟創新戰略,比如,利用技術進化S曲線能夠描繪出犁技術進化的過程,并據此及時調整設計方案。具體而言,TRIZ理論中的S曲線有助于了解技術系統的發展程度并確定出具有高適應性的研發思路;S曲線描述的是一個技術系統的發展變化進程,具體可以概括為嬰兒期、成長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四個時期,聯盟創新系統中的研發人員能夠根據S曲線的四個發展階段來判斷現有技術系統的發展情況,以此確立對該技術系統的投入和創新發展戰略。此外,再根據技術系統進化的規律和路線,進一步判定其發展趨勢,并結合TRIZ理論所提供的需求變化規律以及農業產業聯盟的技術現狀,從而快速做出有效的創新決策,實現創新戰略的銜接性及可操作性,避免被市場淘汰出局。
(三)整合創新資源,實現優化配置的能力。在創新過程中所擁有的資源雖然是有限的,但通過TRIZ理論能夠對創新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及合理配置,從而降低農業產業聯盟的創新成本。TRIZ理論中的資源分析法強調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需將資源進行分類,并給出資源尋找路徑,有助于全面考察系統現有資源以及尋找和利用資源。同時,通過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對各類資源的系統考量還能夠幫助研發人員開闊眼界、跳出問題本身、轉換研究思路等。比如,近些年發展勢頭良好的立體農業就是應用TRIZ理論資源分析進行創新的體現,通過根據各類作物的不同特性來進行交叉型種植,實現了對空間、物質等資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技術系統進化法則中的基本法則——提高理想度法則指出,在技術系統中每份資源都必須僅僅在其必要的位置和時間內進行,這進一步強調了TRIZ在方案決策上對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視程度,并以此作為方案是否可行的判斷標準之一。此外,TRIZ理論是阿奇舒勒在對大量專利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建立的,其本身就是各領域經驗、創新思維等的結合,其中的效應知識庫正是對多領域知識和經驗的整理與歸納而形成的,為后續的研發人員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和案例以及充裕的知識儲備,有助于研發人員在借鑒以往經驗的基礎上促進創新思維的產生,即TRIZ理論能夠直接為聯盟提供整合后的知識資源、提升聯盟整體創新效率;并且TRIZ理論中的效應知識庫等也在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完善,將會涉及更多領域的知識、提供豐富的創新經驗。
二、創新運行階段應用TRIZ理論的作用機理
創新運行階段是TRIZ創新進程中的主體階段,TRIZ理論在這一階段主要是通過提升聯盟成員科學預測及定義問題的能力,系統分析問題、找出矛盾所在的能力以及運用TRIZ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推進創新的目的。
(一)科學預測及定義問題的能力。TRIZ理論作用于創新的前提是能夠準確的預測及定義問題所在,以明確問題定義為驅動來解決問題;TRIZ理論中的最終理想解和功能分析等能夠幫助研發人員科學預測問題、明確問題定義。其中,最終理想解指出在分析創新問題時,可以預先假設理想化的解決方案,并沿著此方向推進創新。比如,運用最終理想解對割草機的設計進行改進,割草機在割草過程中存在著燃料消耗、噪音大、甩出的草片易傷人等缺點,據此可以對割草機進行半理想化設計,如采用手動形式、半懸掛形式等,再對割草機進行完全理想化設計,如培育能按需求生長、無需進行割草的草種等。功能分析是通過對現有功能進行全面、詳細的分析,了解各級功能目標,以此為創新方案指明具體方向。比如,可以運用TRIZ理論的功能分析對噴灌機進行創新設計,進而解決其水滴分散、灌溉率低等問題。除此之外,聯盟創新系統中的研發人員還可以根據資源分析等工具明確的闡述創新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希望實現的目標。
(二)系統分析問題,找出矛盾所在的能力。在創新過程中,通常會遇到諸多復雜的問題,對此需要準確把握問題矛盾所在,故而在科學預測及定義問題的基礎上將問題標準化并進行系統分析十分關鍵。其中,ARIZ算法就是一種對問題細化的方法和工具,它采用一套邏輯過程,逐步將一個模糊的初始化問題轉化為能夠用矛盾清楚表示的問題模型,這能夠有效幫助研發人員清晰的意識到問題沖突所在。同時,TRIZ理論中的矛盾矩陣和物場分析法也能夠細化問題,從矛盾矩陣中,我們能夠清晰的了解引起問題的原因,并據此尋找改善方法;在構建的物場模型中,研發人員能夠快速找到影響技術系統進化的原因,從而采取相應的解決方法。舉例來講,在方草捆收集車改進設計與實驗中應用ARIZ算法能夠對技術系統進行優化設計,并應用矛盾分析及物場分析對技術系統進行分析,進而形成創新設計方案。
