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榮輝
(平樂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42400)
豬弓形蟲病是一種由弓形蟲引起的原蟲病,該病屬于人畜共患病,如相關數據表明,人群感染豬弓形蟲病發生率高達25%~50%, 豬群感染豬弓形蟲病發生率高達60 以上, 死亡率高達64%[1]。 豬弓形蟲病常與慢性豬瘟(豬感染慢性溫和性HC 所引發的疾病)合并存在,是導致豬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針對豬發生的豬弓形蟲病與慢性豬瘟混合感染情況, 臨床需盡早采取有效手段對其進行確診, 并根據診斷結果采取相應的方案對患豬進行治療, 才能降低患豬死亡率和縮小該種混合感染疫病的危害范圍,從而才能推動我國豬養殖業獲得健康、穩定的發展。 筆者在診療過程中發現一起豬弓形蟲病和慢性豬瘟混合感染的病例,現將診療過程分析報告如下,以期能為后續臨床提供有效的參考。
1.1 養豬場周圍環境。 養豬場在張家鎮香花青草塘,遠離大路和村莊,水質和空氣質量很好,周圍一大片果樹一公里內無養豬場,環境幽靜。
1.2 附近豬場疫病情況。 附近隔壁二塘鎮一豬場近期發生過豬偽狂犬病疫情。
1.3 養豬場發病死亡情況。 養豬場共存欄豬163 頭,其中母豬15 頭,公豬1 頭,斷奶架子豬65 頭,肥豬82 頭,自繁自養。 發病的是肥豬舍肉豬,共有12 頭豬患病,死亡3 頭,發病豬和死亡豬年齡都為6~7 月齡,體重為90~110kg,病程一周至半個月,懷孕母豬未見流產。
1.4 疫苗免疫情況。 免疫豬瘟、口蹄疫、圓環病毒、偽狂犬疫苗。
1.5 豬場養貓狗情況。 為防鼠防盜豬場養了5 條狗, 一窩貓,老鼠多,飼料間沒有紗網,貓能隨便進出。
1.6 喂料及料房情況。 母豬、小豬用全價顆粒料,肥豬用預混料自配人工攪拌,地面撒有散裝飼料、紙屑、包裝袋,墻角潮濕布滿蜘蛛網。
1.7 畜主藥物治療情況。 畜主用青鏈霉素、頭孢、復方氨基比林、磺胺霉素、板藍根、柴胡、病毒靈治療,效果不理想。
患豬突然厭食、廢食,皮膚發紅,黏膜發紺,眼結膜潮紅,拱背,行走困難,精神沉郁,顯著衰弱,體溫突然升高,多達41℃以上,稽留7~10d。流清鼻涕,呼吸急促,呈犬坐式或腹式呼吸,眼內出現膿性或漿液性分泌物,且不少患豬發病后會出現便秘,糞便呈粒狀外附黏液,部分患豬后期出現腹瀉,尿呈橘黃色,發病數日后,患豬還可出現后肢麻痹等神經癥狀,少數發生嘔吐。 隨著病情持續進展,還有部分患豬下腹、下肢、股內側、耳翼、鼻端等處可出現紫紅斑或問有小點出血, 還有部分病豬耳尖可發生干性壞死和耳殼上可形成痂皮,最后,會引發其出現體溫急劇下降和極度呼吸困難而死亡。
病理解剖特點為淋巴結、腎、肝、心臟各臟器均可見水腫,并有散在的壞死灶,腸腔和腹腔內有多量滲出液,病理組織學變化為淋巴結、腎、肝和中樞神經系統等處均可見明顯的網狀內皮細胞增生。
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病理解剖,初步診斷為慢性豬瘟、豬偽狂犬、豬豬弓形蟲病、豬副嗜血桿菌,豬藍耳病或混合感染, 隨即取病料到平樂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獸醫實驗室做進一步檢查。
4.1 革蘭氏染色鏡檢,取病死豬血液、脾臟、肺、淋巴結,分別涂片做革蘭氏染色鏡檢,結果沒有發現細菌,在血液鏡片中發現有形狀為弓形或新月形蟲體物。
