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宋帥
(廣西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 547100)
在進行山地雞飼養時,很容易出現禽霍亂、雞痘以及馬立克氏病等疾病, 相關養殖人員應當選擇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山地雞進行診斷與治療,確保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進而最大化地減少所帶來的經濟損失。
山地雞常見傳染病的病因相對來說較為復雜,在對其進行分析時不能夠從單單一個方面出發, 還必須考慮到各種各樣的因素。 一般來說山地雞傳染病會在動物和人類之間互相傳播,相關養殖人員必須對其作出行之有效地控制, 才能夠讓養殖效益得到一定的提升。 山地雞傳染病病原體大部分是微生物,少部分是寄生蟲,而通過寄生蟲所引起的疾病也被稱作是寄生蟲病。 山地雞傳染病能夠通過水、 空氣以及土壤等媒介傳播至不同的物種,具備較為多樣的傳播途徑,較高的防治難度。
因為山地雞屬于容易感染傳染性疾病的群體,故而相關人員在完成初步的診斷之后可以采取抗生素類藥物來控制病情,如若出現了濫用藥物的情況,不但會讓山地雞死亡率大幅上漲,降低了養殖效益,還會讓傳染病逐步擴散至周圍地區,從而讓養殖人員受到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 當山地雞常見傳染病突發之后,不同年齡的雞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如若不及時對其進行診斷與治療, 那么將會使得整個地區的畜禽養殖形勢變得極為嚴峻。 因此,相關人員應當站在不同的層面與全新的角度,對傳統的山地雞傳染病診斷與治療模式進行優化與改良, 從而為畜禽養殖業的良好發展保駕護航。
雞痘屬于一種急性傳染病,當山地雞患上該病之后,雞毛較為稀少的部位會出現較為顯著的痘疹, 咽喉或者口腔會產生壞死性偽膜。 雞痘一般分為濕潤性雞痘以及干枯型雞痘,其中干枯型雞痘主要是在山地雞肉垂處或雞冠上出現小皰疹, 而濕潤性雞痘主要是以黃色偽膜或口瘡的形式出現。 針對雞痘主要是采取疫苗的方式來進行治療,相對而言更為穩定與安全,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大雞類養殖區域中。 在對雞痘進行治療時,應當充分考慮到疫苗的稀釋工作,一般來說針對15 日齡以下的山地雞采取200 倍的稀釋方法,15 日齡以上的山地雞采取100 倍的稀釋方法,3~4 個月齡的山地雞采取50 倍的稀釋方法。在對山地雞進行疫苗接種超過一周之后, 山地雞皮膚上會產生一定的小水泡,待其自然干燥結痂之后便說明接種成功,如若并未出現這一現象那么就要進行二次接種。
禽霍亂屬于一種接觸性傳染病,當山地雞患上該病后,會出現縮頸閉眼,渾身乏力,雞毛凌亂,呆呆站立的現象,同時也會伴隨著腹瀉,所拉出的糞便呈現出淺綠色以及黃色的現象,體溫達到了42℃~44℃,呼吸較為困難,無法再繼續下蛋,情況嚴重時會陷入昏迷狀態直至死亡。 針對禽霍亂主要是采取禽霍亂氫氧化鋁甲醛苗的方式來進行治療, 一般來說在山地雞的肌肉注射大約2mL,如若情況較為嚴重那么在10d 之后還要進行二次注射。相關養殖人員在發現了禽霍亂之后, 應當對飼料管理模式進行改善,并及時將病雞進行隔離,情況惡劣時添加相關的藥物來控制禽霍亂的傳播。
馬立克氏病屬于一種皰疹病毒, 主要包含了內臟型、 皮膚型、神經型以及眼型,當山地雞病情較為嚴重時,這四種類型有可能混合發生。 針對馬立克氏病并未研制出行之有效的藥物進行治療,因此相關養殖人員應當做好相應的防治工作,及時進行隔離,做好雞場的衛生工作,定期進行消毒殺菌等,這樣才能夠最大化地降低山地雞患上馬立克氏病的概率。
綜上所述,山地雞在市場中有著較為廣泛的受眾群體,要想最大化地保證人民群眾在食用山地雞時的安全性, 就應當針對對山地雞常見的傳染病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診斷與防治, 從而降低傳染概率,促進社會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