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 揚,李卉佳,許世萱,馬景華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院 712100)
近年來,食源性疾病的爆發嚴重威脅著全球范圍內的公共衛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報道說,每年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因此患病, 且會喪失3300 萬個健康生命。分子生物學PCR 方法檢測沙門氏菌具有快速、簡便、靈敏度高等優點。
PCR 作為一種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 其原理是以DNA 分子為模板, 加入設計好的特異性引物、dNTP 及DNA 聚合酶,在體外發生酶促合成反應,通過溫度和時間的控制而實現DNA 片段的擴增。 侯宛宛[1]等人研制出一種沙門氏菌PCR 的檢測試劑盒。其檢測限為37.5 fg/PCR,將試劑盒經反復凍融60 次后,檢測限還可以達到375 fg/PCR。 通過對食品樣品進行檢測, 含4~5 cfu/10g 鼠傷寒沙門氏菌的樣品,在12h 內可被檢出。
常規PCR 技術用于一對引物去擴增出一個核酸片段,主要適用于單一致病菌的檢測, 而多重PCR 主要用于多種致病菌的檢測或鑒定,與常規PCR 技術相比,多重PCR 技術具有快速、準確和節約時間等優點。 Prem Shankar[2]等人開發了一種用來檢測市政供水中溶血性大腸桿菌、 蘭氏乳桿菌和沙門氏菌污染的PCR 法,其設計了針對三種細菌的特異性引物。 在158 個水樣本中, 通過mPCR 發現56.32%呈陽性, 而常規方法僅檢測到6.96%。
實時熒光定量PCR 是在反應體系中加入了熒光物質,通過測定熒光信號的變化來檢測PCR 擴增反應中循環產物量的變化, 并通過Ct 值和標準曲線的分析對起始模板進行定量分析。其相比于常規PCR 方法, 其有特異性更強、 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 Elisa Carloni[3]等人將多重磁捕獲雜交和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相結合, 可用于確定食物中三種重要的食源性致病物種的存在,其中包括沙門氏菌。 擴增實驗表明,對沙門菌的敏感性相當于10 GU/PCR。
Yuejiao Liu[4]等人開發了一種三基因多重高分辨率熔體曲線實時PCR 檢測技術,設計了invA、stn 和fimA 三個特異性基因的引物,在81 株沙門菌上驗證其效果。 該方法有效地減少因具有三個靶基因之一而產生的假陰性或假陽性的結果。
沙門氏菌作為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 其對人體和動物造成的危害也受到更多的關注。 隨著關注度的增高,沙門氏菌的檢測方法得到不斷的發展和提高。 各類檢測方法和技術多種多樣,各有其優缺點和適用情況, 因此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恰當的方法以達到最大的效益。
現階段在沙門氏菌檢測方法上已取得可喜的成就, 在實際應用中成效明顯。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PCR 檢測技術必定朝著更加快速、敏捷、準確且經濟的方法發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