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偉剛,段孝謀
(合陽縣畜牧發展中心 715300)
1.1 綠色生態養殖初具雛型。 恒源林牧萬頭奶牛養殖園區按照綠色生態環保新標準,建成辦公樓1 棟、標準化牛舍7 棟、現代化擠奶廳1 座,配套建設了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陜西石羊50 萬頭生豬“云養殖”項目已建成新池寇莊村3000 頭祖代豬場1 座,張家莊村300 頭公豬養殖場1 座,坡南村6000 頭父母代養殖場1 座,宋家莊6000 頭父母代養殖場1 座并配套建設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并達到生態環保要求;陜西正能農牧業有限公司30 萬頭商品肉豬暨種養循環生態農業項目已建成辦公生活用房、妊娠舍、產仔舍、后備舍、公豬站等標準化豬舍,并配套建設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引領生態養殖快速發展。
1.2 多畜種同步發展。 堅持多元化發展生態畜牧產業,推動生豬、肉鴨、蛋雞、肉雞等畜種協同發展,先后招商引資石羊50萬頭生豬“云養殖”、正能30 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建設,建設年出欄百萬羽富強肉鴨養殖場1 個、麗芳種鴨合作社1 個、百萬羽蛋雞綴清源禽業有限公司1 個, 合陽鑫牧原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肉雞場1 個。 養殖業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從單一畜種向多畜種轉變, 形成以優質奶牛為中心的多畜種同步發展的新型產業結構。
1.3 奶畜產業呈主導優勢。 合陽縣奶牛生產水平、奶牛質量和奶牛存欄處于陜西省第一方陣, 奶牛標準化生產水平位于全省先進行列, 多個奶牛場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立了校企合作發展產業的模式。 全縣奶牛養殖良種化高,先后兩次引進純種澳牛,實施性控補貼政策,推廣帶棒青貯、優質苜蓿、TMR 日糧飼喂、DHI 測定等先進技術,全縣奶牛平均日單產達23kg 以上,澳牛平均日單產達25kg 以上。 目前奶業已經成為縣域經濟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截止2019 年底,我縣招商引資新建成恒源林牧萬頭奶牛場1 個,改擴建順志、富千家、范家洼、晟杰、浩大、韓源等奶牛場配套建設了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 穩步推進奶畜產業綠色發展。
1.4 養殖水平不斷提升。圍繞畜禽養殖、秸稈利用、糞污利用等先進技術,開展了15 次培訓1600 多人次,提升綠色生態養殖理念;著力推進DHI 技術應用推廣,縣畜牧中心確定專人督促指導6 個奶牛場開展生產性能測定工作,認真解讀DHI 報告,提高養殖場DHI 報告應用水平, 有效地提高全縣鮮奶的品質提升和生產安全,為打造綠色生態有機鮮奶基地打下堅實的基礎;持續推廣畜禽養殖場標準化創建工作,目前已建成省、市級標準化示范場36 個。
2.1 畜牧養殖集約程度不高。 畜牧養殖規模場依然偏少,散養戶較多,分散式農家散養戶轉型綠色環保壓力巨大,產業規模與鄉村振興融入度不到位。
2.2 產業布局有短板。 區域間產業發展不平衡,各鎮街畜牧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 產業布局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融入不到位。
2.3 畜牧業發展與人居環境不平衡。 畜牧業發展較早,農村散養戶依然存在,亟待出臺政策向集約化規模化養殖轉變,與當前人居環境整治有明顯沖突。
2.4 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縣域內畜禽養殖企業中龍頭企業數量較少,產業鏈延伸不夠,新建設的有機肥加工企業處理糞污能力有待提高。
3.1 加快畜牧養殖項目建設,拉動畜牧業綠色發展。 認真貫徹項目為王的理念, 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畜牧業綠色發展的第一抓手,圍繞全省千億級奶山羊全產業鏈建設目標,積極爭取糧改飼、標準化、良種補貼、高產苜蓿等項目建設,加大畜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畜牧產業項目落戶合陽,全面推動畜牧產業綠色發展。
3.2 依托縣域畜牧業發展基礎,形成鎮街有主導畜牧業的產業格局。 依托石羊、正能等生豬養殖大型企業,在新池、黑池、和家莊、甘井等鎮街發展生豬養殖,依托恒源林牧、韓源、晟杰等奶牛企業,在路井、金峪、同家莊、百良等鎮發展奶牛養殖,依托席家坡村在城關、坊鎮發展蛋雞、肉雞、肉鴨養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督促企業建場先建糞污處理設施,促進畜牧業糞污處理無害化。
3.3 優化畜牧產業發展,助力畜牧業綠色發展。 適應生態環保理念,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服從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鄉村清潔行動,全面開展畜禽養殖糞污資源綜合利用,鎮街在糞污綜合治理過程中對養殖密度較大的村莊進行養殖規劃,引導散養大戶向小區養殖、規模養殖場養殖轉變,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全面改造提升畜禽養殖設施設備條件,優化畜牧產業發展環境,助力畜牧產業生態養殖,使畜牧經濟發展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環保和人民群眾向往美好生活的新要求相適應。
3.4 加快龍頭建設,引領畜牧業綠色發展。 支持騰遠、興隆、韓源、晟杰等本地乳品廠開發酸奶、奶油、冰淇淋等多樣奶制品,引導本地乳品廠增強品牌和質量意識,提高市場競爭力,引領轉型升級大力推廣生態循環綠色發展, 積極鼓勵合陽縣盼多肥業、益禾興隆農業產業化有限公司等有機肥加工企業與養殖場、種植大戶簽訂糞肥購銷協議,幫助養殖場消納產生的糞污,減輕養殖場環保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