4.2 血清學豬免疫抗體檢測,采集患病同群豬血液,分離血清,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免疫抗體, 用豬瘟病毒抗體竟爭ELISA 檢測試劑盒檢測,結果36 份樣品,陽性27 份、陰性9 份,陽性率75%,但陽性樣品PC 值都不很高,大多在40%~50%,豬瘟抗體水平不是很好[2]。
4.3 熒光PCR 病原學檢測非洲豬瘟病毒、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和豬瘟病毒。 用哈爾濱元亨生物藥業有限公司試劑盒,采病死豬脾臟組織和病豬血液,經處理后,用熒光PCR 快速檢測試劑盒-T8 檢測,結果非洲豬瘟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無特異性擴增曲線,病毒核酸陰性;豬瘟有特異性擴增曲線,核酸病毒核酸陽性[3]。
5.1 停止飼喂被污染的飼料, 對飼料房進行清潔衛生消毒,飼料即配即喂,保證飼料新鮮干凈無霉變,安裝紗窗嚴防貓、狗、老鼠、飛鳥進入。
5.2 所有豬加強一針豬瘟疫苗免疫。
5.3 患病但未死亡的病豬采用肌肉注射60~80mg/kg 磺胺-5-甲氧嘧啶治療,連續治療3~5d 后,患豬厭食、廢食,精神沉郁、發熱、便秘、腹瀉等癥狀消失。
經免疫治療后仍有患病嚴重的3 頭肉豬死亡,15d 后豬場恢復正常。
6.1 細致的流行病學調查結合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對病種確定能提供很大的幫助。
6.2 通過實驗室檢測對可疑病種進行排除或確定,革蘭氏染色鏡檢沒有發現桿菌,可排除豬副嗜血桿菌;熒光PCR 病原學檢測,非洲豬瘟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無特異性擴增曲線,可排除非洲豬瘟和藍耳病, 豬瘟有特異性擴增曲線, 豬瘟病毒不能排除。
6.3 血清學豬免疫抗體檢測,豬瘟抗體水平低,但整齊度較好,之后查看免疫記錄,豬瘟最后一次免疫是65 日齡左右,距最后一次免疫超過了4 個月,抗體水平已處于下降趨勢,此時應再進行一次豬瘟疫苗免疫。
6.4 通過排除,最后確定為豬弓形蟲病,有的還是豬弓形蟲病與慢性豬瘟混合感染,通過消除致病因素、加強豬瘟疫苗免疫結合豬弓形蟲病特效藥物治療,病情得到了控制并逐步穩定,反過來證明了疫病診斷的正確性。
6.5 細菌病毒的很多都是通過貓、狗、鼠傳播,養殖場嚴禁養狗、貓等寵物,做好殺菌滅鼠防飛鳥工作。
豬弓形蟲病與慢性豬瘟混合感染是一種發病率和致死率均較高的感染性合并癥,盡早對患豬病情進行診斷,并根據診斷結果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是降低患豬死亡率的關鍵。 由于豬弓形蟲病與慢性豬瘟混合感染早期癥狀多無特異性, 易和常規豬瘟病發生混淆,因此,臨床還需借助革蘭氏染色鏡檢、血清學檢測、熒光PCR 病原學檢測等實驗室檢查方法對其進行診斷,才能確診。 鑒于豬弓形蟲病與慢性豬瘟混合感染時,檢測人員易忽視豬弓形蟲病,因此,相關檢測人員需掌握豬弓形蟲病診斷要點,即合并豬弓形蟲病的患豬病變主要在肺臟,肺臟可發生腫脹、水腫,肺臟多汁和有灰白色結節,肺間質增寬,,且患豬淋巴結呈不同程度的腫脹和出血,, 其中, 以肺門淋巴結腫脹和出血尤為突出。 確診后,需盡早對患豬采用磺胺-5-甲氧嘧啶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