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1922——1985),20世紀后半期最有影響力的英國詩人。20世紀50年代英國主流文學“運動派”主將。1985年因喉癌在赫爾去世。
家是如此悲哀
家是如此悲哀。它保留原有模樣,
還為最后離開的人帶來舒適,
似乎是為了迎他們回來。相反,想要
愉悅所有失去的人,很難,
沒有勇氣把那些學來的體面丟棄
回到當初開始時的情形:
充滿快樂,事物都是它們原有的樣子,
長時間地被丟棄。你明白它。
看看這些畫,這些銀刀叉,
這鋼琴凳上的樂譜。還有,那花瓶。
(馮默諶 譯)
歲月望遠
他們說眼睛隨著年歲清澈,
如同露珠濾凈空氣
夜晚變得澄明,
仿佛時光投下一道邊框
環繞在事物最后的形狀,
使它們因此凸顯;
樹木層疊,
綿長而輕柔的草浪
吹皺了金黃的
被風裹挾的波紋——所有這些,
他們說,都會驟然重現,
當我們老去。
為什么昨夜我又夢見了你?
為什么昨夜我又夢見了你?
此刻青白的晨光梳理著鬢發,
往事擊中心房,仿佛臉上摑一記耳光;
撐起手肘,我凝望著白霧
漫過窗前。
那么多我以為已經忘掉的事
帶著更奇異的痛楚又回到心間:
——像那些信件,循著地址而來,
收信的人卻在多年前就已離開。
(舒丹丹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