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祥文
(陜西省商洛市商南縣富水鎮農業綜合站 726301)
豬細小病毒病又稱豬繁殖障礙病,感染母豬可出現發情不規律,產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等臨床表現,對豬場造成的經濟損失非常大[1]。 為了能幫助大家對本病有個更清晰的認識,下面就其防控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豬細小病毒屬于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屬,表面無囊膜,呈圓形或六角形,直徑20nm 左右,表面為衣殼成分,由32 個殼粒組成,核酸為單股的DNA,相對分子量為1.4×106,對豚鼠、大鼠、小鼠、猴、貓、雞和鵝的紅細胞有凝集作用。 病毒耐熱能力較強,對乙醚、氯仿等有機溶劑不敏感,對大多數的消毒劑有很強抵抗力,能在pH3~10 的環境中生存,豬舍環境一旦被污染,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凈化。 目前為止,該病毒只有一種血清型,與其他種類的細小病毒無交叉的抗原性關系。 豬對本病毒非常易感,不同日齡的豬都能發生感染, 但以初產母豬最易感染, 且發病最為嚴重,經產母豬感染后癥狀較輕,有時呈一過性。
病豬和隱性帶毒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感染后,病毒主要分布在體內增殖速度比較快的組織中,如淋巴結生發中心、結腸固有層、腎間質、鼻甲固膜等,這些組織也是采集和分離病毒的最佳病料。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主要經豬與豬之間的密切接觸進行擴散,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都是常見的傳播途徑,一般呈散發流行,未出現過大面積暴發。 感染豬的鼻液、唾液、體表分泌物以及糞便中都含有病毒,排出體外后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從而導致水平傳播。 公豬發生感染后其精液中也含有病毒,通過配種傳播母豬。
仔豬、育肥豬和空懷母豬急性感染時,通常沒有顯著的臨床表現,而懷孕的母豬感染后可表現繁殖障礙,尤其初產母豬表現最為明顯,如發情不規律、屢配不孕、受精率下降等[2]。 成功配種的母豬懷孕期間大多數會出現流產,產下木乃伊胎、死胎。 懷孕前期感染的,由于胚胎體積較小,死亡后可發生自溶或被機體吸收,導致母豬不斷反復發情,而配種后又難以受孕。 懷孕中期感染時,胚胎已經發育較大,死亡后無法被吸收,長期在子宮中的滯留使得胎體木乃伊化。 懷孕后期感染大多胎兒已經成型,不會發生死亡,但產出后數日內容易死亡,耐過的仔豬即使后期能存活,也表現生長發育不良,料肉比高,出欄周期延長,經濟效益顯著下降,同時,還會長期帶毒,對其他健康豬造成感染威脅。
本病對母豬沒有致死作用, 但流產死亡的胎豬剖檢后表現一定的病變特征,可見全身臟器充血、水腫、出血,腹腔和胸腔中充滿炎性積液,機體脫水,出現木乃伊化[3]。
加強疫苗免疫能有效預防本病, 目前使用的疫苗以細小病毒滅活疫苗為主,使用安全,非常適用于初產母豬和二胎經產母豬的免疫, 三胎以上的母豬基本不會感染或者即使有感染也不會影響其生產性能,可以不用接種。 免疫時間通常選擇在配種前的30d 左右,免疫后抗體在15~20d 之內能達到理想水平,并維持數月甚至數年,保證懷孕后不被感染。 母豬免疫后,抗體可經母乳傳授至仔豬,從而防止仔豬感染,保護期能持續15~25d。 由于本病也能經種公豬配種的方式傳播至母豬, 故公豬也必須按要求進行免疫,建議每6 個月免疫一次,全年免疫2 次,從而獲得較強的免疫保護力。
新建豬場一定要加強環境消毒,特別是離疫區較近的場,場內環境用2%的火堿溶液噴灑,門口設置消毒池和消毒間,所有外來車輛和人員都要全方位消毒后再允許進入。 尤其是經常來往于不同養殖場的飼料運輸車、獸用藥品車等車輛,盡量減少入場機會。 老疫區的豬場雖然本病大多已經產生抗體,但仍不可放松警惕,同樣要保持每周不低于2 次的帶豬消毒,消毒劑可選擇戊二醛癸甲溴銨溶液、稀碘溶液等,舍內環境可用過硫酸氫鉀、氯制劑等進行消毒。
為了防止該病的傳入,首先必須把好引種關,無發病史的豬場引入的種豬如果來自疫區,一定要隔離觀察半個月以上,期間進行兩次的血凝抑制試驗的測定, 當抗體滴度在1∶256 以下時,或兩次檢測結果都為陰性的前提下方可進入生產區進行飼養。技術員工定期進行專業知識培訓, 小型豬場可向有防疫經驗的大型豬場學習,將先進的管理經驗引入本場。 嚴控飼養密度,密度越大越容易暴發疫情。 不同棟舍要用綠化帶隔離開, 所有人流、物流、動物流動通道要專道專用,防止交叉污染。 目前為止,本病沒有特效藥物能夠治療,確定感染的母豬必須給予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