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文軍,孫石開,劉晶瑩,譚會澤,覃健萍
(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養禽事業部生產技術部,廣東 新興 527439)
肉雞群均勻度是反映其飼養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與雛雞質量、飼料質量、飼養密度、雞舍環境和基礎管理等許多因素有關。其中,雛雞和飼料質量比較固定,家庭農場主無法改變。 因此,家庭農場主只有從雞舍環境控制、飲水、墊料和飼喂等基礎管理方面著手,提高肉雞群的均勻度。
溫度忽高忽低、雞舍通風不良、墊料潮濕和板結(圖1)等基礎管理,都會不同程度影響雞群均勻度。為雞群提供相對舒適的飼養環境,如適宜的溫、濕度、良好的通風管理、合理均勻的光照等,給雞群創造一個舒適的生存空間, 有利于雞群的生長發育和均勻度的提高。
斷喙不當(圖1)會影響雞群采食和飲水,進而影響雞群的生長發育, 降低雞群的均勻度。 當前,有些品種的雛雞1 日齡在孵化廠斷喙,在飼養過程中,除少數斷喙不當的雞群外,大多數雞群不需要再次斷喙。 對于1 日齡未斷喙且打斗性較強品種的雞,家庭農場主需要選擇責任心強、操作熟練的工人,適時對雞只進行斷喙。 如斷喙不良,特別是去喙太多,或斷喙器刀片溫度太高,飼養過程中出現軟嘴或“橡皮喙”現象(圖2),嚴重影響雞只采食和飲水,降低雞群均勻度。
飲水空間和喂料器具數量不足, 或擺放位置不合適,導致雞只搶水、搶料,采食量不均,影響雞只的生長發育,嚴重影響雞群的均勻度。 因此,在充足水位和料槽的情況下, 讓雞只在盡量短的時間內都吃上料。 此外,喂料時間不合適、布料速度太慢,也能影響雞群均勻度。 料桶投料的雞群,可集中加好飼料, 再將一個群體的料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投放,減小雞群采食時間差異,有利于提高雞群均勻度。
定期挑雞、 分欄飼養是提高均勻度的有效方法。 分欄飼養應該從進雛開始:初次分欄按雞只數量進行,每欄雞數以不超過500 只為宜,便于對雛雞進行精細管理;第二次分欄,可選擇10d 注射疫苗時,將相鄰的兩至三欄(卡)并為一個大欄,每欄雞數以不超過1500 只為宜;第三次分欄最為重要,此次分欄主要是按雞只個體差異來分, 可選擇20或30 日齡油苗免疫時,將15%左右、眼觀個體明顯偏小的雞只挑選出來,放在光線充足、空氣相對新鮮的欄舍飼養;純公、純母的雞群,家庭農場主可同時挑出錯鑒別雞只,單獨一卡飼養;混和苗雞群,個體差異大的應適時公母分群飼養。 此外,在飼養過程中,也須經常調整雞群,不斷擴大中雞群體,提高肉雞群的均勻度。
雞群密度對雞的均勻度有很大影響: 密度過大,影響雞只的正常活動,進而影響生長發育,導致雞群均勻度下降,尤其對弱小雞的生長發育影響最大;密度過小,則雞舍利用率低。 因此,合理的飼養密度不但可以保持雞舍內空氣新鮮、 墊料干爽、雞群啄癖發生率低,還可以提高雞舍的利用率和雞群的均勻度。
各種病毒病、細菌病、球蟲病和損壞腸道的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對雞群均勻度的影響大。 發病后雞群精神不振,采食量低,生長發育緩慢,而健康雞發育正常,會造成雞群均勻度差。 因此,在飼養管理過程中,應本著“預防為主,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的原則,根據雞群實際情況,科學防疫,加強基礎管理,盡量使雞群健康生長。
雞群免疫、稱重、采血、挑雞和轉群等日常工作,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應激,影響雞群的健康和均勻度。 因此,家庭農場主在上述工作時,應盡量動作輕盈、減少應激次數、降低應激程度,為雞群提供一個相對安靜的飼養環境, 有利于雞群均勻度的提高。
綜上所述,家庭農場主制定合理的飼喂程序,保持良好的飼養環境, 為雞群提供充足的采食和飲水位置、 加強分欄分群和墊料管理等基礎性工作,是提高雞群均勻度的基本保障。家庭農場主應從多種途徑入手,采取綜合性措施,生產出均勻度好的優質肉雞,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