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財經
12月28日晚間,北京國資委控股企業昊華能源(601101)公告,公司發現在2015年收購北工投持有的京東方能源30%股權時,存在如下兩方面問題:
一是在收購30%股權公告中,披露配置給京東方能源位于巴彥淖井田的煤炭資源量為9.6億噸,與京東方能源實際擁有4.5億噸資源量不一致,2015年收購30%公告中資源量披露錯誤;
二是2015年收購京東方能源30%股權后,公司取得京東方能源控制權,將其納入公司合并報表時,按照9.6億噸的資源價值進行了賬務處理,因多計5.1億噸資源量,導致公司資產和權益虛增。
公司經初步核實,按照京東方能源擁有9.6億噸煤炭配置資源量進行賬務處理,使公司自2015年起合并口徑資產虛增約28億元、少數股東權益虛增約14億元,2015年當年公司歸母凈利潤虛增約14億元。
京東方能源目前的股東中,昊華能源持股50%,為控股股東,京城國際和京東方分別持有30%和20%的股份,為京東方能源的重要股東。
2011年的時候,京東方與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人民政府簽署5.5代OLED的建設協議,政府擬給京東方配置煤炭資源9.6億噸,為此京東方成立了京東方能源。
由于煤炭開采也需要專業公司運營,京東方作為科技公司,對煤炭并不專業,于是把京東方資源60%、20%的股權分別賣給了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昊華能源,作價27億元和9億元。這是昊華能源第一次收購京東方能源20%的股權,花了9個億。
時間來到2015年,昊華能源花了17.2億元收購北京工投持有京東方能源30%的股權,從而持有京東方能源50%的股權,并且合并報表。
這里的關鍵就是收購時,昊華能源是根據巴彥淖井田的9.6億噸煤炭資源進行價值評估的,評估價是56.81億元。然而這事兒過了四年之后,昊華能源才發現,煤炭資源配置量只有4.5億噸,另外5.1億噸去了哪里?
昊華能源的控股股東是北京能源集團,實際控制人是北京市國資委。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是北京市國資委。而京東方的實際控制人也是北京市國資委。同樣是北京國資委旗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奇葩的事情?
更有意思的是,雖然這事兒昊華能源表示是自查主動發現的,但實際上并不是,而是因為京東方26號晚上的公告發現的。如果如京東方披露的那樣,2015年1月,內蒙古國土資源廳已經把9.6億噸中的5.1億噸配置給溟盛能源了,那么京東方能源自然只有余下的4.5億噸,2015年2月收購時怎么會沒有發現?
更有意思的是價格方面。2015年昊華能源以17.2億元收購京東方能源30%股權,主要依據系對9.6億噸煤炭配置資源量評估為56.81億元;而本次京東方集團公告顯示,其轉讓溟盛能源100%股權所對應的巴彥淖井田9.6億噸煤炭資源量估值為13.79億元。前者每噸5.92元,后者每噸1.44元,差了4倍啊。這可是同一塊煤炭資源。
換句話說,如果京東方披露的數據合理的話,那么昊華能源不僅有會計差錯,還有大額的會計減值損失。
具體來看,昊華能源2015年并表京東方能源時,最大的變化就是無形資產中的探礦區權利增加53億元,也是為什么說資產虛增約28億元。
同時,昊華能源26億收購的京東方能源,這幾年一直都沒有業績貢獻,凈利潤基本都是負數,2018年京東方能源實現凈利潤-20萬元。另外,這次收購的服務機構中,瑞華事務所又在其中,真是踩雷小專家。(作者:初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