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芮慧強
3歲的福福從小胃口不錯,也不挑食,有時腹瀉1-2次是常有的事兒。誰知福福那天吃了不少肉,又吃了冰激凌,結果肚子又膩又涼腹瀉起來,開始是稀便,后來成了水樣便,最后大便還帶了血絲,眼睛眍了,精神差了,尿也少了。
老百姓常說:有錢難買夏秋瀉。寶寶飲食過度,腹脹嘔吐,拉個一兩次稀,可以消積祛火,但是不能長時間腹瀉下去。
媽媽趕緊帶福福去看急診,醫生檢查后對福福媽說:您提供的病史很準確,孩子是腹瀉病,有點兒脫水酸中毒,不過看病還算及時,先輸液看看,以后飲食可得注意啊!
1.醫生做法:
①醫生會通過寶寶的癥狀和查體,做出初步判斷,根據不同病因及腹瀉嚴重程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②可能需要檢查血常規、便常規、大便培養,進行大便輪狀病毒抗原及其他病毒抗原檢測,以及血生化檢查、過敏源檢查、血氣分析、電解質測定等。
③對于慢性腹瀉患兒可選擇性地進行免疫功能、腹部B超、鋇餐造影、內鏡檢查、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等。
2.家長做法:
①家長需要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體溫,大便次數、性狀及量,尿量和進食情況。
②感染性腹瀉患兒需要適當隔離,防止交叉感染。
③觀察寶寶的脫水情況,做好臀部護理。
1.不主張禁食:繼續飲食,給予易消化的平常飲食。
2.合理使用抗生素:一般水樣便可不用抗生素,黏液便、膿血便(或根據大便常規)可選用抗生素,用足療程,不能不經醫生同意擅自停藥。
3.對癥處理:胃黏膜保護劑(如十六角蒙脫石)、微生態制劑和鋅制劑。
4.補充水和電解質,維持內環境酸堿平衡。
1.對癥下藥是關鍵
感染性腹瀉可排泄掉一部分病菌及毒素,對人體有益。因此,盲目止瀉,對病情反而不利。原則上講,止瀉藥只適用于非感染性腹瀉,而感染性腹瀉不宜用。尤其在感染性腹瀉急性期,有炎癥及中毒癥狀,如高燒、大便膿血較多時,輕度腹瀉有利于減輕腸道炎癥及菌毒排出,此時應視為止瀉劑的禁忌;到了恢復期,病情明顯好轉,大便不帶膿血,僅是水分較多時,則可短期使用止瀉藥。
2.因病用藥是保障
腹瀉如果是腸蠕動增快所致,如甲亢、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等應首選腸蠕動抑制劑,以延長腸內容物滯留時間,利于水分吸收而止瀉。如考慮細菌性炎癥要注意使用有效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如果可能有食餌性腹瀉或者某些毒素中毒等,可選擇吸附收斂劑(次碳酸鉍、鞣酸蛋白、活性炭等),通過抑制腸黏膜分泌及吸附有害毒素而起到止瀉的作用。如果考慮有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腹瀉,應首選腸道微生態制劑,通過補充腸道益生菌,恢復腸道內微生態平衡而起到調整胃腸功能及止瀉之作用。如果腹瀉非單一因素所致,宜酌情聯合用藥。
3.病因用藥是根本
止瀉只是一種對癥治療,病因治療才是根本。因此,在止瀉、補液的同時,切勿忽視對原發病的治療。如果是感染性腹瀉,應選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如果是消化不良所致,應調整飲食,并配合使用助消化藥物,如乳酶生。如果是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的,可以選擇調整植物神經功能的藥物,如谷維素、維生素B1等。甲亢、糖尿病、尿毒癥引起的腹瀉,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4.哪些藥物應避免
腹瀉或腸炎,尤其是患病早中期,盡量避免使用止瀉藥,如含有嗎啡、地芬諾酯成分可造成嚴重不良后果。如果要使用的話用藥指征要明確,同時切勿過量用藥,否則可引起腹脹、便秘、假性腸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