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有,鄭 季
(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473000)
魏氏梭菌是一種在自然界內分布廣泛的病原體,其常存在于動物的的胃腸道內,屬于一種條件性致病菌[1]。 當動物在應激因素的作用下就會出現發病和死亡。 給養豬業帶來巨大的養殖風險。 可以導致養殖遭受巨大損失,甚至使得養殖失敗。
魏氏梭菌屬于梭狀芽孢桿菌, 其通過革蘭氏染色呈現陽性,但在陳舊的培養物中呈現出陰性。 菌體兩端鈍圓,大小為1~1.5μm×4~8μm,一般為單個或成雙存在,無鞭毛,不能運動[2]。 本菌大多具有莢膜,有時還可以產生芽孢。 芽孢對環境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在100℃的溫度下需要通過5min 后才能被殺死。其還可以產生毒素,這些毒素在70℃的條件下,經過60min 可以失去毒力。其可以產生12 種毒素,其中α 毒素是最重要的。魏氏梭菌最適宜的培養溫度為37℃,能夠形成一定的溶血環。引起豬發生魏氏梭菌病的多是C 型,也有可能是由A 型引起的。
本病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季節性, 在氣候寒冷的季節里發病,主要是冬、春季節。 尤其是在每年的11 月到次年的2 月份是發病高峰期。 如果這個時間里,豬受到應激因素的影響,發病率會呈現出驟升。已經發病的豬和隱性感染豬是本病的傳染源。病原通過消化道進行傳播。 易感動物為豬、牛和兔等。 其中豬的易感性最高,不同年齡的豬均有易感性,尤其是仔豬和種豬的易感性更高。出生后1~2 周齡的仔豬發病率最高。妊娠母豬當處于妊娠后的1~2 個月的發病率最高。 發病后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出現死亡,死亡率常可以達到100%。
本病的臨床癥狀可以根據年齡和性別將其區分。 不同的年齡和性別用途表現出來的臨床癥狀有所不同。
種公豬表現為體溫上升,而且精神出現萎靡不振,食欲下降,出現呼吸不暢,甚至在嚴重時表現為呼吸困難,在耳尖部和鼻唇部位會表現出發紺的情況。 有的病豬可見從口角處有泡沫狀液體流出,呈白色。 在病豬發病嚴重時,周身的肌肉出現不斷顫抖,病豬臥地呻吟。 而后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會出現死亡情況。死亡的病豬腹部有明顯的腫脹。
母豬在發病后表現為精神沉郁, 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完全廢絕,有的病豬還伴隨有不同程度的嘔吐,在發病初期表現為輕度的便秘,而后轉變為腹瀉,排出的糞便呈現水樣,多為黃褐色,糞便有嚴重酸臭味。體溫上升明顯,可以高達40.5℃。在身體不同部位均會出現一些發紺癥狀,尤其是在鼻部和耳尖表現明顯。 母豬出現呼吸不暢, 加深加快, 有時候可見在口鼻內有泡沫狀的液體,周身的肌肉出現不同程度的顫抖,還有呻吟。 通常在發病后2d 出現死亡,腹部有明顯的膨大。
哺乳期仔豬在發病后表現為嘔吐和食欲下降,精神不振,體溫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通常能夠上升至41℃。 病豬呼吸嚴重困難。 伴隨有嚴重的腹瀉,從肛門排出褐色或紅黃色的稀便。 在發病后期的仔豬會在糞便中混雜有一些血液,糞便惡臭。 還常沾染到肛門周圍以及后肢上,病豬生長發育不良,會出現突然倒地死亡。
病豬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還可見于體溫有不同程度地升高,病豬排出帶有嚴重惡臭味的稀便,呈黃褐色,糞便常會在后肢和尾部附著。 有的病豬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嘔吐。
