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宇
(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百里鎮畜牧開發服務站 744412)
畜牧業作為我國重要的肉制品產出方式之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還與人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隨著改革開放的口號提出,我國的經濟水平走上了高速發展的道路。 與此同時畜牧業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但是根據時代的進步,畜牧業要摒棄傳統養殖的老觀念, 要應用更加科學高效的疾病防治手段,例如疫苗、生物免疫技術等等。 高新技術也在發展的過程中涉及到了疾病的防控。 本文介紹了幾種新型的畜牧業疾病防控技術,希望能對相關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參考之用。
根據調查顯示, 疾病一旦產生就會呈現出高暴發性的特征。產生的后果不可估量。消費者在購買禽畜類產品的時候也會考慮到對自身健康的影響,會減少對禽畜類產品的購買,甚至不夠買禽畜類產品,這也會導致整個禽畜類銷售市場的經濟減退,養殖戶也將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 鑒于此,如今國家也越來越重視禽畜類養殖中的疾病防控。 以傳統和現代高新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對疾病進行有效地防治[1]。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是防治豬牛羊疾病的根本。 豬牛羊的養殖大多是在縣級單位或者是鄉鎮單位進行的, 要想從源頭上控制疾病的發生和傳播就要從縣和鄉鎮入手。 可以應用純生態農莊的形勢來飼養禽畜,讓禽畜在自然的環境中飼養,能夠降低環境對其的影響,也防止了惡劣環境對禽畜的影響。 生態環境治理也是重點,創造一個無污染、無廢物的純生態環境,降低禽畜疾病發生的概率。 逐步改善豬牛羊的生存環境,對于其產生的糞便可以建造化糞池進行資源的再利用, 可以防止疾病通過動物的排泄物進行傳播也讓土地更加肥沃,讓生態環境結構更加穩定。
生物的防治原理是讓不同的生物物種生活在同一環境中,通過食物鏈的制衡關系讓各種種群之間相互競爭, 最終達到防控疾病的目的。 通過人類研發和培養的方式,培養出對禽畜無害或者輕度有害的,但是對禽畜疾病有害的有機生命體,投放到禽畜生存的環境中去,讓其跟對禽畜有害的生命體進行競爭,讓其通過制衡關系達到生存的穩定性,防止疾病的發生。 例如在禽畜的體內有多種細菌,但是正常情況下其互相制約,有些細菌還對禽畜有利。 一旦平衡被打破,禽畜就很容易染病,所以通過人工調整其體內菌群的方式幫助禽畜保持健康,防止疾病發生。 目前為止,生物防治豬牛羊疾病的藥物并不多。 防治疾病的藥物很局限,很多是經過長期推廣和應用的藥物,很難滿足如今禽畜疾病防治的需要。 目前提倡的是防控為主,治療為輔。 正是因為如此,禽畜疫苗應運而生,其與人類接種的疫苗原理相似,能夠提高動物的免疫力,降低禽畜發病的概率[2]。
病原菌也在不斷地變異,近年來變異毒株越來越多,這讓禽畜疾病防治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干擾素的應用有多方面的好處,干擾素從多方面抵抗毒株作用于禽畜,有很強的抗病毒能力, 而且還能夠調節禽畜自身的免疫力和激發禽畜自身的免疫活性物質增殖,這為禽畜類疾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新的可能,也是一種強有力的保障。
目前抗菌肽對禽畜類疾病的防控還沒有全面應用到實際的疾病防治工作中去。 抗菌肽是一種抗菌物質,可以從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中提取分離得到,對多種病菌均有作用,還能夠殺死腫瘤細胞,發現之初就被稱為“天然抗生素”,抵抗體外來源的病原菌非常有效。 實際的實驗結果顯示,抗菌肽對革蘭氏陽性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3]。 除此之外,還對抑制RNA 病毒和寄生蟲具有良好的效果。 抗菌肽由于其分子比免疫細胞更小使得其在抵抗病原菌入侵方面更具有優勢。 其使用后的副作用也很小,十分安全可靠。
禽畜載體疫苗有的可以一種疫苗防控多種疾病。 正是因為如此,其在禽畜疾病的防控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載體疫苗開辟出了新的研究方向,目前研究者們也在不斷地探索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禽畜類疾病的防治工作關系到我國人民的日常生活, 關系到我國經濟的發展水平,所以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目前高新技術的應用也為禽畜類疾病的防控提供了另一條路徑。 希望我國的禽畜類養殖能夠攻堅克難,發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