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志網站2月5日文章,原題:健康研究將如何為中國正在老齡化的人口提供支持2005年,計算生物學家韓敬東從美國回到中國,她發現很難說服中國科學家相信她的研究目標是嚴肅的。韓希望專注于研究衰老科學,但“我的許多同行告訴我,這不是一個真正的科學研究領域”。
韓的生物醫學專業背景以及在軟件工程和計算生物學領域的工作經歷,都讓她有信心證明他們是錯的。她想利用她在美國研究癌癥的細胞方法來研究人體衰老的過程。
中國人口正在老齡化。獨生子女政策使出生率在1980年至2015年間下降,加之人均壽命越來越長,到2050年時,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的占比將增至2006年的3倍,接近總人口的1/4。如此急劇的人口結構變化影響巨大。在中國,1/5的人已經患有神經退行性疾病或神經精神疾病,而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如中風、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肺癌等疾病的患者將逐漸增多。到2030年,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病的中國人預計將是現在的3倍。
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已意識到,醫療體系需要作出改變,以應對老齡人口前所未有的需求。這為韓的工作提供了動力。2015年,在發表了大量關于蠕蟲和老鼠衰老的研究之后,韓及其團隊發表了他們第一份基于300人的研究成果,該成果展示了算法如何使用3D面部圖像來預測一個人衰老的速度。
2018年,中國科研機構發表的有關老年病學和老年醫學的論文數量是2008年的3倍。
2016年,中國政府公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這是一項旨在解決中國長期醫療挑戰的國策,包括一系列干預措施以改善中國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例如引導更均衡的膳食、促進心理健康和開展控煙限酒等行動。同年,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介紹了中國最具雄心的神經科學項目“中國腦計劃”的有關細節。該項目的研究范圍包括增進對自閉癥、抑郁和神經退化等疾病的了解等。
2017年,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器官衰老與器官退行性變化的機制”重大研究計劃年度項目指南。通過該項目,韓在第二年獲得240萬元研究經費。2018年,中國科技部發布了“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項目。
上海交大上海糖尿病研究所所長賈偉平表示,所有這些努力都旨在推動中國老年人服務和研究向前發展。▲
(作者莎拉·奧米拉,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