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平
在中醫界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張卓有成效的方子成就了一家中醫院。
這張方子叫理沖湯,是近代中西醫匯通學派代表人物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專門治療“婦女經閉不行,或產后惡露不盡,結為癥瘕”的一張名方。這是一個補虛化瘀的方子,由生黃芪、黨參、白術、生山藥、天花粉、知母、三棱、莪術、生雞內金組成。
據《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冊》記載:“奉天稅捐局長齊自蕓先生,博學通醫,用此方按注中如此加減,治愈癥瘕垂危之證,因商之省長海泉劉公,延愚至奉為建立達醫院”。其實,按職務來看,齊自蕓是一位稅務局局長,哪里會開方子,但是他有辦法。對他朋友妻所患癥瘕之證,他就翻開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找差不多對癥的方子,就這樣,找到了理沖湯。
齊自蕓略懂一些醫理,他看方中生黃芪、黨參、白術、生山藥是補虛的,主要是補氣,因為“氣為血之帥”,氣足了,才能推動血液運行;而天花粉和知母是滋陰潤燥的,防止補氣的藥物過分溫燥;后面的三棱、莪術、生雞內金都是化瘀的。又見張錫純在方子后面寫道:“若病人身體羸弱,脈象虛數者,去三棱、莪術,將雞內金改用四錢(12克,原來是三錢)。”齊自蕓就照此修改了一下方子,然后把方子送給了朋友。
不料這位朋友的妻子服用了十幾劑湯藥以后,“飲食日進,痛止癥消”。這本書這么實用,齊自蕓一高興就把這事兒和劉海泉說了。劉海泉一聽,說:“好啊,我給你介紹沈陽的天地新學社吧!”于是,劉海泉就把天地新學社的朋友給找來了,說:“這樣吧,為拯救一方疾苦,我們一起辦一個醫院吧,把張錫純請到沈陽來主管這個醫院。”于是齊自蕓寫信給張錫純并聘請他為立達中醫院的院長,這一年是1916年。從此,醫生每天根據病情的變化來更改方子,讓患者在條件更好的醫療、護理環境中康復。
這樣一件極具劃時代意義的事,最初卻緣起于一個小小的方子,是偶然也有其必然性。《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處方療效是經得起實踐考驗的,中醫的療效就是硬道理,因此中醫院的建立是歷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