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阿米娜·阿布力米提,阿依提拉·穆合太爾
(1.新疆喀什地區英吉沙縣畜牧獸醫局 844500;2.新疆喀什地區英吉沙縣芒辛鎮畜牧站 844501)
我國基層畜牧業中,動物防疫工作一直是獸醫們工作的重點,其是促進畜牧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各個基層的防疫人員應當將自身的工作做好, 將防疫工作落實到各個養殖場中,以此減少動物感染疫病的概率,降低因為疫病給養殖人員帶來的損失,從而提高養殖戶們的經濟收益。
某些疫病的暴發具有一定的突然性與隱藏性,很多疫病在出現時表現并不明顯,養殖人員也沒有及時發現,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疫情暴發,獸醫就很難開展防疫工作,從而對養殖人員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為了降低疫情帶來的危害,防疫人員應當在各個牲畜養殖場中進行巡查。 巡查應當具有定時與定點兩個特點,在定時方面,防疫人員應當對當地疫情的歷史進行研究,確定各種疫情的出現時間與出現規律,從而針對性的進行巡查。 在定點方面,防疫機構的工作人員應當設定自己的管轄區域, 防疫人員在自己的崗位進行巡查, 隨時了解牲畜的健康情況。 例如,2018 年,新疆喀什地區英吉沙縣的防疫站為了避免當地出現疫情,工作人員積極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工作人員根據當地的養殖業分布進行人員分配,重點關注英吉沙縣天利養殖場、色提力鄉良種繁育場等大型養殖場的防疫工作, 工作人員每月對養殖場的牲畜進行體檢, 從而保證在疫病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并及時解決,通過工作人員的努力,當地疫病的發生率被降到了最低[1]。
制度是工作的保障,防疫工作想要正常開展離不開一個完善的防疫制度,因此,防疫機構的工作人員應當完善現有的防疫制度,確保防疫工作的順利進行。 其需要完善的制度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疫病上報制度。 部分地區的養殖人員缺乏對防疫工作的重視, 因此當牲畜出現疫病時沒有及時通知防疫人員,因此,一旦出現菌血癥、服毒敗血癥、惡性口蹄疫以及巴氏桿菌病等傳染性強的疫病時, 就會給養殖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 工作人員應當建立疫病上報制度, 讓各個養殖人員互相監督,當發現疫情時可以互相舉報,從而使防疫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前往處理。
第二,工作監督制度。 為了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避免工作人員在進行防疫工作時出現錯誤, 防疫機構應當成立專門的工作監督小組。 監督人員要對防疫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其在工作中是否存在著工作不到位、疫病診斷錯誤等情況,然后對其工作進行記錄,以發現其工作中的不足。例如,2018 年,英吉沙縣防疫站為了提升自身的防疫水平,其開展了“英吉沙縣防疫工作討論會”。 在會上,監督人員指出了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防疫藥品需要補充、獸醫的工作態度需要加強等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通過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大多數問題得以解決,當地的防疫工作也得以順利進行。
第三,定期培訓制度。 工作人員為了更好地開展防疫工作,應當努力學習,不斷進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個人素質,以此保證防疫人員在遇見各種疫病時都可以從容不迫的應對,所以,防疫機構的工作人員應當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使員工可以掌握最先進的防疫技術。 例如,英吉沙縣防疫站的工作人員每年都會邀請新疆農業大學的教授進行培訓, 通過學習新型防疫技術、相關法律法規、消毒技術、接種技術、疫病判斷技術等知識,防疫人員的工作水平得以提高,為以后開展防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防疫工作的開展不僅需要防疫機構的工作人員努力, 各個養殖戶的配合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很多畜牧業發展情況良好的地區,畜牧業的規模及其巨大,各種養雞場、牛羊場、甚至在新疆等地區還有駱駝養殖場, 養殖的動物在數量以及質量上都非常多,而當地的防疫機構工作人員有限,不可能照顧到每家每戶, 因此, 工作人員應當加強對養殖人員的宣傳與培訓工作,以此提高養殖人員的防疫意識,掌握簡單的防疫技能,降低疫病的發生率,減少防疫人員的工作壓力。例如,2019 年,英吉沙縣防疫站開展了動物防疫宣傳工作,工作人員以“2019 年全國獸醫公益活動”、“3.15 與5.12 防災宣傳日”、“動物防疫宣傳月”為契機,在縣內各個農業局與基層單位開展了動物疫病的防控、病死動物的處理、牲畜養殖環境建設等多種宣傳活動,開展的宣傳活動共計50 余次,發放的宣傳資料總計2 萬余份,接待來訪養殖人員300 余次, 對當地的養殖人員進行了細致全面的宣傳工作,提高人們的防疫意識[2]。
綜上所述, 基層的工作人員應當準確有效地開展牲畜防疫工作。 經過上述內容可知,防疫人員應當實行責任分配制度、疫情舉報制度,工作監督制度,以此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技能與防疫水平,同時通過有效地宣傳來提升養殖人員的防疫意識,使其愿意配合工作人員進行防疫工作,保證防疫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