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 浩博
自古人們深諳未雨綢繆之理
即常有積榖防饑,養兒防老之備
對付災害事故的保險思想油然而生
保險行業也因此應運而生
緩緊急之情況,供民眾之所需
於其中,更有無數盡責盡心的從業員
如陳小玲女士一般細心、認真
貼心服務客戶,給予專業建議
以不變的信念詮釋行業的使命
簽一次保單 多一份保障
憑借著3.8萬億元的原保險保費收入,中國在2018年的全球保險市場中所佔份額上升至11%,已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其中,香港保險業以高達120%的市場佔有率領先於國內眾多城市。這意味著,香港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因趨於周全的保障服務體系而變得越來越好。
“每一次我與客戶簽訂了保單,就代表著對方的家庭多了一份保障,雖然不知道他們會在什麼時候用得上,但保險的存在是很重要的。”資深保險人陳小玲女士的理念,與行業發展的概況形成呼應,也顯示出她是如此深愛著這份事業,仿佛有一股從未冷卻的激情,督促著她為客戶送上真誠、盡心的關懷,“保險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能帶給他們真正的保障,這是我的堅持,也是我的信念。”
不過,二十多年前的陳小玲女士還沒有這樣深刻的體會,年輕時的她,因要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早早就到社會上打拼,希望用勤奮的工作改善家人的生活,給妹妹創造更好一點的求學條件。她入職一家公司任職文員,整天面對電腦處理文檔的工作讓她感覺枯燥,心中也因此產生了轉型的念頭。
某天,一位相識的保險從業員跟陳小玲女士說:“你剛18歲,未來還能創造很多可能,況且現在肩負養家的重任,一旦出現什麼意外,恐怕就要陷入困境了!”乍一聽,這番話語讓陳小玲女士心生不悅;再一想,對方說的卻確實符合自己的情況。既然意識到問題所在,那該如何改變呢?“那位做保險的前輩開始向我介紹保險產品的作用,讓我意識到為自己人生設保的重要性。”交談的結果是,陳小玲女士簽下了人生第一份保單。
而經過此次交談,她的觀念也開始改變,並開始主動地問詢他人以求進一步了解保險行業。兩年之後,對方給予她改變人生的建議:既然你不喜歡在辦公室里做文員,而且自身又有強烈的責任心,不如嘗試著挑戰一下這份工作,也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舞臺。
眾所周知,面向市場的保險工作無底薪,個人收入全靠產品售出的提成。而當時社會對保險的認可度又不高,保險從業員被拒可謂“家常便飯”。陳小玲女士鼓起勇氣,才進入這個嶄新的領域。她也跟很多同行一樣,一次又一次尋找客戶、耐心與之交談,但最後的“回報”卻是來自客人的各種拒絕。早期壓力之大,可見一斑。
“大眾對保險的不認可,在我轉行時期帶來了很多考驗。不少人跟我過去的想法一樣,都認為買保險並沒有太大意義,交談中我經常可以覺察到別人的話語中帶著排斥。”許多保險人剛起步時會從身邊親友中開發客戶,但陳小玲女士卻不敢跟熟人提自己在銷售保險產品,“因為我怕他們知道後,連朋友都做不了!”一句玩笑話,包含了她在大半年的時間里經過的那些失落、無奈與艱辛。
不過,也因為這個想法,陳小玲女士的工作理念漸漸清晰了,既然工作不容易,就干脆做得更有挑戰——主動去開發新客戶,與陌生人成為朋友再介紹產品,相信能讓對方更容易地認可自己、信任自己。隨著理念的落實,她保險事業的轉折點也出現了……
售一款產品 建一面防火墻