對病豬進行解剖,可見其病變在胸腔和腹腔內均較為明顯,在胸腹腔內可見有大量的黃色或淡黃色的積液。 心臟包膜充血和出血,心包有大量積液,心肌軟化。 肺臟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腹腔內的脾臟周邊有點狀出血,而且有不同程度的腫脹,嚴重的腫大到原來的4~5 倍,而且質脆易碎。 肝臟也出現腫大,變軟變脆。 膽囊內充盈膽汁,發生腫大。 腎臟有腫脹和瘀血。 有的病死豬的腦部有不同程度充血和出血。 腸道的病變較為明顯和典型。 表現為腸道出血和鼓氣,內含有大量的氣體性物質。 腸黏膜出現壞死和潰瘍, 腸壁變薄而透明。 在腸腔內有大量的稀便,有惡臭氣味。 盲腸內有大量的點狀出血。 在腸道不同部位的淋巴結會有病變,多是在腸系膜淋巴結和腹股溝淋巴結等部位。病豬的胃內含有大量的內容物和一些氣體。 有的病豬胃內黏膜會有嚴重的充血、出血、脫落,有時胃壁完全變紅[3]。 胃的表面可見有血管充血嚴重。
本病的診斷僅靠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不能夠確診, 需要通過病原的分離培養,染色鏡檢以及動物試驗來進行確診。
無菌挑取病死豬的腸道內容物和肺臟, 接種于營養瓊脂平板和鮮血瓊脂平板上。 在37℃的環境溫度中培養1~2 d 后,可見營養瓊脂平板上有半透明菌落,呈圓形,表面凸起光滑。 在鮮血瓊脂平板上可見有半透明的大菌落,邊緣整齊,中央隆起,在菌落四周形成溶血環,呈現棕色。 有的還能夠形成兩個溶血環。
將培養的菌落涂片在載玻片上,應用革蘭氏進行染色,在染色后置于油鏡下鏡檢觀察, 在視野中可見有大量的革蘭氏陽性桿菌,呈藍紫色。菌體具有莢膜,而且兩端呈現鈍圓形。病原體散布在視野中,也可以呈現出鏈狀排列。
將病死豬的胃腸道內容物離心后取上清液接種試驗小鼠,可見小鼠在12 h 左右就會出現死亡情況。 而對照組的小鼠不出現任何癥狀和死亡。 取病死小鼠的臟器進行涂片鏡檢,可見有革蘭氏陽性桿菌。 相似于病原體分離培養后鏡檢的結果。
本病的預防多采用疫苗接種的方式, 通常是給母豬接種魏氏梭菌多價疫苗。 這樣母豬產出的仔豬就會獲得良好的被動免疫。 接種時間是在母豬產前1 個月內進行接種,接種后2 周再進行一次重復接種。 這樣接種后的效果較好。 仔豬在出生后的20日齡左右需要進行一次疫苗接種。 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加強飼養管理工作,尤其是給豬群飼喂優質的飼料,且要求具有良好的營養水平。 飲水要清潔衛生。 圈舍內要勤打掃,及時將其中的垃圾物質清理出去。還需要定期對豬的圈舍進行消毒。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預防各種應激因素, 尤其是在氣候多變的季節要注意給豬舍進行防寒保暖。而且豬舍要注意環境的安靜。母豬的產房要提前進行清掃和消毒,在臨近生產前,要對母豬的陰戶和奶頭進行清洗和消毒。 消毒應用0.1%的高錳酸鉀。
豬場一旦發生本病,要及時進行封鎖和隔離,對病死豬以及其糞便和分泌物采取無害化處理。同時進行緊急消毒。對于發病豬采用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對于癥狀不嚴重的病豬應用甲硝唑治療,使用的劑量為30mg/kg。 在治療時將其制成2%的溶液。同時配合使用氨芐青霉素進行靜脈注射治療。連續用藥3d,具有良好效果。甲硝唑還可以采用灌服的方式來治療病豬。在治療同時配合應用環丙沙星600mg,三磷酸腺苷200mg,輔酶A1000 萬IU。 將這三種藥物混合后對病豬肌肉注射,同樣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