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堂
(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閆家鄉動物疫病防控與畜牧技術服務中心 741503)
在養牛過程中,母牛難產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如果處理不及時,極容易導致母牛以及犢牛的死亡,即使給與了科學有效地處理,也容易留下后遺癥,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受到較大的影響。 因而,對母牛難產的原因進行準確分析,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治療, 做好難產的預防工作已經成為保證養牛產業經濟效益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1.1.1 母牛自身原因 母牛自身原因可以分為產力不足以及產道狹窄兩個方面。
1.1.1.1 產力不足 母牛產力不足通常是由于母牛自身缺乏營養,子宮并不具備足夠的收縮力度或者生產過程過長而引起。
1.1.1.2 產道狹窄 產道狹窄通常是指母牛的臨產時, 子宮頸口沒有徹底開張,子宮頸過于狹小,母體身體偏小以及恥骨聯合位置尚未打開等因素而引起。
1.1.2 胎兒原因 胎兒原因則可以分為胎兒過大以及胎位不正等。
1.1.2.1 胎兒過大 胎兒過大通常是母牛在懷孕過程中,由于營養補充過剩而引起, 或者由于其他因素導致胎兒出現畸形而引起。
1.1.2.2 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包括胎兒下位、 胎兒橫向以及胎兒側位三種, 在臨床上胎位不正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造成難產的原因[1]。
導致母牛難產的間接原因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因缺乏科學的飼養管理而導致母牛難產, 例如在母牛懷孕過程中由于營養不全面,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失,飼料品種過于單一,缺乏足夠的運動,進行栓養,母牛初次懷孕時年齡過小等,這些都是導致母牛難產發生的間接因素。
早產或者超過預產期是母牛難產發生的其他因素。
1.3.1 早產 早產通常是指母牛尚未到達生產時間, 與預產時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 如果母牛早產,通常情況下其體內催產素的水平以及產道的松弛程度與正常分娩均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而極容易導致母牛出現難產現象。
1.3.2 超過預產 如果超過預產期以后母牛仍未生產, 這種情況下胎兒在母體內發育時間過長就容易導致胎兒過大, 進而導致難產現象的出現。
首先,需要明確畜主的配種時間,進而確定母牛屬于初產還是經產,推算其預產時間。 如果為自然分娩,同時胎兒胎位正常,助產人員可以將手指置入胎兒口內,如果可以感受到明顯的吮吸感,即表明胎兒處于存活狀態,否則胎兒已經死亡。 如果胎兒處于倒置狀態,可以將手指深入到胎兒的肛門內部,如果出現明顯的收縮感,則表明胎兒處于存活狀態,否則胎兒已經死亡[2]。
首先需要做好各種器械以及儀器的準備工作, 對其進行消毒,為了保證母牛生產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接產人員需提前選好助手。 就近選擇保定地點。 接著需要開展清洗消毒工作,清洗母牛的尾根以及會陰部位,接著采用新潔爾滅進行消毒,以防助產過程中產道污染現象的出現。
如果存在胎位不正的現象, 首先需要將胎兒推回到母牛的子宮腔內部,待胎兒尾巴、雙后肢或者雙前肢完全暴露時,助產人員需要平穩的抱起胎兒,接著將其慢慢拉出。 將胎兒拉出后,需要徹底清理母牛子宮內存在的瘀血以及胎衣碎片, 采用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沖洗母牛子宮腔,接著將抗生素粉涂抹其中,以防出現產后感染。
在助產工作結束以后最為重要的工作便是預防感染。 在母牛產仔以后, 立即采用濃度為0.1%的新潔爾滅溶液對母牛的產道以及陰戶周圍進行沖洗, 也可以在產道內撒入土霉素粉或者青霉素粉。 如果母牛存在出血現象,可為其注射止血劑或者麥角新堿。將大黃以及芒硝各130g,桃仁64g,桂皮以及甘草各32g 用清水煎煮后為病牛一次灌服, 這樣可以有效防治產后出現自動痙攣性疝痛。
過早配種是母牛難產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 如果母牛尚未成熟而對其過早配種, 極容易因盆骨過于狹窄而導致母牛出現難產問題,即使母牛具備良好的生長狀況,也需要對其配種時間進行嚴格控制,嚴禁對12 月齡前的母牛進行配種。
首先,對妊娠母牛加強營養,但是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不得盲目添加飼料,而是通過科學地搭配使飼料營養全面,這樣可以幫助母牛減少子宮肌緊張度,有效降低難產發生的概率。 要對胎兒過大問題進行有效預防,適量減少飼料中蛋白飼料的添加量,保持母牛適宜的運動,使其身體處于健康狀態[3]。
通常情況下,為了盡可能避免母牛不適應臨產環境,需要在母牛臨產前半個月將其置于安靜的臨產環境當中, 幫助其適應環境。 在母牛分娩過程中,必須要加強護理。在實際接產過程中,需要保證安靜的生產環境,防止接產者受到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