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燦榮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近代人類的生產力是工業能力,而工業能力的進步主要通過工業革命,所以,工業革命是理解近代人類進步最重要的一個視角。
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已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即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
18世紀60年代末,英國人詹姆斯·瓦特制造出人類第一臺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從此,人類的生產力真正得到解放,人類社會從農業時代進入工業時代。
在蒸汽機出現以前,人類打仗或者生產都是靠人力,可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蒸汽機出現以后,人類可以通過蒸汽機把地下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燃燒之后變成蒸汽動力,這個效率是人力比不了的。
西方崛起的真正關鍵就是工業革命。在蒸汽機之后,19世紀60年代,美國又實現了電力的廣泛使用,并且開始使用第二種化石能源——石油,這就進一步拉大了與非西方國家的差距。1946年,美國生產出人類第一臺二進制計算機,人類自此進入計算機革命時代。
顯然,這三次工業革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全部都是西方國家搞出來的,其結果就是讓西方國家一直保持生產力的領先。反觀中國,人類社會的三次工業革命一次都沒有完整地抓住,所以生產力落后,結果,中國經過多年努力仍然是發展中國家。
當然,說中國完全沒有抓住三次工業革命也不準確,其實我們抓住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尾巴,即計算機革命的“網絡化”階段,這是今天中國崛起的技術基礎。
如今,中國工業化初步成功。可以說,中國工業化成功對人類工業化進程的貢獻要大于歐美。因為在中國工業化成功以前,世界上只有10億多一點的人口成功掌握了工業化,不到世界人口總數的1/7。然而,中國的人口將近14億,也就是說,中國工業化的成功,意味著世界1/5的人口實現了工業化。而且,中國取得工業化成功僅僅用了70年時間。從這些角度來說,中國工業化成功對人類工業化進程所作的貢獻要大于歐美。
500年前的地理大發現,使得人類開始從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邁進,工業文明開始取代農業文明。
今天,我們處在工業文明時代,決定國家命運的是工業化水平,其核心是制造業水平。歐洲因為率先掌握了現代制造業,所以,在經濟效率、軍事效率上碾壓其他地區。日本崛起,也是因為掌握了現代制造業。今天,中國崛起也是因為掌握了現代制造業。現代制造業是現代國家的立國之本,誰有現代制造業,誰就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類現代制造業90%集中在北溫帶的三個地區——東亞、西歐、北美,這里面包括不到20個國家,是全人類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 10。這說明,不是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每個文明都能進行工業化的。值得慶幸的是,中國是1/10國家當中之一,而且是塊頭最大的一個。英國工業化僅1000萬人,美國工業化1億人,中國的工業化卻有近14億人。
如今,中國的工業化達到了中后階段。2019年,中國有三個工業指標在世界上沒有爭議:第一,中國的工業規模特別大,制造業總產值2010年超過美國,2016年超過美國和日本之和,2018年超過美國、日本、德國三國之和。2018年,中國制造業增速是6.1%,是15年來最慢的增速。但是,美國、日本、德國的平均增速是0.4%。按照現在這個速度,到2030年,中國制造業占全世界的比例將會超過50%。第二,中國的工業體系特別完整。第三,中國的學習能力超強。
對中國來說,第四次工業革命是最大的歷史機遇。從邏輯上講,如果中國抓住了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個歷史機遇,就意味著此后最好的技術、最好的產業會出現在中國。所以,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
經濟方面,從2014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速連續五年下滑,原因非常復雜。但是,現在中國的經濟開始趨穩。我們國家不可能回到以前每年兩位數的增長,也不至于跌到如美國、歐洲、日本每年1%至2%的增長,原因如下:
第一,未來20年,中國還可以從發達國家吸收很多先進經驗,這叫后發優勢。
第二,雖然我國人口開始老齡化,但現在的人口年齡中位數還比較低,所以,人口紅利還有10年。
第三,我們以前不太注重工程師紅利,但未來它的價值會顯現。自1999年我國高校擴招以來,到2018年,我國在校大學生總數已經接近3000萬人,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是美國的兩倍多。我們的高校學生中有一半是學理工醫農科的,這是中國未來的一大利好。
另外,經過70年的發展,中國在科技和軍事方面也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未來10年,無論是科技還是軍事,中國都會進入黃金發展時期。所以,基于政治穩定的前提和經濟基礎、科技、軍事等因素,未來中國在不確定的世界當中是確定的,而且處于上升態勢。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中國跟美國至少可以同步。美國的優勢是其創新能力無與倫比,其缺點是產業空心化,很多高科技無法進入市場。中國的優勢是,在將技術變成市場接受的產品方面,其能力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而且,隨著投入的增加、教育和科研的進步,中國的創新能力正在迅速提高。
這樣的態勢意味著第四次工業革命之后,人類的生產力布局將完全不同于過去幾百年。過去幾百年工業革命都在西方,因此,西方的生產力絕對領先,甚至有些時候一騎絕塵。第四次工業革命之后,東方的生產力有可能會領先于西方,至少會達到東西方平衡,這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最重要變化。
〔摘自七一網(七一客戶端)/《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