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婧
(甘肅省靜寧縣畜牧獸醫中心 743400)
農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離不開養殖業的貢獻。 隨著人們對肉食品的需求增大,要求增多,而畜牧養殖業的蓬勃快速發展在取得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 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日益增加,養殖行業不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人們對美好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大相徑庭。 因此,探索養殖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因素及治理措施刻不容緩。
1.1 養殖場選址不符合當地土地規劃, 有些養殖者為了響應政府發展養殖脫貧致富而盲目擴大養殖,為了圖便利,不注重風向、水源流向修建在村莊、塘壩、交通干線附近及上游,使得養殖場排放的污水、臭氣等輕易擴散向人們居住環境,造成人們怨氣極大,投訴案件時有發生,嚴重制約畜牧業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1.2 養殖場人為造成飼料浪費, 或者調制的飼料營養成分遠高于畜禽的營養需求, 導致畜禽不能充分吸收而造成過量的營養物質排出對環境造成污染, 其中排出的氮元素含量超標不僅會使畜禽氮中毒影響健康, 而且糞便尿液流入土地也會使土壤元素失衡造成污染。 其次,養殖產生的糞便、污水處理排放不規范,養殖者為了節約投入成本,沒有嚴格修建糞便沉淀池或堆積場地、污水流通管道,隨意在廠區堆積糞便,污水亂排,造成空氣、土壤、地下水等污染。 養殖行業中養豬場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最大。
1.3 現代養殖科學技術還不夠完善, 養殖生產過程中畜禽疾病發病率增加,養殖者在診治的過程中會大量使用抗生素、抗病毒等獸藥,加之監管部門不能做到全面嚴控,始終有不合格的獸藥流入養殖業。 首先養殖者使用大量抗生素、抗病毒等獸藥短暫治愈畜禽不嚴格遵守休藥期急于出欄, 使得不健康的畜產品流入市場危害人們飲食安全、生命健康。 其次使用過的獸藥等藥物剩余物隨意丟棄,不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也會對周邊空氣、水源、土壤、交通造成污染和破壞。
1.4 中國有句俗語:“家有千萬長毛的不算”。 養殖業的生產發展,始終不可避免地出現不明原因死亡。 養殖者只看重眼前的經濟利益,不注重以后的發展,所以養殖者不按照不明原因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規范隨意丟棄死畜、飼喂犬只、淺埋被犬只啃食等, 這些隨心隨意的操作極易對養殖場及周邊環境造成疾病傳播。 而且, 死亡動物的尸體腐敗散發惡臭也極易對空氣造成污染。
2.1 養殖場的修建一定要符合當地的土地規劃,嚴禁在禁養區范圍內修建,養殖場修建要離居民生活區、飲用水源、交通干線有一定的距離, 廠區內的生產布局合理, 修建的糞污沉淀設施、無害化處理設施要處在生產、生活管理區下風方向,且地面平坦稍有坡度為宜。 養殖場一定要加大投入,嚴格規范修建糞污沉淀、污水排放設施,對于露天堆糞進行生物發酵的要嚴格硬化場地,修筑一定高度的圍墻和遮雨式設施,防止糞污因雨水沖刷流出污染周邊環境,農村養殖場可以預備一定的糞尿歸田土地,或者將產生的糞便用于化工或制造生物有機化肥。
2.2 環境衛生清潔。養殖場要做好養殖圈舍內糞污的日常清理,要特別注意死角中的糞便和污水,經常清洗食槽,飲水設施,減少蚊蠅的滋生造成病菌的傳播。 如有必要定期將養殖場難以注意的地方灑生石灰,做好消毒。 針對蚊蠅滋生可用藥物戰影1號(1%殘殺威粉劑),按照一袋兌20~40 倍水,搖勻后噴灑在蚊蠅停留隱藏處,噴灑以物體表面濕潤應有少量藥液流出為宜。
2.3 糞污循環處理再利用。 常見的糞便處理再利用沼氣發酵,修建沼氣池不僅可將糞便集中收集起來進行發酵,產生的沼氣可發電,廢渣還可做有機肥使用,不至于將糞便亂堆造成環境污染和空氣污染。 其次利用生物發酵,修建堆糞場地,將糞便堆積起來,利用生物熱發酵的原理處理糞便,既可以殺死糞便中的寄生蟲等微生物,也方便糞便處理,缺點就是糞污氣味很容易擴散出來污染空氣環境,所以有必要用黃土壓實掩埋。
2.4 養殖場要按照畜禽種類、 生長階段不同合理調制飼料,提高飼料利用率;加強動物疫苗、獸藥、抗生素等藥物監管,嚴格規范填寫購進使用檔案記錄,將養殖廢棄物、獸藥殘留物、廢棄疫苗、 不明原因死亡動物嚴格按照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處理。
2.5 政府部門協同合作共同管理養殖環境污染。國土跟畜牧部門共同規劃審批養殖場修建, 水利跟環保部門協同審核養殖場環境污染評議。 政府應加大生態環境污染治理資金投入,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思想的多途徑宣傳, 共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力爭將養殖業發展成既是脫貧致富重要途徑又是無公害化食品鏈條源頭,開創吃放心肉,享受優質人居環境發展途徑。
近年來,我國農業經濟不斷發展,對我國養殖業與環保理念的融合提出了新的挑戰, 為均衡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農業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必須從根源上找問題,合理利用資源,打造優質的養殖業生產鏈條和生態環境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