(三)運用TRIZ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TRIZ創新工具解決問題的本質就是消除創新過程中存在的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技術矛盾是指兩個參數之間的矛盾,當改善系統中的一個參數時,會導致另一個參數的惡化,為了解決創新系統中的技術矛盾,阿奇舒勒歸納總結出了常用的表述系統性能的39個通用參數,研發人員可根據39×39沖突矩陣了解待改善的參數和惡化的參數,并結合40個創新原理迅速匹配其所對應的創新原理。而物理矛盾則是指同一個系統中同一參數內的矛盾,可以運用TRIZ理論中的時間分離、空間分離、條件分離以及整體與部分分離等方法消除和解決。比如,在植物組織培養中應用TRIZ理論,通過矛盾矩陣定位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將發明原理具體化為解決方案。除此之外,對于物—場中存在的矛盾,可以運用TRI論中的76個標準解進行解決;而對于復雜的非標準化問題,可以運用ARIZ法來求解。
三、創新轉化階段應用TRIZ理論的作用機理
在應用TRIZ理論得到解決方案并實行創新后,需將所取得的創新成果推廣到市場當中從而獲得效益,這就進入到了創新轉化階段。
(一)減少創新風險,降低創新成果轉化成本的能力。將TRIZ作用于農業產業聯盟創新是在對其技術系統進化S曲線和進化規律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了當下市場環境及市場需求的變化情況、并結合現有生產條件而確立的創新戰略,由此產生的創新成果符合技術系統的發展趨勢,既能夠及時滿足市場的需求和變化、為市場所快速接受,并確保創新成本的回收,又能夠引導用戶提出基于未來的需求,并以此為基礎構建長遠的戰略規劃、搶占市場份額。因此,這一過程能夠有效減少創新風險,有助于降低農業產業聯盟創新成果轉化的成本。
(二)統籌多元主體有序創新,優化創新管理流程的能力。農業產業聯盟作為一個包含多元主體的復雜系統,要充分發揮各主體功能,在創新過程中實現有效整合多元主體創新思維、技術資源等至關重要;而TRIZ理論體系所提供的涵蓋定義、分析等多層面要素的清晰流程以及針對性的創新工具等能夠有效優化其創新管理流程,統籌多元主體推進創新有序進展,有助于減少農業產業聯盟由于創新主體復雜而導致的創新進程混亂、時間長等弊端;此外,隨著TRIZ理論的應用實踐以及與聯盟創新流程的更好結合,能夠為聯盟管理層提供更多的創新管理經驗,推動農業產業聯盟探索出與TRIZ理論相配套的管理方法,從而進一步提升其技術產出水平。
(三)搭建聯盟成員合作平臺,加速創新進程的能力。除上述兩者之外,應用TRIZ理論還有助于搭建聯盟成員合作平臺、促進聯盟成員間的合作創新,這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運用TRIZ語言將復雜的創新問題標準化,有助于聯盟各成員對創新問題形成統一的認識;二是幫助來自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聯盟成員有效交流,并按照TRIZ解決問題的流程更有秩序的合作完成創新,以此減少聯盟主體多、專業技能和文化差異大等問題帶來的不必要摩擦、打破知識領域界限,進而提升聯盟各成員間的凝聚力,達到加速創新進程的目的。
主要參考文獻:
[1]鄭稱德.TRIZ的產生及理論體系[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1).
[2]羅建強,趙艷萍,彭永濤.基于TRIZ的制造企業服務衍生研究[J].管理評論,2016.28(5).
[3]陳敏慧,蔣艷萍,呂建秋.TRIZ國內外研究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
[4]趙軍潔.基于TRIZ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的影響因素及作用路徑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
[5]胥偉,王斌,李靜紅,劉繼超.創新方法在我國工業與農業領域中的應用進展[J].現代農業科技,2017(24).
[6]李青.基于TRIZ理論和仿生原理的犁技術進化的研究[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7]惠榮奎,羅赫榮,戴健華.TRIZ理論創新思維在農業科技創新中推行的思考[D].農業科技管理,2013(1).
[8]Tsanjou Y,Tsannlin W.Integrating the TRIZ and Taguchis method in the optimization of processes parameters for SMT.Hindawi Publishing Corporation 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3(5).10.
[9]段永紅,戴健華,彭新德,羅赫榮.TRIZ理論與農業科技創新[J].湖南農業科學,2012(11).
[10]崔文濤.基于TRIZ理論設計的農業灌溉系統[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2(3).
[11]郝興玉,賀剛,董佳佳,王強,高磊,孫文婷.基于ARIZ算法的芳草捆收集車改進設計與實驗[J].農業機械學報,2016.4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