突破困局,須靠自身的努力,也要有外界的鼓勵。陳小玲女士轉行正處低谷時,雖然也曾產生離開行業的想法,但帶她入行的前輩說,與其輕言放棄,不如先給自己一個機會,做到問心無愧再另覓他徑。要是兩年內她還是做不好這份工作,便可以考慮轉行了,這樣就能找到更好的發展機會。陳小玲女士聽後,心里的彷徨消散了,她決定更放開自我,全情投入保險事業。
她擴大了自己的交際圈,結識社會各界人士,像朋友一般關懷對方,聽其所訴,解其所憂。她不斷學到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涉獵金融、法律、管理等多個方面。她把照顧家庭之外的所有心力都放在了保險方面,她不是想著如何賣出一份產品,而是希望為每個朋友提供周全的保障。漸漸地,與陳小玲女士締結善緣的人不斷增多,他們都相信這位認真而誠摯的保險人,都會在有需之時向其諮詢。
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談話,陳小玲女士替朋友分析現狀,並從多種多樣的保險產品中選出最合適的一款介紹給對方,之後保持跟進,盡心盡力服務好每位客戶。也是在同樣的過程中,她經歷了許多難忘的事情,也更認識到保險的價值:剛入行時,陳小玲女士通過一張名片聯絡到一位銀行經理,卻被告知對方已購買了足夠的保險產品,不過之後對方又提到自己的姨甥女有保險方面的需求,並將之介紹給了陳小玲女士。兩個年輕的女生因此得以相識、相談、相知,成為二十多年的閨中密友,而陳小玲女士也簽下了轉行後的第一份保單。
從業兩年,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看到陳小玲女士認真地從事保險工作,開始紛紛向她諮詢相關事宜,其中就有一位她的中學同學。“聽了我對保險的介紹後,那位同學以支持的形式向我購買了一份產品,雖然當時保險對他沒有產生很明顯的作用,但我認為了那位同學的父母已經退休,他是家里的經濟支柱,萬一出現意外情況,那家庭情況可能變得困難,所以很認真地為其設計了一款與之相符的產品。”十年後,陳小玲女士的擔憂發生了:“一天,同學的父母打電話告訴我,兒子在深圳暈倒了,後送至醫院診斷為腦出血,雖有搶救卻還是遺憾離世。我馬上就陪著同學父母申請索償,並跟隨二老處理善後事宜,送他走完了人生最後一程。”陳小玲女士說,自己很感恩能成為那位同學的保險代理,可以為他盡一份心意,隨之而來的感受,遠比簽訂保單帶來的價值要深刻。
工作越是深入,相似的事情便還會發生,而每一次結果,都加深了陳小玲女士對行業的理念:每售出一款保險產品,其實就是為客戶建起一面防火墻。可能只是很細微的幫助,但也能體現行業對生命的敬意以及對資產的珍惜。雖然有時會帶來令人悲傷的結果,不過保險能讓自己做到問心無愧。如今,她已經建立團隊、保險事業正在持續成長,更取得了連續十年公司活躍獎項。陳小玲女士現在最大的目標是發展好團隊,把同樣的信念傳遞給同事,希望夥伴們和自己一樣,用真心和熱誠感染他人,並向社會不斷發散正能量。
以身作則的陳小玲女士,正通過社會方面的工作,為同事們樹立榜樣。她參加福建同鄉會、福建晉江同鄉會等社團,她希望可以為故鄉做點事,傳承其父親為鄉親服務的熱情,更為加強閩港兩地交流貢獻良多。平日有空,她會參與鄉賢們探訪長者的活動,贈送應節物品,並協助同鄉會組團帶領“港二代”們回鄉交流,她由此屢屢獲得難得的體驗。
“保險是我的終身職業,是一份從業員與客戶雙贏的工作,對那些立志耕耘這個行業的人而言,保險是值得大家奮斗的事業!”如今,中國正由“保險大國”升級“保險強國”,並在新思路、新技術的加持下,讓行業變得更有深度亦更有溫度。陳小玲女士的堅持和認知,將在時代賦予行業的盛勢中變得更加清晰,她的心因此變得更加澄明,如陽光一般溫暖、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