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

2020年初,身處河北省石家莊的樸實裁縫張同滿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竟然會被卷入席卷整個互聯網的短視頻大潮,并且因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從小喜歡裁剪,辦班收徒成名師
張同滿1960年出生于河北石家莊市郊區一個普通農村家庭,母親是村里的裁縫。從她記事起,媽媽幾乎每天都在縫紉機前忙碌,張同滿姊妹幾人的衣服都是媽媽熬夜做出來的。平時,村里的嬸子大娘總愛找張同滿的母親修改衣服。有的把老大的衣服改一改讓老二穿,有的則是扯幾尺花布給孩子做件新衣服,母親整天忙個不停。張同滿對裁剪頗感興趣,經常撿母親做衣服剩下的碎布,按自己的想法縫成小衣服,穿在泥娃娃身上,還別說,她做出的小衣服挺好看,家人都喊她“小裁縫”,母親覺得裁縫是個“吃香”的手藝活兒,平時有意培養她。
初中畢業后,張同滿考上了一所中專學校,學的是會計專業。張同滿性格內向,平時沒多少愛好,看到學校門口有家裁縫店,便在課余時間跑過去學習。她有裁剪基礎,數學很好,服裝裁縫要學理論知識,基本上就是找點劃線,張同滿把它類比成數學的平面幾何題,發現很多知識都是互通的,因此學起來得心應手。很快,她就掌握了服裝裁剪,為積累實踐經驗,張同滿在師傅的指導下上手裁剪。師傅覺得她有天賦,是可造之材,辦學習班時讓她擔任助手,張同滿表現得非常出色。
中專畢業后,張同滿分配到一家企業當會計,業余時間她就辦班教裁剪。為了招收更多的學生,張同滿還到附近村子做宣傳,請村支書通過村里的廣播站幫她宣傳。因為她教學認真負責,通過口口相傳,慕名而來的學員很多。
20世紀八九十年代,裁剪是門受歡迎的手藝。1991年,張同滿擁有了自己的裁縫店,做衣服和培訓裁剪同時進行。在她的培訓班畢業的一批又一批的學員也開起了裁縫店。經過十多年的磨礪,張同滿的裁剪手藝愈發精湛,教學經驗日臻成熟。平時穿的秋衣秋褲,她10分鐘就能做完,像大衣、旗袍比較復雜的服裝,一天也能拿下來。不但做得快,質量也有保證。難得的是,張同滿還能緊跟潮流,不斷變換設計樣式。張同滿成了當地頗受歡迎的裁縫師。
與時俱進,花甲老太試水“網絡直播”
一晃張同滿做了40多年的裁縫,她發現人們的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張同滿深感自己也得與時俱進。
2019年10月的一天,一位學員與張同滿聊天時,說她的手藝這么好,不如去快手試試當個主播,到時跟她學裁剪的肯定很多。那學員打開自己手機上的直播軟件,讓張同滿看直播平臺上的同行,張同滿大開了眼界。后來,張同滿裁縫店因故暫時關店,閑不住的她和家人商量用在網上直播教課的事情。孩子們都很支持,兒子主動承擔了拍攝等技術方面的任務。
2019年11月23日,兒子調試好直播設備,張同滿開啟了試水網絡的第一堂課,講了幾十年的裁縫課,這是第一次面對鏡頭講課,張同滿不知道從哪講起。兒子啟發母親:“跟平時上課一樣,你就當鏡頭后面坐著幾十個學生!”張同滿調整了一下思緒,想想當時講課的情景,開始講起來,由于底子厚,她很快找到了直播的感覺。
張同滿講了一個多小時,只有很少有網友光顧她的直播間,偶爾有一兩個路過,進來看一眼就走了。第一場直播零觀眾,直播課講到了第四天,張同滿的直播間終于有了人氣,十幾個網友不但聽了她的課,還把心得體會說給她,和她互動,這讓張同滿非常開心。漸漸地,直播間的人多起來了,最多時有上千人。
張同滿每天有兩次直播課,上午9點講理論,晚上19點開始實踐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裁剪這門看似難懂的技藝每個人都能學會。直播時,張同滿一遍遍地囑咐粉絲,直播沒聽懂的,就在下方留言,她會收集問題,下次直播課先答疑。
粉絲百萬,網友稱她“裁縫界博導”
張同滿實踐經驗豐富,講課耐心、細致,有問必答,粉絲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在直播課上學到手藝,讓張同滿感到了自己的價值。2020年3月,張同滿的已有了45萬粉絲,粉絲們都很喜歡她,親切地稱她“裁縫奶奶”,有的粉絲還寄來當地的土特產,以表謝意。
今年5月,張同滿又開了一家裁縫店,她又在直播平臺上增加了一門機器操作的實踐課。隨著直播課程的深入,張同滿的粉絲數量將近百萬,很多年輕人留言,感謝她教會他們一門手藝,并說這門手藝讓他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有的年輕人夸贊她是“裁縫界的博導”。
張同滿說,網絡直播不僅為老年人找到了一個“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渠道,也為老年朋友提供了一個重新發現和認識自我的契機,網絡直播讓她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感和成就感,她非常感激這個資訊發達日益多元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