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敏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103 團蔡家湖鎮農業服務中心 831304)
肉牛繁育是基于當地肉牛養殖條件,為了達到牛場育種目標,選擇合適的公牛與母牛交配,進而生產出具有更加優質基因型的后代,改良肉牛品種,增強其適應能力,高效利用飼料,促進肉??焖俳】瞪L,提升肉牛品質,創造更大的養殖效益,推動肉牛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但肉牛繁育技術涉及環節多,每個環節都對肉牛繁育改良技術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必須要充分掌握肉牛繁育改良技術要點, 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肉牛繁育改良效果。
進入初情期的青牛母牛,尚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發情時間相對較短,而且沒有穩定的發情周期,進入性成熟期之后,肉牛還處于生長發育期,在此階段不應當進行配種,倘若在此階段讓母牛配種受孕,會對其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更會阻礙其今后的繁殖能力, 縮短使用年限, 還會影響到后代的活力與繁殖能力。 所以,當母牛經歷2~3 個情期后,在進行配種,進入性成熟期的母牛,性活動現象會變得活躍起來,表現精神興奮,愿意和公牛接近,接種爬跨,開始排卵,母牛的生殖道黏膜充血并流黏液。
母牛發情具有規律性,兩個相鄰的發情期之間的這段時間為一個發情周期,平均為21d,而且母牛發情期,又有前、中、后以及休情期幾個階段劃分。 由于階段不同,在表現上也有很大的差異性,在母牛發情前期階段,其生殖道具有充血、紅腫以及分泌物增多等現象,通常時間為5~6d。 處于發情后期的母牛,發情現象開始減退,這一階段是接受人工受精的重要時期。 休情期后,母牛則沒有發情癥狀。 一般而言,母牛開始發情后31~35h 是其排卵的重要時間段,必須要嚴格掌握,將輸精工作做好。
對于母牛發情情況做好相應的鑒定工作十分重要,這樣能夠有效提高配種效率與質量,增進受胎率,在鑒定母牛是否具有發情情況時,主要可通過觀察法,也可對其直腸進行檢查。
1.2.1 外部觀察法
通過觀察法來鑒定母牛是否具有發情癥狀,來對其配種時間合理判斷,由于母牛的發情期具有明顯的規律性,而且發情癥狀比較明顯,因此,通過對母牛的精神狀態以及其外陰變化進行觀察,便能對母牛是否具有發情癥狀進行判斷。 通常情況下母牛在發情初期,會表現為明顯的精神興奮,站立不安,同時具有頻繁排尿以及食欲下降等情況,并且母牛外陰紅腫,排出大量的分泌物,此時,母牛進入發情早期,隨著時間的推移,母牛進入發情盛期后,逐漸接受公牛爬跨,而且陰道分泌物也逐漸粘稠起來,母牛發情后期階段,對他牛爬跨則明顯拒絕,原來的外陰紅腫逐漸消失。 所以必須要充分重視母牛發情期的鑒定工作,針對性的構建完善的母牛檔案,對其發情規律充分了解與掌握。
1.2.2 直腸檢查法
這種方法是對母牛卵巢卵泡進行觀察, 來判斷母牛是否具有發情情況,并對母牛發情階段進行劃分,選擇最佳的時間進行配種。 直腸檢查過程當中,將手伸入到母牛的直腸內,并觸摸母牛卵巢,對其發育情況充分了解與掌握,判斷母牛有無排卵。
母牛生長發育至性成熟后,還是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不應當開展配種工作, 當母牛發育至體成熟后才能進行相應的配種工作,通常時間為18 月齡,保持400kg 體重時最佳。 母牛配種年齡確定之后,就應當對配種時機合理確定,一般而言,當母牛具有發情癥狀時12~15h,此時便是母牛的排卵期,所以當母牛進入發情中后期后,便可進行輸精工作,同時輸精之后8~12h,在開展第二次輸精,提高配種效果,達到良好的受胎率。
科學合理地開展人工授精工作,是增強母牛受胎率的關鍵,還能有效控制母牛生殖系統疾病。 當前在母牛人工受精過程當中,主要的方法是通過直腸,對子宮頸進行把握進而開展相應的輸精工作。 具體操作過程當中,首先,應當做好全面消毒處理,利用輸精槍,插入母牛陰道直至宮頸口的外側,然后通過輸精器,輸入到母牛子宮頸深處,將輸精槍取出,動作必須要輕柔,避免對母牛子宮造成損傷。
配種之后的母牛,必須要對其妊娠診斷工作認真做好,及時掌握母牛,是否受孕,這樣能夠有效降低母牛出現空懷現象,同時對沒有受孕的母牛盡早地開展配種工作。 母牛受孕之后應當進一步強化飼養管理,促進胎兒健康生長,保證母牛泌乳量,確保犢牛的成活率。
母牛的妊娠期時間為280d,首先應當將母牛的預產期進行準確判斷,并嚴密觀察母牛分娩癥狀,通常母牛于分娩之前14d左右乳房逐漸膨大,并且在分娩前的一個星期左右,陰唇變軟,同時伴有水腫,分泌物明顯增多,骨盆韌帶松弛,臨產之前,出現精神不安,排尿增多,時起時臥。 分娩之前應當將準備工作充分做好,通常母牛會自然分娩,不需要人工助產,犢牛較大或者母牛努責無力情況下應當進行相應的助產工作, 保證母牛順利生產,以免母牛和犢牛遭受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